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讓減負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原以為(wei) 會(hui) 非常麻煩,沒想到隻需關(guan) 注‘智慧鼓樓’微信公眾(zhong) 號,就能在手機上辦理。”近日,家住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的柳女士在幫80歲的老母親(qin) 辦理尊老金時感慨:“現在辦事真是太方便了!”
從(cong) 管理到服務,是基層治理的新常態,這一轉變與(yu) 基層減負帶來的作風轉變不無關(guan) 係。近年來,徐州市以釘釘子的精神持續推動基層減負問題,全麵檢視、靶向糾治,讓減負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眾(zhong) 。
找準痛點 變“留痕”為(wei) “留心”
痕跡管理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檢查考核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複;“文山會(hui) 海”有所反彈……去年以來,針對這些沉屙痼疾,徐州市以係統化思維,建立了發文、控會(hui) 、考核、調研等各方麵的流程管控機製,讓基層從(cong) “文山會(hui) 海”“迎檢陪考”“指尖負擔”中解脫出來。2022年全年,徐州市發文數與(yu) 開會(hui) 數都比同期壓降了近1/4。
在考核方麵,徐州一方麵從(cong) 源頭規範、控製指標,一方麵完善考核體(ti) 係和改進考核方式。2022年6月,徐州市級綜合考核將原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jia) 考核和重點工作目標考核兩(liang) 套體(ti) 係整合為(wei) 一套指標,設置40項指標,與(yu) 往年相比,指標數量壓縮40%以上。指標設置突出工作重點,凡能夠通過直觀成果、群眾(zhong) 評價(jia) 全麵了解工作實績的,一律不看台賬資料。
為(wei) 激活鄉(xiang) 村發展活力,徐州采取係列紮實舉(ju) 措。如通過製定“主體(ti) 清單”“準入清單”“負麵清單”等厘清職責邊界,逐漸消減了延伸至村級的工作指標25項;通過製定村級標準化台賬,使村級台賬由50餘(yu) 本精減至7本,解決(jue) 了過去天天寫(xie) 、周周報的問題;同時,明確協辦事項不得列入考核,壓降考核指標40%以上。
“給基層減負鬆綁,解決(jue) 他們(men) 實際麵臨(lin) 的問題,才能讓廣大基層黨(dang) 員幹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擔當實幹。”徐州市委督查二室主任陳曉征說。
數字賦能 變“群眾(zhong) 跑腿”為(wei) “數據跑路”
數據多頭采集、重複填報,平台數量眾(zhong) 多、功能單一,這些曾經都是困擾基層工作人員的負擔問題。如何打破部門間“信息壁壘”,暢通互聯網環境下的公共服務渠道?
徐州以“大數據”為(wei) 支撐,向數據要效應,讓基層減負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徐州各地把智慧社區建設作為(wei) 加快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作為(wei) 構建“互聯網+社會(hui) 治理”新模式的重要載體(ti) ,推動公共服務資源整合,提升專(zhuan) 業(ye) 化、市場化服務水平。
在鼓樓區,有個(ge) 當地自主研發的“智慧社區”平台正日益成為(wei) 群眾(zhong) 的好幫手。該平台整合了19家職能部門資源,實現400多項便民服務事項進入平台公示,139項政務辦理事項不見麵審批。同時,將平台政務辦理後台和“1+4”改革平台體(ti) 係中“審批服務一窗口”版塊進行融通,為(wei) 智慧社區治理鋪設出了一條“數據高速公路”。該平台還整合優(you) 質商業(ye) 資源,發展社區電商,提供100多項服務內(nei) 容,累計完成各類商務服務訂單近40萬(wan) 單,真正實現從(cong) 讓“群眾(zhong) 跑腿”到讓“數據跑路”。
數據助力為(wei) 基層幹部大大鬆綁。鼓樓區九裏新苑社區書(shu) 記魏傳(chuan) 龍介紹說:“以前社區工作人員填報數據需要挨家挨戶入戶,統計一次幾乎要全員出動。現在直接在數據平台填報,社區工作者信息采集準確率提高了,填表製表的數量減少了,社區三務公開在實現了平台公示的同時,居民知曉率和認可度大大提升。”
回歸本位 變“重管理”為(wei) “重服務”
為(wei) 基層減負,轉作風是題中應有之義(yi) 。其中,從(cong) 重管理向重服務的回歸,是關(guan) 鍵之舉(ju) 。
在徐州,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營造職責清晰、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夯實治理的紮實根基。
新沂市編印下發“村級組織履職事項清單”、村級組織協助辦理事項協議書(shu) 等,指導各鎮(街道)與(yu) 村(居)簽訂雙向履職協議。各鎮(街道)“照單履職”,社區“輕裝上陣”,責任明晰了,負擔減輕的同時效率提升,實現了基層自治的良性循環。
在邳州市,一些鄉(xiang) 鎮借助互聯網+積分製管理探尋鄉(xiang) 村治理新路徑。當地通過拓展積分製適用場景,形成積分+環境、積分+移風易俗、積分+誌願服務等多場景多領域應用,提升積分製在基層社區治理中的效能,讓基層治理由“村裏的事”變成“大家的事”,由“要我參與(yu) ”變成“我要參與(yu) ”。
在泉山區,網格員、黨(dang) 員誌願者、調解員等各類主體(ti) 共同參與(yu) 基層治理,及時有效化解了居民反映的問題,為(wei) 鄰裏和諧創造了有利條件。
“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鞏固拓展基層減負成效,推動作風建設更深更實,讓務實之風勁吹基層,讓活力之氣充盈基層。”徐州市委副秘書(shu) 長、市委辦公室主任汪國強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