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構建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
衛生健康合作是中非友好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963年,中國正式向阿爾及利亞(ya) 派遣援外醫療隊,拉開了對非醫療援助的序幕。6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援非醫療隊員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譜寫(xie) 了一個(ge) 個(ge) 大愛無疆的動人故事,不斷夯實中非友誼橋梁。中方積極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幫助非洲國家應對病疫,建設公共衛生體(ti) 係,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
薪火相傳(chuan) ,援非醫療事業(ye) 廣受好評
“隻要一撥通這個(ge) 號碼,就會(hui) 有中國醫生趕來。這就是我們(men) 的‘定心丸’。”在萊索托莫特邦醫院的醫生塞洛眼中,中國第十六批援萊索托醫療隊隊員盛健是可以信任的健康守護者;
“瘧疾和傷(shang) 寒是這裏的常見病,感謝中國醫生送來的藥物”“中國醫生的耐心診治,令人感動”……中國第十八批援乍得醫療隊義(yi) 診過程中,當地村民紛紛點讚;
“中方的幫助造福當地民眾(zhong) ,是崇高的行動。”多哥佩萊省省長布萊烏(wu) 西對中國第二十五批援多哥醫療隊表達敬意;
…………
向非洲國家派遣醫療隊是中非開展時間最長、涉及國家最多、成效最為(wei) 顯著的合作項目之一。南非約翰內(nei) 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戴維·蒙亞(ya) 埃感歎說,從(cong) 中國援非醫療隊開始,非中衛生健康合作已走過60年。“這是風雨同舟、患難與(yu) 共的60年,非洲人民不會(hui) 忘記中國朋友的深情厚誼。”
從(cong) 日常出診到巡診義(yi) 診,從(cong) 醫療培訓到成立重點專(zhuan) 科,一批批中國醫療隊員前赴後繼,以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為(wei) 推動構建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作出重要貢獻。
坦桑尼亞(ya) 桑給巴爾總統姆維尼表示,中國醫療隊帶來的微創治療技術推動了桑給巴爾醫療水平的進步。醫療隊積極在桑給巴爾地區醫院、社區衛生所及大型集會(hui) 上開展義(yi) 診巡診,使廣大民眾(zhong) 受益。
“60年來,中國對烏(wu) 幹達乃至整個(ge) 非洲的貢獻有目共睹,其中就包括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烏(wu) 幹達《新景報》網站刊登文章說,成千上萬(wan) 烏(wu) 幹達人民受益於(yu) 中國醫療隊提供的服務,“這是構建非中命運共同體(ti) 的具體(ti) 行動”。
“中國團隊提供了多樣化的醫療服務,幫助培訓大量當地人才,與(yu) 當地人員開展聯合研究,為(wei) 提升非洲國家能力建設和醫療衛生水平作出了貢獻。”厄立特裏亞(ya) 記者菲克雷耶蘇斯在當地媒體(ti) 撰文說,中國醫療隊為(wei) 人們(men) 解除病痛,廣受歡迎和讚譽。
守望相助,中非攜手打造健康防線
在埃塞俄比亞(ya) 首都亞(ya) 的斯亞(ya) 貝巴南郊,曾經的荒草坡上矗立起嶄新的現代化建築。這是今年1月竣工的中國援非盟非洲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總部(一期)項目。非洲疾控中心的建立,對於(yu) 提升非洲疾病預防、監測和疫情應急反應速度意義(yi) 重大。
“項目竣工意味著非中醫療衛生合作進入一個(ge) 全新階段,期待雙方在公共衛生領域有更多合作,進一步促進非洲衛生事業(ye) 發展。”坦桑尼亞(ya) 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弗萊·莫西說。
多年來,中國協助非洲多國防控瘧疾、血吸蟲病、黃熱病等,與(yu) 坦桑尼亞(ya) 、科摩羅等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實施公共衛生合作項目。2014年,西非各國抗擊埃博拉時,中國派出上千名臨(lin) 床和公共衛生專(zhuan) 家逆行出征。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向17個(ge) 非洲國家派出抗疫醫療專(zhuan) 家組或短期抗疫醫療隊,並指導長期派駐在40多個(ge) 非洲國家的援外醫療隊,共同構築守護當地民眾(zhong) 生命健康的屏障。
“中國對非醫療合作最持久、最及時,也最全麵。”加納智庫非中政策谘詢中心執行主任保羅·弗林蓬表示,除派遣援非醫療隊外,還有很多中國專(zhuan) 家通過視頻會(hui) 議、線上會(hui) 診等方式協助非洲同行開展醫療救治。新冠疫情期間,中方科學有效的抗疫經驗分享為(wei) 非洲國家抗擊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積極與(yu) 非洲各國開展疫苗合作,通過無償(chang) 提供、聯合生產(chan) 等方式,提高新冠疫苗在非洲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南非國會(hui) 議員齊利茲(zi) ·穆尼亞(ya) 表示:“疫苗自給是非洲公共衛生健康的基石,中國朋友一直在幫助非洲實現這一目標。”
衛生健康合作接連納入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九項工程”。2021年,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hui) 議上,中方宣布再向非方提供10億(yi) 劑疫苗,並將為(wei) 非洲國家援助實施10個(ge) 醫療衛生項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zhuan) 家,為(wei) 中非衛生健康合作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
“從(cong) 承諾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率先惠及非洲國家,到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一期)順利竣工,事實一次次證明中國重信守諾。我相信,‘構建非中衛生健康共同體(ti) ’不是口號。”尼日利亞(ya) 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說。
非盟委員會(hui) 副主席莫妮克·恩桑紮巴甘瓦同樣表示,非中醫療合作成就斐然,這是中國言出必行“生動而鮮明的例證”。
授人以漁,助推非洲醫療體(ti) 係建設
“在宮頸疾病篩查中心建立後,我有幸開始跟隨中國醫生學習(xi) ,沒想到今天我也能獨立完成這項篩查工作了。”不久前,來自南蘇丹朱巴教學醫院的婦產(chan) 科醫生傑克琳·巴蒂激動地講述自己的經曆。2020年8月,中國援建的南蘇丹首家宮頸疾病篩查中心投入使用,為(wei) 守護當地婦女健康打造了新的平台。
從(cong) 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中國重點幫助非洲國家加強專(zhuan) 科醫學建設。截至2021年,中國已幫助18個(ge) 非洲國家建立20個(ge) 專(zhuan) 科中心,涉及心髒、重症醫學、創傷(shang) 、腔鏡等專(zhuan) 業(ye) ,同40個(ge) 非洲國家45所非方醫院建立對口合作機製,為(wei) 非洲各國培訓各類醫務人才2萬(wan) 人次。在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下,非洲醫務人員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醫療衛生體(ti) 係日趨完善。
尼日爾綜合示範醫院是尼日爾乃至西非地區最大的醫院之一,也是中尼兩(liang) 國醫療衛生領域合作的重要基地。該院心血管內(nei) 科主任賽都·拉博表示:“通過開展對口合作,中方幫助我們(men) 建成了尼日爾心髒科和神經科中心,並捐贈了先進的醫療器械、藥品及耗材,還通過持續的技術培訓,幫助我們(men) 提高臨(lin) 床診治能力。”
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中國—津巴布韋中醫針灸中心開展中醫理論和實踐培訓,助力培養(yang) 當地中醫針灸人才。“能參加針灸培訓課程,並體(ti) 驗實際操作,這是很好的鍛煉。”當地公立醫院的護士亞(ya) 當·穆琴傑說,針灸診療的效果在津巴布韋有口皆碑,希望自己未來也能成為(wei) 一名針灸醫師。
“醫院教學水平高,教學內(nei) 容豐(feng) 富,無論是臨(lin) 床還是實驗室學習(xi) ,都使我們(men) 獲益良多。”馬裏醫院醫學委員會(hui) 主席、實驗室主任德拉姆曾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參加輔助生殖臨(lin) 床技術進修。他表示,自己是馬中醫療衛生合作的親(qin) 曆者、見證者。馬方十分珍惜這樣的合作機會(hui) ,將與(yu) 中方攜手完成好對口醫院合作機製建設項目。
去年初,曆時近3年的中幾友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建設項目在幾內(nei) 亞(ya) 科納克裏結項,中方還舉(ju) 辦了培訓班,為(wei) 當地培養(yang) 多名神經醫學業(ye) 務骨幹;今年2月,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製利比裏亞(ya) 項目啟動,雙方將開展心內(nei) 科建設合作項目;當前,中國與(yu) 津巴布韋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專(zhuan) 科對口合作建設項目也正有序開展……非洲國家普遍對深化非中衛生健康合作寄予厚望、充滿信心。
厄立特裏亞(ya) 衛生部長阿明娜·努爾侯賽因表示,厄中衛生健康合作卓有成效,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和福祉,促進了厄衛生係統能力建設。厄方願與(yu) 中方一道繼續加強合作,更好造福人民。戴維·蒙亞(ya) 埃表示,在《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的指引下,衛生健康工程成為(wei) 非中深化合作的又一典範,將推動構建非中衛生健康共同體(ti) 取得更大成果。(本報記者 鄒鬆)
(本報約翰內(nei) 斯堡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