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已收獲冬小麥超2.5億畝,進度過八成——麥收忙,夏糧穩
芒種已過,全國麥收進入後半程。根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小麥機收調度,截至6月12日17時,全國已收獲冬小麥麵積2.53億(yi) 畝(mu) ,收獲進度過八成。
夏糧生產(chan) 是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第一季,其中小麥是主要作物。5月下旬以來,黃淮地區遭遇“爛場雨”天氣,小麥含水量偏高、農(nong) 田過濕影響農(nong) 機下地作業(ye) ,今年大規模小麥機收開始時間比常年推遲3天左右。在此背景下,如何“龍口奪糧”,確保應收盡收?今年夏糧生產(chan) 有無保障?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龍口奪糧”減損失
——全國夏糧生產(chan) 第一大省河南遭遇嚴(yan) 重“爛場雨”,多方合力搶收搶曬小麥,目前河南麥收基本結束
麥收怕遇“爛場雨”。前段時間,全國夏糧生產(chan) 第一大省河南出現大範圍持續降雨,給小麥收獲帶來挑戰。
“這輪降雨時間正是5月底,與(yu) 小麥成熟收獲期重合,豐(feng) 收在田的麥子遇到‘爛場雨’,挺糟心。”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劉店鎮鮑莊村糧農(nong) 李曉喜說,“那幾天,我們(men) 趁著雨停的間隙抓緊搶收,直到把最後幾畝(mu) 麥子收進家,懸著的心才算放下來。”
“爛場雨”是小麥成熟收獲期間出現的大範圍連陰雨或暴雨天氣,會(hui) 導致成熟的小麥籽粒發芽、黴變。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介紹,河南這次降雨涉及豫南、豫中的駐馬店、漯河、許昌等地,災情對產(chan) 量的影響主要是部分小麥灌漿期日照不足,導致千粒重下降。
“氣象災害是一種世界性難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雨季提前北移,‘爛場雨’天氣發生的頻率會(hui) 高一些,麵積更大,危害更重。”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郭天財說,小麥收獲窗口期很短,麵對嚴(yan) 重“爛場雨”等自然災害,及時采取措施“龍口奪糧”,對降低麥收損失至關(guan) 重要。
政策加力——針對“爛場雨”致使河南省部分地區小麥受災情況,財政部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迅速行動,第一時間研究製定救災資金分配方案,於(yu) 6月3日緊急下達中央財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防災救災資金2億(yi) 元,支持河南省對受災麥田開展農(nong) 機搶收作業(ye) 、對收獲潮糧開展烘幹等減災減損相關(guan) 工作,盡最大可能降低糧食生產(chan) 因災損失。
搶收提速——“從(cong) 昨天中午到今天晚上,人歇機器也不歇,3000多畝(mu) 小麥不到2天時間全部收完,這比往年快了不少。”河南省社旗縣種糧大戶唐道麗(li) 說。5月底以來,河南省加大調配力度,投入聯合收割機21.6萬(wan) 台,期間有5天日收獲小麥超900萬(wan) 畝(mu) 。其中,6月2日投入聯合收割機13.85萬(wan) 台、收獲1543萬(wan) 畝(mu) ,均創曆史最高紀錄。
晾幹跟上——“我們(men) 充分利用空閑地、文化休閑廣場等場地,讓農(nong) 戶晾曬小麥。同時,聯係合作社利用烘幹設備幫助小農(nong) 戶進行濕小麥脫水烘幹,並協調設置31個(ge) 儲(chu) 糧點,確保小麥晾幹後安全存放。”河南省內(nei) 黃縣二安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李海軍(jun) 說。今年麥收期間,河南充分利用各類主體(ti) 的烘幹設施,推廣分段式烘幹措施,開放除高速公路、國道外的公路、文化廣場等空間場地用於(yu) 露天晾曬,盡量降低小麥含水量。
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11日17時,河南8500多萬(wan) 畝(mu) 小麥機收作業(ye) 收官,全省麥收基本結束。
全國麥收節奏加快
——安徽麥收基本完成,陝西進度近八成,山東(dong) 進度過六成半;小麥連年豐(feng) 收,全國庫存充足
農(nong) 諺說“麥熟一晌,貴在爭(zheng) 搶”。不僅(jin) 僅(jin) 是河南,全國由南向北的麥收節奏都在加快。
作為(wei) 全國第二大小麥主產(chan) 區,山東(dong) 今年冬小麥麵積增至6012萬(wan) 畝(mu) 。6月6日,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臨(lin) 沭縣店頭鎮的一片麥田裏,10台聯合收割機一起駛進麥田,拉開了全省小麥由零星收獲轉向集中收獲的帷幕。
“現在俺們(men) 這都是智慧農(nong) 機,不僅(jin) 收割效率高,而且脫粒效果好,漏糧少,機收損失率較以往能降低30%以上。”臨(lin) 沭縣種糧大戶吳書(shu) 同說,去年降水偏少、墒情不足,小麥畝(mu) 產(chan) 較低。今年麥季降水及時、“一噴三防”等田管措施到位,再加上機收減損水平提升,預計畝(mu) 產(chan) 較去年能大幅提高。
根據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農(nong) 情調度,今年麥收期間,全省預計投入聯合收割機19萬(wan) 台,截至6月12日17時,麥收進度過六成半。
此外,安徽省投入聯合收割機逾20萬(wan) 台、糧食烘幹機1.74萬(wan) 台,全省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降至1.1%,目前全省4291.6萬(wan) 畝(mu) 小麥基本收獲完成;山西省今年麥收期間強化製種小麥除雜工作,加強氣象預報服務,組建農(nong) 機應急服務隊,截至6月12日17時麥收進度過三成;陝西省安排應急服務補助資金5610萬(wan) 元,對小麥搶收、搶烘等應急作業(ye) 進行補助,截至6月12日,全省已累計收獲小麥1118.55萬(wan) 畝(mu) ,占應收麵積的77.8%。
隨著越來越多地方小麥收獲到手,夏糧生產(chan) 、糧食安全有了更足保障。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小麥年產(chan) 量穩定在1億(yi) 噸以上,占夏糧總產(chan) 量九成以上。在當前中國糧食消費中,小麥占比超過15%。
郭天財表示,小麥是重要口糧,此次河南小麥受災對全國市場有一定影響,但全國3億(yi) 多畝(mu) 小麥分布範圍廣,總體(ti) 影響有限。“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生產(chan) 國,近年來小麥連年豐(feng) 收,全國庫存充足。據統計,我國現有庫存小麥可滿足全國人民接近一年的口糧消費需求。”郭天財說。
守住“種糧賣得出”的底線
——引導支持各類收儲(chu) 主體(ti) 積極入市收購,降低滯銷賣難風險;對不符合食用標準的小麥,嚴(yan) 格實行專(zhuan) 收專(zhuan) 儲(chu) 專(zhuan) 用,定向銷售
收下來,還得賣得出。麥收之後,如何既保障種糧農(nong) 民利益,又確保流入口糧市場小麥的安全性?
“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已連續3年提高,今年每斤1.17元,比上年提高2分錢。”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副局長盧景波說,將認真貫徹落實最低收購價(jia) 政策,及時批複在符合條件地區啟動托市收購,加強對有關(guan) 地方和企業(ye) 的督促指導,進一步發揮好政策的托底作用,堅決(jue) 守住農(nong) 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
專(zhuan) 家介紹,就受災小麥而言,其主要是籽粒萌動、發芽,根據國家限量標準可分類用於(yu) 食用、飼料或工業(ye) 酒精加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日前表示,要進一步加強減災服務保障,積極協調農(nong) 業(ye) 保險機構優(you) 化查勘定損理賠流程,對受災損失盡快理賠、應賠盡賠,盡量降低農(nong) 民損失。精心組織開展新麥收儲(chu) ,引導支持各類收儲(chu) 主體(ti) 積極入市收購,降低滯銷賣難風險,保護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對不符合食用標準的小麥,要嚴(yan) 格實行專(zhuan) 收專(zhuan) 儲(chu) 專(zhuan) 用,定向銷售,確保口糧質量安全。
近日,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會(hui) 同省財政廳等部門印發通知,明確受損小麥的認定和處置原則,要求各地認真落實《河南省超標糧食處置管理辦法》,妥善做好收購工作。目前,河南已預撥5億(yi) 元財政保費補貼資金,支持農(nong) 業(ye) 保險承保機構啟動快速理賠程序,並確定745個(ge) 收儲(chu) 庫點,掛牌敞開收購受損小麥。
“我們(men) 堅持‘農(nong) 民賣糧有出路’和‘口糧安全’兩(liang) 條底線,對於(yu) 符合食用標準的小麥,積極組織產(chan) 銷對接,引導實行市場化收購。”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副局長徐富勇說,對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超標小麥,嚴(yan) 格執行分類收購、專(zhuan) 倉(cang) 儲(chu) 存、定向銷售。其中,對符合飼料用糧標準的小麥,組織省內(nei) 外飼料用糧企業(ye) 與(yu) 相關(guan) 收儲(chu) 庫點定向產(chan) 銷銜接;對符合工業(ye) 用糧標準的小麥,積極對接省內(nei) 外大型非食用工業(ye) 用糧企業(ye) ,實行定向銷售。
資金保障也在跟上。日前,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安排1100億(yi) 元信貸資金用於(yu) 夏糧收購。農(nong) 發行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及時安排信貸資金,統籌支持好政策性收儲(chu) 和市場化收購,確保不因農(nong) 發行資金供應不及時導致出現“賣糧難”和“打白條”問題。總行先期安排1100億(yi) 元信貸資金,後續資金根據收購需要及時追加,確保資金供應不留缺口,助力夏糧應收盡收,顆粒歸倉(ca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