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國記者訪撒拉爾故裏:攬古跡 溯民族之源
中新網青海海東(dong) 6月14日電 題:十四國記者訪撒拉爾故裏:攬古跡溯民族之源
作者潘雨潔
“我想,故鄉(xiang) 的人一定會(hui) 喜歡青海的故事。”13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回路新聞網記者阿麗(li) 娜·瑪麗(li) 亞(ya) ·帕特裏夏·杜德納特對記者說,“因為(wei) 我們(men) 同樣擁有多元文化,不同群體(ti) 間相互理解,彼此深深認同、欣賞。”
6月11日至16日,來自南亞(ya) 、加勒比和中南美洲地區的十四國記者在青海實地采訪。13日,記者團一行前往海東(dong) 市循化縣,參觀撒拉族傳(chuan) 統建築、庭院,了解當地曆史文化。
循化縣依傍黃河,地處青海東(dong) 部,是中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和中國撒拉族的發祥地,
域內(nei) 撒拉族人口占比達62.7%,還同時居住著其他多個(ge) 民族。
撒拉爾故裏民俗文化園內(nei) ,清真寺呈傳(chuan) 統中式建築風格,四角飛簷翹起,橫梁上雕刻精美花紋。
“這裏的寺院曆史超一百年,很多到如今還在使用。”多米尼克新聞在線記者倫(lun) 達·塔妮莎·盧克說,“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保護古建築的做法令人欣賞。”
籬笆樓是當地古老民居,樓房牆體(ti) 由藤條笆樁製成,因地自由搭建,布局多樣。不遠處撒拉小院內(nei) ,雙層木製中式小樓的長廊與(yu) 院子連通,中央花團錦簇。
“小院很對稱,像北京四合院,整體(ti) 風格也讓我想起西班牙熱帶地區的庭院,一家人團聚非常熱鬧。”今日格林納達網副主編蘇琳·瑪麗(li) 亞(ya) ·勞楚彤稱。
走近駱駝泉,一泓清泉間,白駱駝石雕像靜靜佇(zhu) 立。相傳(chuan) ,八百多年前,居住在今土庫曼斯坦的撒拉族先祖隨蒙古大軍(jun) 東(dong) 遷,手牽馱著經書(shu) 和故鄉(xiang) 水土的白駱駝,到達今循化縣街子鎮時,白駱駝走失,後在一處泉眼旁找到,已化為(wei) 白石。此處的水土和故鄉(xiang) 的完全相同,便定居下來。
聽聞駱駝泉的故事,阿麗(li) 娜·瑪麗(li) 亞(ya) ·帕特裏夏·杜德納特感到一種“熟悉的多樣性”。
“青海與(yu) 我的國家相似,不同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的人們(men) 和諧共居,我們(men) 從(cong) 小一起上學、吃飯,互穿各自的特色服飾,共同慶祝、度過彼此重要的節日。”她說。
回程途中,窗外黃河碧波蕩漾,倫(lun) 達·塔妮莎·盧克舉(ju) 著手機,一刻不想錯過眼前風景。
“禁塑、保護河湖水資源等做法,在我的國家也堅持多年。”四個(ge) 月的親(qin) 身體(ti) 悟,中國留給她最深的印象,便是地方政府與(yu) 民眾(zhong) 一起守護山水生態的行動自覺,“希望在未來,能看到更多國家聯手,展開環保合作。”
13日下午,記者團到訪海東(dong) 市河湟新區青繡數字化總部經濟,體(ti) 驗青繡產(chan) 品製作。14日,他們(men) 繼續去往青海湖及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體(ti) 驗青海自然生態風光及清潔能源建設發展成果。
此次活動由青海省外事辦公室、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獲外交部新聞司、中國國際新聞交流中心支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