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紮渡保護區“植樹”留鸚鵡 人工巢穴成功引鳥繁殖
中新網昆明6月8日電 (黃興(xing) 鴻)記者8日從(cong) 糯紮渡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以下簡稱“管護局”)獲悉,雲(yun) 南省普洱市糯紮渡省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分布著200餘(yu) 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紫胸鸚鵡,為(wei) 更好地保護和研究它們(men) ,該局創新方式,去年“種植”了一棵人工“大樹”,目前已經成功吸引來大紫胸鸚鵡等鳥類繁殖。
糯紮渡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瀾滄江下段,地跨雲(yun) 南省普洱市思茅區、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保護區麵積為(wei) 18997公頃,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國家級保護物種眾(zhong) 多。
管護局局長盧文介紹,保護區內(nei) 單鳥類就記錄到283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紫胸鸚鵡約200餘(yu) 隻。
“大紫胸鸚鵡體(ti) 大尾巴長,雄性上嘴為(wei) 亮紅色,雌性嘴全為(wei) 黑色,主要食物有種子、漿果、水果、堅果、昆蟲。1月到7月,處於(yu) 繁殖期的部分鸚鵡會(hui) 選擇到保護區外的思茅區芒壩村周邊的大榕樹樹洞裏繁殖。”盧文告訴記者,近年來,因芒壩村周邊的一些大榕樹相繼枯死,導致大紫胸鸚鵡可築巢的地方減少,部分鸚鵡選擇遷移到其他地方繁殖。
為(wei) 改善大紫胸鸚鵡的棲息環境,管護局自2021年開始在芒壩村周邊種植鳥類喜食的榕樹、櫻桃等300多株樹苗,解決(jue) 幾十年後大紫胸鸚鵡的食物和繁殖需求;還於(yu) 2022年11月,在芒壩村外建成一棵高14米,設置近20個(ge) 巢穴、1個(ge) 飲水槽的人工“大樹”,解決(jue) 大紫胸鸚鵡當前繁殖、飲水所需。
為(wei) 觀察人工“大樹”建成後的效果,管護局在還在“大樹”上及附近安裝了8套監控設備。通過設備,發現“大樹”每天都會(hui) 吸引成群結隊的大紫胸鸚鵡前來飲水、嬉戲,場麵頗為(wei) 壯觀;“大樹”上的巢穴也發揮了作用,今年已經成功吸引了3對大紫胸鸚鵡和2對鵲鴝前來繁殖,讓保護區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增色不少。
下一步,管護局還將借助監控設備等,觀察記錄大紫胸鸚鵡的生活、繁殖等情況,為(wei) 保護、研究工作提供更多有用數據。(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