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廣西邊境小縣打造對外文化陣地 力促中越文化交流

發布時間:2023-06-28 15:2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百色6月27日電(淩箐璐 張廣權)走進位於(yu) 廣西那坡縣平孟口岸的國門文化驛站,一排排書(shu) 架映入眼簾,書(shu) 架上整齊擺放著眾(zhong) 多用中文、越文等編寫(xie) 的書(shu) 籍,內(nei) 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農(nong) 業(ye) 等方麵,吸引眾(zhong) 多邊民前來參觀閱讀。

  這裏是越南籍媳婦黃氏美“向往的地方”,黃氏美嫁到中國後,經常來這裏“充電”學習(xi) 。“我現在隻是會(hui) 說一些簡單的漢語,但看不懂中文,國門文化驛站裏這些中越文字對照的圖書(shu) ,讀起來很方便。”黃氏美說。

  與(yu) 此同時,國門文化驛站還定期舉(ju) 辦國門文化講堂、中越語培訓班等活動,邀請邊防民警就中越文合同書(shu) 、跨境婚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邊民互市、一般貿易、國際貿易等內(nei) 容開展授課,搭建中越邊民學習(xi) 知識、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

  “開設的越語培訓班很實用,讓我學會(hui) 了不少越南日常用語。”平孟鎮商人吳振斯說。

  如今,類似國門文化驛站這樣的閱讀網點已在那坡縣207公裏的邊境線上落地開花。

  走進位於(yu) 百省鄉(xiang) 百坎村的國門書(shu) 吧,書(shu) 籍琳琅滿目,種類豐(feng) 富,文學、社科、自然科學、農(nong) 業(ye) 技術、青少年讀物等書(shu) 籍應有盡有。書(shu) 吧已成為(wei) 孩子們(men) 的“第二課堂”和村民們(men) 學習(x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技術的“取經地”。

  百合鄉(xiang) 那樂(le) 村則結合實際,探索打造新時代邊關(guan) 特色農(nong) 家書(shu) 屋,采用“農(nong) 家書(shu) 屋+涼亭課堂”“農(nong) 家書(shu) 屋+學習(xi) 宣講”“農(nong) 家書(shu) 屋+交流分享”等形式,讓農(nong) 家書(shu) 屋成為(wei) 傳(chuan) 播先進文化的窗口,學習(xi) 科普知識的課堂,民眾(zhong) 致富的“加油站”,壯美邊關(guan) 建設的“風景線”。

  而百省鄉(xiang) 那布村後卡屯則把流動邊民書(shu) 架打造成了當地苗族民眾(zhong) 身邊的圖書(shu) 館。書(shu) 架上的中越書(shu) 籍涵蓋教育、農(nong) 科、政治、醫藥等多種品類,為(wei) 民眾(zhong) 學習(xi) 文化知識及組織開展民族節慶活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搭建了新橋梁。村幹部定期組織開展“邊民書(shu) 架”讀書(shu) 宣講活動,將書(shu) 本知識用苗語分享給前來讀書(shu) 的民眾(zhong) ,極大地豐(feng) 富了民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大家的喜愛。

  2023年以來,那坡縣立足邊境民族地區實際,通過整合現有文化資源、搭建公共服務平台,深入實施“百裏書(shu) 香邊關(guan) 文化帶”工程,創建國門文化驛站、國門書(shu) 吧、邊民書(shu) 架等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陣地,擦亮“國門文化”文化品牌。

  目前,那坡縣先後在邊境一線建立1個(ge) 國門文化驛站,6個(ge) 國門書(shu) 吧,12個(ge) 邊民書(shu) 架,在中越邊境線上開啟了一扇扇中越文化交流的新窗口,“書(shu) 香邊關(guan) ”已成為(wei) 那坡縣文化強邊的重要內(nei) 容和顯著標識。

  “邊境一線是國家文化外宣的重要陣地,我們(men) 將進一步深化拓展‘百裏書(shu) 香邊關(guan) 文化帶’外宣項目的形式和內(nei) 容,將國門文化驛站和國門書(shu) 吧打造成集圖書(shu) 閱讀、電影放映、邊民聯歡、體(ti) 育鍛煉於(yu) 一體(ti) 的文化交流活動場所,建強國門文化陣地。”那坡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黃國劍表示。(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