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掀起研學遊熱潮 探索旅遊業新動能
中新網濟南6月14日電 (呂妍)“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在山東(dong) 省濰坊市安丘市實驗小學近日舉(ju) 行的一場研學活動中,一首首古詩詞餘(yu) 韻回蕩,學生們(men) 一張張幸福的小臉綻放著快樂(le) 的笑容。“我感覺這次研學很有意義(yi) ,因為(wei) 我通過這次研學找到了詩中的景色。”小學生楊東(dong) 宸開心地分享著自己的心情。
“本次活動的目的在於(yu) 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學習(xi) 和創作詩詞的興(xing) 趣,增強學生學習(xi) 詩詞的效果,同時提高他們(men) 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熱愛家鄉(xiang) 的情懷,實現‘遊+學’的深度結合。”安丘市實驗小學教學管理中心副主任朱誌平說。
近年來,山東(dong) 各地掀起研學遊熱潮,並在內(nei) 涵和形式上不斷推陳出新,成為(wei) 探索旅遊業(ye) 發展的新動能。
在聊城市臨(lin) 清市,臨(lin) 清貢磚文化產(chan) 業(ye) 園構建起“黨(dang) 建+非遺”的研學模式,以弘揚臨(lin) 清貢磚非遺文化為(wei) 目標,在園區內(nei) 打造了集文化旅遊、戶外研學、遊覽展館、手工實操等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性特色研學基地。
聊城市級非遺傳(chuan) 承人趙慶安說,園區內(nei) 既可以聽“臨(lin) 清磚進北京城”的故事,也可以親(qin) 手嚐試摔磚坯、做陶藝、刻磚雕等手工活動,還可以參觀磚雕技藝展館、貢磚文化展館。“學生們(men) 來到這裏,不僅(jin) 體(ti) 驗了貢磚的魅力,也增強了動手能力,在遊中學、在學中悟,體(ti) 驗傳(chuan) 統文化,感悟非遺魅力。”
菏澤市定陶區則充分利用定陶非遺體(ti) 驗館等多處研學基地開展“山東(dong) 手造·非遺工坊”研學活動,設有非遺、民俗文化等研學項目,通過現場鑒賞和動手體(ti) 驗曹州繩編、皮影戲等,讓學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和非遺之美。
“今年以來,定陶區組織開展‘山東(dong) 手造’研學活動20餘(yu) 次,接待中小學生12000餘(yu) 人,豐(feng) 富多彩的手造產(chan) 品和技藝教學,不僅(jin) 培養(yang) 了青少年對傳(chuan) 統文化和非遺的興(xing) 趣,更為(wei) 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起到了極大的宣傳(chuan) 推動作用。”菏澤市定陶區文化館館長潘東(dong) 升說。
臨(lin) 沂市費縣在研學中同樣加入了非遺元素。近日,當地600餘(yu) 名學生來到山東(dong) 後鄉(xiang) 土鄉(xiang) 村教育實踐基地,在民俗文化區沉浸式感受活字印刷、皮影、衍紙等非物質文化藝術的魅力。基地內(nei) 的20多項研學課程,讓他們(men) 進一步學習(xi) 和了解非遺文化和民俗文化。
山東(dong) 後鄉(xiang) 土鄉(xiang) 村教育實踐基地負責人王孝國介紹,該基地以“鄉(xiang) 愁、文化、體(ti) 驗、趣享、勞作”為(wei) 主題,區分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生特點,精準打造“體(ti) 、研、知、娛、教、勞”六位一體(ti) 的運作模式。截至目前,基地共開設研學活動102期,接待約8萬(wan) 名中小學生前來參加勞動實踐和研學旅遊。
棗莊市台兒(er) 莊區的研學活動則融入了曆史文化元素。台兒(er) 莊古城內(nei) 保存有53處戰爭(zheng) 遺跡,集運河文化、魯南民俗文化、大戰文化於(yu) 一體(ti) ,文化資源豐(feng) 富,寓教於(yu) 遊,寓教於(yu) 樂(le) 。研學活動針對各民族青少年研學推出了特色精品課程,能夠讓學生深度學習(xi) 運河文化、魯南文化。
據了解,台兒(er) 莊古城麵向各民族青少年,主要突出大戰文化、運河文化、魯南文化,主打“體(ti) 驗+教學”的方式,在遊學中可以了解運河沿岸文化及當地社會(hui) 文化氣息,同時在體(ti) 驗中獲得知識。
科普研學也是近年來頗受歡迎的項目,每逢節假日,各地的科普類展館內(nei) 常擠滿了前來參觀學習(xi) 的青少年。菏澤魯西新區嶽程街道針對轄區未成年人,推出沉浸式研學活動。依托科普館,采用聲、光、電、VR體(ti) 驗等技術,運用模擬、定製軟件互動的宣教方式,開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等沉浸式安全體(ti) 驗教育。基地建立以來,累計接待轄區未成年人1200餘(yu) 人次。
淄博市桓台縣果裏鎮創新將智慧農(nong) 業(ye) 與(yu) 研學遊相結合,開展了“親(qin) 子研學智慧農(nong) 業(ye) ‘童’樣精彩”主題實踐活動。在華夏糧倉(cang) 博物館,學生們(men)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通過一件件古代儲(chu) 糧器具、一幅幅圖片文字介紹,沉浸式感受農(nong) 耕文化,充分感悟勞動對推動人類社會(hui) 進步的重大意義(yi) 。
在桓台當地的現代農(nong) 業(ye) 技術服務中心和智慧農(nong) 業(ye) 企業(ye) ,學生們(men) 可以化身“農(nong) 機手”,通過VR技術體(ti) 驗駕駛農(nong) 機收獲的樂(le) 趣,全景式感受農(nong) 作物生長全過程,還可以品嚐從(cong) 溫室現場采摘的西紅柿,了解神奇的無土栽培技術,感受智慧農(nong) 業(ye) 的發展成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