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中國在聚集誘導發光領域科研成果與專利數量世界領先
中新網廣州6月12日電 (記者 郭軍(jun) )6月12日,聚集誘導發光高等研究院與(yu) 全球領先的科技信息服務機構愛思唯爾在廣州共同發布《聚集誘導發光(AIE)2001–2021科研發展與(yu) 影響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發現,AIE領域是一個(ge) 由中國領跑、全球協作的新興(xing) 科研領域,共有76個(ge) 國家/地區、約2200個(ge) 機構進行跟蹤研究。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在該領域的科研產(chan) 出與(yu) 專(zhuan) 利數量突出,香港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在學術產(chan) 出量和學術影響力方麵均全球領先。
聚集誘導發光(AIE)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團隊於(yu) 2001年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AIE不僅(jin) 打破了教科書(shu) 中關(guan) 於(yu) 聚集導致發光淬滅的經典論斷,還推動了該技術在化學、材料學、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縱深發展,並催生出新的科學領域——聚集體(ti) 科學。作為(wei) 中國科學家引領的新興(xing) 研究領域,AIE在產(chan) 業(ye) 轉化與(yu) 應用方麵具有廣闊的前景,特別是光電器件、化學傳(chuan) 感、生物醫療和智能響應等領域,是備受全球關(guan) 注的研究熱點。
《報告》以愛思唯爾旗下摘要及引文數據庫Scopus、科研分析平台SciVal和專(zhuan) 利數據庫LexisNexis作為(wei) 主要數據來源,運用文獻計量和引文分析學方法,綜合利用多個(ge) 大數據指標,對AIE領域在二十年間的科研成果和相關(guan) 專(zhuan) 利進行全麵分析,展現該領域科研文獻整體(ti) 表現、科研發展趨勢和科研成果轉化情況。
《報告》顯示:AIE領域全球科研影響力較為(wei) 突出,歸一化影響力(FWCI)為(wei) 1.9,接近全球全學科平均值2倍。高被引文獻數量引人注目,全球範圍內(nei) ,累計4.6%的AIE文獻被列入前1%高被引文獻,32.6%的AIE文獻被列入前10%高被引文獻,這一比例明顯高於(yu) 全球所有學科的平均水平。
“二十年來,AIE領域發展迅速、成果頗豐(feng) 。”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發光材料與(yu) 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唐本忠在發布會(hui) 致辭中表示,“這份《報告》是一部AIE領域的二十年征程巡禮,它從(cong) 科研覆蓋領域進行廣泛性、先進性和交叉性的分析,客觀展現了AIE研究從(cong) 量到質的蛻變與(yu) 躍遷。”
《報告》稱,中國科學家長期領跑AIE領域的學術研究,2001年到2021年間,中國共發表6602篇AIE相關(guan) 文獻,占比全球74.7%;中國也一直是AIE領域高被引文獻產(chan) 出領先的國家,發表的全部AIE相關(guan) 文獻中,前1%高被引文獻占5.3%,前10%高被引文獻占35.5%,均高於(yu) 領域內(nei) 全球平均水平。越來越多的國家與(yu) 地區開始關(guan) 注AIE領域,自2012年以來,大多數國家與(yu) 地區的作者數量呈顯著增長,亞(ya) 太地區、歐美和北美地區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均超過17.4%。
香港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是全球僅(jin) 有的兩(liang) 所在AIE領域發文量超過千篇的科研機構,發文量分別為(wei) 1185篇與(yu) 1052篇。截至2021年底,香港科技大學是在全球範圍內(nei) 擁有AIE相關(guan) 專(zhuan) 利數量最多的科研機構,共擁有123項相關(guan) 專(zhuan) 利。
自2015年起,AIE專(zhuan) 利申請數量進入快速增長期。《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在AIE領域的有效專(zhuan) 利族累計數量為(wei) 1488項,占比全球92%。隨著AIE領域主導理論相繼確立並不斷完善,該領域已進入從(cong) 科研理論向產(chan) 業(ye) 應用發展的關(guan) 鍵轉型期,領域內(nei) 的科研工作者也開始與(yu) 產(chan) 業(ye) 界合作開展應用研究。AIE領域具有很強的學科多樣性優(you) 勢,除化學、材料科學和化學工程這三大基礎性學科外,還分布在物理學和天文學、生化、遺傳(chuan) 和分子生物學以及工程學、藥理學、毒理學和藥劑學、環境科學、能源以及醫學等學科。
愛思唯爾全球創新孵化總監、深圳辦公室負責人廖卓玲表示,鑒於(yu) AIE在有機光電和生物醫療方麵的廣泛應用,《報告》揭示出產(chan) 學合作、成果轉化以及相應材料和器件產(chan) 業(ye) 化將是AIE領域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