小斑塊大問題,頸動脈斑塊怎麽修?
柏駿 曲樂(le) 豐(feng)
近年來,隨著人們(men) 健康意識提高、越來越重視體(ti) 檢,以及媒體(ti) 的相關(guan) 報道,“頸動脈斑塊”這個(ge) 新名詞反複出現在公眾(zhong) 視野,並且常常與(yu) “腦卒中”形影不離,以至於(yu) 談斑塊色變者大有人在。
通常認為(wei) ,動脈長斑塊是人體(ti) 自然衰老的表現之一,就如同年紀大了長白頭發一樣,不過,近年來頸動脈斑塊人群的日益年輕化、帶“斑”人群日益龐大,讓人們(men) 不得不正視這個(ge) 健康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頸動脈斑塊人群超過1.2億(yi) ,由此埋下的健康隱患不容小覷。到底什麽(me) 是頸動脈斑塊,有哪些危害,又該如何處理?
有了頸動脈斑塊,就一定會(hui) 脫落?
恰如自來水管道年久生鏽,人體(ti) 的血管尤其是動脈,年久也會(hui) 生鏽,我們(men) 可以把動脈的“鏽斑”稱作“動脈斑塊”。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也是人體(ti) 血管衰老的標誌。人體(ti) 的動脈係統是一個(ge) 整體(ti) ,四通八達,因此斑塊可生長在全身動脈係統的各個(ge) 部位,生長在頸動脈內(nei) 的就是頸動脈斑塊。所以,絕大多數的老年人,都會(hui) 伴存頸動脈斑塊。
既然這樣,頸動脈斑塊就是安全無害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men) 在門診經常會(hui) 碰到體(ti) 檢查出頸動脈斑塊的患者,他們(men) 往往非常緊張,認為(wei) 一旦有了頸動脈斑塊就會(hui) 脫落栓塞導致腦梗。真相是否如此可怕?有了頸動脈斑塊,就一定會(hui) 脫落?這其實得分情況而論。
一般情況下,60歲以上人群,身體(ti) 健康者,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數毫米的頸動脈斑塊,並不會(hui) 對人體(ti) 造成明顯危害。
那麽(me) ,什麽(me) 樣的頸動脈斑塊需要拉起警報呢?這三類人群要注意:
一是合並“三高”的患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本身是動脈斑塊的重要誘因,尤其是高血脂的患者,動脈斑塊的主要成分就是脂質沉積。
二是生活飲食習(xi) 慣不佳者。比如缺乏鍛煉、肥胖、喜食高油高脂肪食物、抽煙等,這些不良嗜好會(hui) 加速頸動脈斑塊的生長。
三是年輕的頸動脈斑塊患者。我們(men) 時常會(hui) 遇見30歲至40歲左右的頸動脈斑塊患者,他們(men) 被視為(wei) “動脈硬化”的年輕化群體(ti) ,往往伴有動脈疾病的遺傳(chuan) 因素,其頸動脈斑塊的發展可能快於(yu) 常人,需要額外重視。
現實生活中,這三種情況往往合並存在,多種高危因素互相影響。
頸動脈斑塊會(hui) 產(chan) 生哪些惡性後果?
“自來水管的鐵鏽可以清洗,頸動脈斑塊可以清除嗎?”很多患者給臨(lin) 床醫生及醫學研究者提出了很好的課題。醫學家們(men) 一直在想方設法地消除斑塊。可惜的是,目前大部分的頸動脈斑塊無法有效清除,有臨(lin) 床研究報道,隻有早期的微小斑塊可通過較強的藥物降脂治療得到逆轉。
既然頸動脈斑塊清除不了,隻能任由發展嗎?當然不是。任何年齡段的人群,一旦查出頸動脈斑塊,就必須高度重視,積極篩查高危因素與(yu) 基礎疾病,同時對飲食、生活習(xi) 慣加以關(guan) 注。
當頸動脈斑塊持續地生長,足以明顯突出到頸動脈管腔,會(hui) 導致頸動脈狹窄,嚴(yan) 重的可堵塞頸動脈導致大腦血供障礙。
此外,巨大的頸動脈斑塊會(hui) 破裂出血,脫落物順著血流栓塞顱內(nei) 動脈,導致遠端腦組織急性缺血,稱為(wei) 缺血性腦卒中。這是頸動脈斑塊導致的最嚴(yan) 重後果。因頸動脈斑塊相關(guan) 的頸動脈狹窄占缺血性腦卒中病因的30%-50%,所以,頸動脈斑塊當仁不讓地被稱為(wei) 大腦的隱形殺手!
長了頸動脈斑塊怎麽(me) 辦?
既然頸動脈斑塊危害巨大,是不是隻要有了頸動脈斑塊就要手術取掉呢?這是我們(men) 最常被問及的問題之一。其實,雖然頸動脈斑塊危害性大,但也不必過分緊張。處理應對上,同樣分為(wei) 三種情況。
一是對老年的頸動脈斑塊患者,他們(men) 往往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很多還合並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對這些患者,我們(men) 建議加強監測,嚴(yan) 格控製基礎疾病,同時加以藥物治療。
二是年輕的患者。這類患者出現頸動脈斑塊的時間提前了,為(wei) 此,我們(men) 建議半年到一年隨訪觀察,嚴(yan) 格控製飲食,加強鍛煉,戒煙限酒,盡量通過非藥物方式控製穩定斑塊。但對於(yu) 伴有“三高”等代謝疾病的,還是需要積極藥物控製。
三是相對健康的頸動脈斑塊者。他們(men) 沒有不良生活習(xi) 慣,飲食健康,無並存疾病。對這類人群,我們(men) 建議首先隨訪觀察,如果長時間監測發現頸動脈斑塊無明顯變化,則無需特殊幹預。如果發現斑塊持續增長,盡管無基礎疾病,也建議早期藥物治療。
頸動脈斑塊監測的經濟有效手段是頸動脈彩超,經典的藥物治療首選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控脂藥物如他汀類藥物等。
如果通過各種方式,頸動脈斑塊仍然無法有效控製,甚至發現時已經是頸動脈狹窄,達到手術指征的,就需要外科手術治療了。當頸動脈斑塊進展導致頸動脈70%以上的狹窄,即使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如腦梗等,也需要手術治療。又或者雖然沒有達到70%以上的頸動脈狹窄,但已經發生斑塊脫落、腦梗的現象,也需要積極的手術治療清除或穩定斑塊。
最後,要反複強調的是,頸動脈斑塊不可怕。定期規律檢查、隨訪,讓動脈斑塊得到動態的監督、有效的管理、適時適當的幹預,使這些“不定時炸彈”變成“啞彈”,即可實現動脈長斑塊而人體(ti) 不生病。
(作者均為(wei) 海軍(jun) 軍(jun) 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管外科醫生,柏駿為(wei) 副主任醫師,曲樂(le) 豐(feng) 為(wei) 主任醫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