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文學走紅海外,平台大力扶持原創作者
為(wei) 文化交流打開一扇窗
記敘中國工業(ye) 波瀾壯闊發展史的《大國重工》、刻畫老蘇滬棉紡織曆史上傑出女性群像的《吾家阿囡》……如今,網絡文學被越來越多的人關(guan) 注和接受。
在河南工業(ye) 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任教的90後王婉波說,她參與(yu) 、主持的項目,寫(xie) 作的專(zhuan) 著都與(yu) 網絡文學息息相關(guan) ,做網絡文學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和喜歡的作者實現真正的互動,很有滿足感。王婉波認為(wei) ,網絡文學與(yu) 她這一代“網絡原住民”有著深刻的淵源。
中國作家協會(hui) 網絡文學中心日前發布的《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shu) 》顯示,2022年中國主要網絡文學平台營收規模超230億(yi) 元,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突破30億(yi) 元,海外用戶超過1.5億(yi) 人。
“就我自身而言,邁出‘出海’的第一步,靠的是海外讀者的喜愛。最初,我的作品是被海外讀者出於(yu) 閱讀熱情,自發翻譯成外文的。隨著海外關(guan) 注度越來越高,我逐漸意識到,身為(wei) 網絡文學創作者應該具備國際視野,自覺地用文藝作品溝通心靈、引發共鳴。後來在各方努力下,我的作品走向海外並取得良好傳(chuan) 播效果。”浙江省網絡作協副主席李虎說。
中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歐陽友權說,這些年來,中國網絡文學揚帆出海的步伐更加堅實。從(cong) 數量增加到品類豐(feng) 富,從(cong) 內(nei) 容出海到平台出海,網絡文學產(chan) 業(ye) 鏈不斷延伸,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
中國作家協會(hui) 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接受本報采訪時說,中國網絡文學在20多年的發展中,累積了大量的作家、作品。情節生動、注重設置懸念的網絡文學作品,特別適合大眾(zhong) 閱讀。類型豐(feng) 富、題材多樣的網絡文學發展生態逐步建立,細分類型目前已超過200個(ge) ,這正是中國網絡文學能夠吸引海內(nei) 外讀者的重要因素。
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展現出的傳(chuan) 統文化之美,對海外讀者具有強烈吸引力。例如,《天道圖書(shu) 館》被業(ye) 內(nei) 視作“網文出海”標杆之作,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土耳其文等多種語言。《天道圖書(shu) 館》的作者“橫掃天涯”說:“《天道圖書(shu) 館》持續火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品融合了中國傳(chuan) 統的師道傳(chuan) 承文化。”
歐陽友權認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審美境界,具有穿越時空、跨越國界的魅力。網絡文學紮根文化沃土、講好中國故事,為(wei) 國際文化交流打開了一扇窗。
平台大力扶持原創作者
網絡平台化運營模式是中國網絡文學迸發強大生命力背後不可忽視的因素。
“網絡文學是互聯網與(yu) 文學結合的新興(xing) 文學樣式。”何弘說,在中國網絡文學從(cong) “野蠻生長”走向有序發展的過程中,網絡平台方便寫(xie) 手隨時隨地發布作品,跳過傳(chuan) 統出版流程,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橫掃天涯”坦言,自己一直以來都隻沉浸於(yu) 講故事,專(zhuan) 注優(you) 質內(nei) 容創作,其餘(yu) 一切都交由網絡文學平台打理。“平台覆蓋範圍廣、互動性強。評論、點讚、打賞,當然還有躲不過的‘催更’,都讓我更好地了解讀者的需求,改進自己的作品。”
起點國際是閱文集團的海外門戶,通過“翻譯孵化計劃”扶持中國網絡文學出海。此外,不少青睞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讀者也加入創作大軍(jun) 。閱文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孵化和扶持原創作者,起點國際2022年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發起2022全球作家孵化項目;2023年2月推出“作家職業(ye) 化發展計劃”,以作家福利升級為(wei) 核心,提供係統化寫(xie) 作培訓的同時進一步加強IP運營。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的傳(chuan) 播增強了海外讀者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興(xing) 趣,有利於(yu) 其在海外的進一步傳(chuan) 播。網絡文學出海的過程中也不乏挑戰,目前“出海”的中國網絡文學作品仍然存在題材類型單一、文學“內(nei) 功”欠缺、翻譯能力不足、海外維權困難、傳(chuan) 播機製不健全和市場覆蓋不均等問題,亟待改進與(yu) 強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