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式“直播帶貨”當休矣
劉海明(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社會(hui) 在發展,每個(ge) 時代都在創造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拿商品推銷演進來說,上世紀70年代,推著獨輪車、搖著撥浪鼓走街串巷的“微型百貨公司”式賣貨郎,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坐在直播間的“專(zhuan) 賣店”式推銷員。
不同形式的銷售員,要想細水長流地賺錢,靠的是童叟無欺。坑蒙拐騙或者威脅利誘的推銷,也許可以一時財源滾滾,但沒了道德血液,早晚要自食其果。
近日,藝人楊子、黃聖依夫婦的直播帶貨言論衝(chong) 上熱搜。楊子在直播時說:“如果你的孩子聽見別的孩子在炫耀,他的父母帶他去了迪士尼,而你沒有帶,他的自卑心可能由此而生。”
直播帶貨是“互聯網+”理念的產(chan) 物,把銷售搬到直播間,足不出戶就可以讓一種商品家喻戶曉。君子愛財,還需取之有道,帶貨雖好,但帶貨要遵循基本的商業(ye) 道德。帶貨者可以吆喝,隻是不要綁架觀看直播的用戶,弄得人家隻要不配合買(mai) 貨就顯得很不地道似的。
孩子的興(xing) 趣廣泛,迪士尼可以給去遊玩的孩子帶來感官的刺激。但去迪士尼玩絕非所有孩子的“必修課”,尊重孩子不去迪士尼的自由和權利,同樣非常必要。楊子將帶孩子到迪士尼消費作為(wei) 一項道德義(yi) 務來規定,這樣的帶貨言論必然會(hui) 讓人不適或產(chan) 生反感。
質疑的網友議論紛紛:“什麽(me) 時候中國的童年是迪士尼了?”“去了迪士尼就有優(you) 越感了?”“原來他家孩子那點可憐的自信心就靠這個(ge) 撐著呢?”“有這思想才自卑”“能不能告訴我不去迪士尼為(wei) 啥自卑?”……
批駁的網友認為(wei) :“商家為(wei) 了利益,什麽(me) 損招都出,無良帶貨一切(人格、尊嚴(yan) 、良知)都不顧!”“歪曲的價(jia) 值觀離下架不遠了吧”“建議屏蔽他兩(liang) 口子”……
網絡輿論對這個(ge) 事件反響強烈,站在帶貨當事人一方的網友,反而難覓蹤跡。這樣的輿論共識難得一見。網友的感受之所以相似,在於(yu) 這樣的帶貨言論用道德綁架天下的父母,好像迪士尼成了治愈孩子自卑感的靈丹妙藥。
把孩子去不去迪士尼,當作他們(men) 自卑的導火索,這樣的帶貨促銷,不是用藝術的方式勸說觀看直播帶貨的用戶認識到迪士尼對於(yu) 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而是將迪士尼作為(wei) 孩子高貴感或自卑感的來源。這樣的商業(ye) 邏輯因為(wei) 站不住腳,一旦公開表達,自然會(hui) 受到非議。
道德綁架式的直播帶貨並不神秘,無非是用道德恐嚇的方式威脅消極的消費者,從(cong) 心理上給他們(men) 製造恐懼感。為(wei) 達到成功帶貨的目的,先形成製造某種特殊的自卑感的場景;通過製造直播帶貨用戶的虛假高貴感,震懾觀看直播的用戶,如果不按照帶貨者指引的路徑去消費就是“沒麵子”,直至逼著這些用戶乖乖就範。這樣的帶貨直播邏輯無非是說,如果不按照帶貨者的引導“出牌”,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就會(hui) 產(chan) 生“自卑”。
自卑抑或高貴,作為(wei) 一種瞬間或階段性的個(ge) 人感覺,調節著每個(ge) 人的行為(wei) ,原本並無對錯之分。人在自卑的時候,希望自己振作起來,用自己的行動改變現狀;人在覺得自己高貴時,需要用道德的行動贏得別人的尊重,使自己配得上這種感覺。
對於(yu) 父母來說,在孩子自卑的時候應多加鼓勵,讓孩子學會(hui) 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在孩子覺得自己高貴時,要讓他們(men) 懂得高貴的真實含義(yi) ,避免把高消費當作高貴的來源。
真正道德的直播帶貨,帶的不僅(jin) 僅(jin) 是貨,更是新型的理性消費理念。一個(ge) 值得信賴的帶貨者,必然是發自內(nei) 心尊重自己的粉絲(si) (觀看直播的用戶)。這種尊重是一種人格上的尊重,通過帶貨幫助他們(men) 的消費理念趨於(yu) 理性。
與(yu) 此相反,缺乏人格魅力的帶貨者,隻能用煽情的方式帶貨,忘記了商業(ye) 實踐的道德責任。采用道德綁架的方式,要求別人按照帶貨者自己的“指揮棒”去消費,這樣的直播帶貨因喪(sang) 失了商業(ye) 道德的底線,遭到輿論的批評也就不足為(wei) 奇了。
道德綁架式的直播帶貨,將按照“帶貨指南”去消費當作獲得“高貴感”的來源,否則就會(hui) 產(chan) 生所謂的“自卑感”。在這樣的營銷傳(chuan) 播模式下,自卑感儼(yan) 然成了一根“皮筋”,被帶貨者當作伸縮自如的“手段”。直播帶貨要促進社會(hui) 經濟發展,需要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的理性需求,多給出幾種可行的消費方案,使每一種消費對消費者來說都是理想的消費方式。
相反,道德綁架式直播帶貨,可謂赤裸裸的損人不利己,這樣的“直播帶貨”當休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