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患者更快用上好藥 今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正式公布
今天(29日),國家醫保局公布了《2023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shang) 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這是醫保局成立以來,連續六年開展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為(wei) 何要調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能為(wei) 百姓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創新藥物從(cong) 獲批到納入醫保的速度有多快?
今年目錄調整工作方案正式公布
2023年藥品目錄調整範圍為(wei) 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間,經國家藥監部門批準上市的新通用名藥品,適應證或功能主治發生重大變化,且針對此次變更獲得藥品批準證明文件的藥品,和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的藥品等。其中,針對納入“鼓勵仿製藥品目錄”的藥品、納入“鼓勵研發申報兒(er) 童藥品清單”的藥品,以及罕見病治療用藥,則不設置獲批時間的限製條件。
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丁錦希:做臨(lin) 床試驗的時候,罕見病患者很少,兒(er) 童也是一樣,找不到受試者,所以開發的成本就很高。那麽(me) 等到它上市以後,它成本回收得也慢,一個(ge) 就是開發難、一個(ge) 就是銷售難,所以我們(men) 在醫保準入上有一些傾(qing) 斜政策。
此外,今年的目錄調整工作方案不再將新冠用藥單獨作為(wei) 藥品申報條件,而是按照一般創新藥品類型進行申報。根據《工作方案》,企業(ye) 將於(yu) 7月起正式開啟申報。對通過形式審查的藥品,國家醫保局將組織藥學、臨(lin) 床、藥物經濟學、醫保管理、工傷(shang) 保險管理等方麵專(zhuan) 家開展聯合評審。經評審,形成擬直接調入、擬談判或競價(jia) 調入、擬直接調出、擬按續約規則處理等4類結果。預計相關(guan) 藥品經現場談判或競價(jia) 後,最終目錄調整結果將於(yu) 今年11月公布。
新藥快速納入醫保 滿足臨(lin) 床用藥需求
2022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中,新增的108個(ge) 談判和競價(jia) 藥品,有105個(ge) 是近5年上市的新藥,相當一部分藥品實現了當年獲批、當年納入醫保目錄。5年來,參與(yu) 談判的70個(ge) 重大新藥創製專(zhuan) 項藥品,有66個(ge) 談判成功,成功率達到了94%,快速實現臨(lin) 床應用。
醫保大幅增加新藥支出 引導企業(ye) 注重研發
通過建立以新藥為(wei) 主體(ti) 的醫保準入和談判續約機製,上市新藥納入醫保目錄的等待時間從(cong) 過去的平均近5年縮短至不到2年。醫保對新藥的支出從(cong) 2019年的59.49億(yi) 元增長到2022年的481.89億(yi) 元,增長了7.1倍。企業(ye) 前期研發投入得到了合理回報,創新積極性大大提升。
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丁錦希:通常一個(ge) 三甲醫院,大概隻有1500種這樣的一個(ge) 品規,所以當新上市的產(chan) 品進醫院的時候,醫院它會(hui) 召開一個(ge) 藥事管理委員會(hui) ,它研究一下這個(ge) 藥合不合適進醫院。那麽(me) 它在評判這個(ge) 藥能不能進醫院的時候,其中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它有沒有進醫保。進醫保它的療效、質量、經濟性都已經論證過了,得到保證。第二個(ge) 經過醫保談判以後,首先它價(jia) 格降了很多,降下來的價(jia) 格,還有一大部分是國家報銷了,也就是說患者他自己掏的自付的就很少,當然願意買(mai) ,銷路就打開,企業(ye) 還是非常願意去參加談判進入醫保。
醫院藥店“雙通道”配備談判藥品
“雙通道”是指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兩(liang) 個(ge) 渠道,滿足談判藥品供應保障、臨(lin) 床使用等方麵的合理需求,並同步納入醫保支付的機製。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國已經有20.9萬(wan) 家定點醫院和藥店配備了目錄談判藥品,患者購買(mai) 談判藥品更加方便。
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為(wei) 患者減負超5000億(yi) 元
據了解,持續優(you) 化醫保藥品目錄,群眾(zhong) 用藥保障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整體(ti) 來看,目錄內(nei) 藥品數量明顯增加,保障範圍不斷擴大。醫療機構費用排名前20位的品種中,現在已經很少有療效不確切、容易濫用的輔助性藥品,取而代之的是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治療性用藥。特別是近年來,醫保談判推動一大批獨家品種的抗癌藥、罕見病用藥以適宜價(jia) 格納入醫保,連續五年的目錄調整,疊加納入藥品的醫保報銷,累計為(wei) 患者減負超5000億(yi) 元。(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