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恩施花果經濟釀出“甜蜜效應”

發布時間:2023-06-13 15:37:00來源: 湖北日報

  初夏時節,百花爭(zheng) 豔;施州大地,瓜果飄香。

  統計數據顯示,恩施州現有花卉苗木和園林水果產(chan) 業(ye) 基地95.9萬(wan) 畝(mu) ,產(chan) 值超過18億(yi) 元,“花果經濟”已成為(wei) 該州促進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

  6月正是各色花卉、各類水果新鮮上市的時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該州各地花園、果園,探訪“花果經濟”帶來的“甜蜜效應”。

  花卉苗木綜合產(chan) 值超五億(yi) 元

  6月6日,來鳳縣漫水鄉(xiang) 新拱橋村花卉基地,10多名村民正忙著將非洲菊、玫瑰等鮮花打包裝車。

  “這一批鮮花價(jia) 值1.5萬(wan) 元,將發往湖南張家界。” 楚留香園藝合作社負責人向發朋說,5月以來,花卉銷售火爆,來自周邊縣市及湖南、重慶、山西的訂單絡繹不絕。

  52歲的向發朋是新拱橋村五組村民。1992年,他到廣州務工,學得一手花卉種植技藝。1997年,向發朋在廣州郊區流轉4畝(mu) 土地種植花卉,自此與(yu) 花卉結緣。

  “大城市寸土寸金,種花成本越來越高。” 2014年春節,向發朋回家過年,發現來鳳縣城與(yu) 隔河相望的湖南龍山縣城鮮花供不應求。他調查發現,兩(liang) 縣所售鮮花大多從(cong) 昆明、廣州等地進貨,批發價(jia) 格較高,本地鮮花較少,萌生了回鄉(xiang) 種植花卉的念頭。

  2016年,向發朋成立來鳳縣楚留香園藝合作社,流轉85畝(mu) 土地,建起140個(ge) 竹製大棚,帶領20名貧困戶種植非洲菊、玫瑰、水仙、滿天星等10餘(yu) 種花卉。

  然而,創業(ye) 並非一帆風順。2018年5月,幾場大雨將竹製大棚損壞一半,向發朋損失50萬(wan) 元。

  恰巧這年8月,位於(yu) 新拱橋村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後續產(chan) 業(ye) 啟動。漫水鄉(xiang) 政府找到向發朋,希望他承接安置點後續產(chan) 業(ye) 發展,這樣既幫助貧困群眾(zhong) ,也有助於(yu) 他渡過難關(guan) 。

  向發朋申請新拱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chan) 業(ye) 配套資金180多萬(wan) 元,流轉80畝(mu) 土地發展鋼製溫控大棚花卉,流轉140畝(mu) 土地種植梨、棗、檸檬等20餘(yu) 種水果。

  “有了溫控大棚,花卉四季不斷檔,每年可加工生產(chan) 600多萬(wan) 枝鮮切花,今年水果基地已經掛果,遊人賞完花,還能品嚐新鮮水果,新拱橋村就更熱鬧了。” 向發朋說,今年,合作社收入將超過150萬(wan) 元,可為(wei) 村集體(ti) 分紅10餘(yu) 萬(wan) 元,解決(jue) 易遷戶80餘(yu) 人就業(ye) 。

  “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獨特的環境氣候,讓“花經濟”芬芳四溢——

  利川雲(yun) 尚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在忠路鎮合力村種植鮮花2000餘(yu) 畝(mu) ,年產(chan) 鮮切花2500萬(wan) 枝,銷售額超過4000萬(wan) 元;鹹豐(feng) 縣朝陽寺鎮五龍坪村發展500多畝(mu) 大馬士革玫瑰,去年舉(ju) 辦玫瑰開園節,吸引2000多名遊客前來采摘體(ti) 驗,帶動周邊發展10多家民宿和農(nong) 家樂(le) ;巴東(dong) 縣信陵鎮土店子村舉(ju) 辦梨花節,3天帶來30餘(yu) 萬(wan) 元收入……

  目前,恩施州基本形成綠化、盆栽、鮮切花三位一體(ti) 的花卉苗木產(chan) 業(ye) 格局,花卉苗木基地麵積超過4.2萬(wan) 畝(mu) ,產(chan) 值超過5億(yi) 元。

  建成91.7萬(wan) 畝(mu) 園林水果基地

  6月,恩施市三岔鎮茴壩村2400畝(mu) 枇杷迎來豐(feng) 收,果商、遊客紛至遝來。

  茴壩村平均海拔650米,長期以來,村民以種植土豆、玉米等農(nong) 作物為(wei) 主,村民大多外出務工,村集體(ti) 經濟十分薄弱,曾是深度貧困村。

  2017年10月,恩施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扶貧工作隊和村“兩(liang) 委”遠赴成都考察,反複對比茴壩村和成都的地形、海拔、氣候及土壤條件,決(jue) 定發展枇杷產(chan) 業(ye) 。

  “從(cong) 來沒種過枇杷樹,能成功嗎?”

  “種植枇杷至少要三四年才能掛果,這期間哪來的經濟收入?”

  一時間,村民議論紛紛。

  為(wei) 改變村民觀念,工作隊隊長李正文和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宏挨家挨戶走訪,做思想工作。最終,該村龍望潭小組10多戶村民願意率先試種。

  2018年,工作隊引進“白玉”和“大五星”兩(liang) 個(ge) 枇杷品種,吸引投資商成立施蓉農(nong) 業(ye) 種植合作社,試種了150畝(mu) 枇杷。

  經過一年多精心培育,枇杷樹苗長勢喜人,更多的村民加入試種行列。

  經過3年發展,該村枇杷產(chan) 業(ye) 逐漸發展至2400畝(mu) ,600餘(yu) 畝(mu) 枇杷園進入采摘期,每畝(mu) 枇杷效益在5000元左右。

  “我們(men) 與(yu) 恩施享買(mai) 樂(le) 、新景添等超市簽訂了10萬(wan) 斤購銷協議,枇杷不愁賣!” 茴壩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宏表示,今年全村枇杷產(chan) 量可達30萬(wan) 斤,產(chan) 值將超過200萬(wan) 元。

  肥沃富硒的土壤、豐(feng) 富多樣的生態,讓武陵山“百果”飄香——

  鶴峰縣鐵爐白族鄉(xiang) 打造水果小鎮,種植柑橘、桃、梨、楊梅等水果5700餘(yu) 畝(mu) ,年產(chan) 各類水果1400餘(yu) 萬(wan) 斤,產(chan) 值3300餘(yu) 萬(wan) 元;宣恩黃坪村通過連續舉(ju) 辦梨子采摘節,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00萬(wan) 元,帶動八成村民增收;巴東(dong) 縣東(dong) 瀼口鎮綠竹筏村發展柑橘4500畝(mu) ,戶均柑橘收入5萬(wan) 元以上,成了遠近聞名的柑橘致富示範村;來鳳縣楊梅古寨擁有數千株古楊梅樹,當地正緊鑼密鼓籌備楊梅文化旅遊節;再過兩(liang) 個(ge) 多月,建始縣花坪鎮村坊村的關(guan) 口葡萄也將迎來采摘季……

  來自恩施州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州發展柑橘、梨、李、桃、葡萄、甜柿等小水果數十種,園林水果種植麵積達91.7萬(wan) 畝(mu) ,年產(chan) 量33.47萬(wan) 噸,鮮果產(chan) 值突破13億(yi) 元。

  花果精深加工邁出第一步

  6月4日,恩施州農(nong) 禪穀有限責任公司,來自上海的幾位客商正在挑選公司生產(chan) 的玫瑰精油。

  “香味正,吸收好,挺不錯。”客商安先生一口氣訂購了40多萬(wan) 元的玫瑰護膚產(chan) 品。

  “玫瑰精油被稱為(wei) ‘精油之後’,具有抗老、防皺及保濕功效,特別適合用作護膚保養(yang) 。”董事長隋美芝介紹,該公司生產(chan) 玫瑰精油、純露等係列產(chan) 品,憑借著獨特的功效,在市場上深受女性消費群體(ti) 喜愛,今年銷售額已超過4000多萬(wan) 元。預計全年產(chan) 值將突破1億(yi) 元,較去年增長3倍。

  農(nong) 禪穀公司位於(yu) 建始縣花坪鎮黃鶴村,占地麵積2000餘(yu) 畝(mu) ,是一家集大馬士革玫瑰和香草種植、研發、生產(chan) 及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深加工企業(ye) ,已取得化妝品生產(chan) 許可證。2017年投產(chan) 以來,已建成10萬(wan) 級大馬士革玫瑰精油純露鮮花深加工潔淨車間,日處理鮮花4.8噸,可生產(chan) 玫瑰精油、玫瑰純露、玫瑰麵膜、玫瑰花茶、玫瑰酒等14種玫瑰係列衍生產(chan) 品,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地。

  記者走進車間,一股濃鬱的花香撲鼻而來。生產(chan) 線上,10多名工人正忙著分揀玫瑰花。精選的玫瑰花瓣烘幹後進入傳(chuan) 送帶,經過蒸餾、過濾、分離等工序,變成玫瑰精油和純露;剩下的殘次花瓣,經過粉碎、發酵、澄清、過濾,變身為(wei) 玫瑰酒。

  “公司年生產(chan) 320公斤玫瑰精油、670噸玫瑰純露和350噸香草純露、5.3噸香草精油。在黃鶴村發展大馬士革玫瑰2000多畝(mu) ,帶動400多戶村民增收。” 隋美芝介紹,接下來,還將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研發新產(chan) 品。

  除了花卉深加工,水果深加工也邁出探索性步伐。

  在宣恩縣沙道溝鎮貢水白柚主產(chan) 區,湖北苗仙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柚子酒、柚子茶、柚子果丁等10多種白柚衍生產(chan) 品,每年從(cong) 農(nong) 民手中收購殘次柚果100多噸,銷售額2000多萬(wan) 元,帶動近萬(wan) 名農(nong) 戶增收。

  恩施州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王波表示,近年來,該州積極探索延長“花果”產(chan) 業(ye) 鏈,讓“花果”更有“價(jia) 值”,全州現有花卉、水果加工企業(ye) 10多家,“花果”精深加工產(chan) 業(ye) 邁出了第一步。下一步,將聯合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為(wei) 企業(ye) 提供技術支持,推動花果精深加工產(chan) 業(ye) 步入快車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