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培養拔尖技術人才,職業院校準備好了嗎

發布時間:2023-07-03 14:3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職業(ye) 院校要培養(yang) 拔尖技術人才,這一信號來自教育部的一個(ge) 試點文件。

  今年5月,教育部下發《關(guan) 於(yu) 委托開展首批重點領域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課程改革試點工作的函》(以下簡稱《函》),首批試點工作圍繞先進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對技術人才的新要求,委托深圳職業(ye) 技術學院(6月,該校升格為(wei) 深圳職業(ye) 技術大學——記者注)、湖南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等6家單位牽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農(nong) 機裝備等6個(ge) 重點領域開展。

  《函》中提出的“推動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培養(yang) ”給職業(ye) 教育戰線提出了新挑戰和新要求。職業(ye) 院校準備好了嗎?為(wei) 此,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首批試點工作的兩(liang) 家牽頭單位負責人——深圳職業(ye) 技術大學校長許建領、湖南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方小斌,以及教育部高職高專(zhuan) 人才工作評估骨幹專(zhuan) 家侯長林。

  培養(yang) 拔尖技術人才是職業(ye) 教育的時代使命

  記者:在職業(ye) 教育領域提出培養(yang) “拔尖技術人才”,您覺得這一人才培養(yang) 目標的提出對職業(ye) 教育的意義(yi) 是什麽(me) ?

  方小斌:個(ge) 人認為(wei) ,在職業(ye) 教育領域提出培養(yang) “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是職業(ye) 教育為(wei) 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支撐的時代使命,是進一步增強職業(ye) 教育的適應性和貢獻度的具體(ti) 體(ti) 現,是進一步推進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匯的重要舉(ju) 措,也是進一步推動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一招。

  許建領:對職業(ye) 教育而言,至少有兩(liang) 個(ge) 層麵的意義(yi) 。一是進一步為(wei) 職業(ye) 教育正名。“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概念的提出,把職業(ye) 教育放在“尖”的位置,將極大增強職業(ye) 教育的社會(hui) 吸引力。二是賦予職業(ye) 教育更大使命。在職業(ye) 教育領域提出這一概念,為(wei) 職業(ye) 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

  侯長林:“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這一名稱的提出,賦予了職業(ye) 教育更大的期望,同時,也為(wei) 職業(ye) 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ye) 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更為(wei) 廣闊的空間。

  製造業(ye) 升級給技術人才提出了新挑戰

  記者:《函》中提到試點工作要“圍繞先進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對技術人才新要求”,從(cong) 製造業(ye) 轉型升級來看,新時代對技術人才提出了哪些新挑戰和新要求?

  許建領:隨著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珠三角地區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無人工廠”,機器代人已不是科幻憧憬。這對傳(chuan) 統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造成了很大的挑戰。

  先進製造業(ye) 升級,對學校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點的挑戰,主要體(ti) 現在“從(cong) 手到腦”的轉變。過去,講“教師的手上要有油”,現在不僅(jin) 要“手上有油漬”,還要“腦中有代碼”。過去師生的教學需要進行手工操作,現在則需要進行綜合計算、複雜數控。這給專(zhuan) 業(ye) 帶來的是“脫胎換骨”般的挑戰。

  方小斌:隨著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ye) 進入高速成長期,磁懸浮、智能駕駛、永磁同步電機等技術催生企業(ye) 技術革新,新時代技術人才需要滿足軌道交通裝備智能製造、智慧駕駛、智能運維等產(chan) 業(ye) 的高端需求。這些新技術、新業(ye) 態的發展對學校的專(zhuan) 業(ye) 設置、專(zhuan) 業(ye) 數字化改造、模塊化課程改革、虛實結合的實訓條件建設、基於(yu) 數字技術的教學模式等都提出了挑戰。

  侯長林:製造業(ye) 升級必然帶來產(chan) 業(ye) 崗位結構的變化和工作任務的升級,也對技術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從(cong) 簡單的技術操作走向複雜問題解決(jue) ,大部分重複的、標準化的崗位會(hui) 被智能化生產(chan) 係統替代,崗位的智能化迫使勞動者從(cong) 傳(chuan) 統的規則性體(ti) 力勞動走向非規則性、複雜的智能勞動。這對技術人才提出了嚴(yan) 峻的挑戰。

  拔尖技術人才要更加突出“技術”

  記者:我們(men) 應怎麽(me) 理解和定義(yi) “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

  許建領:理解“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這一概念,必須要把握“創新拔尖”和“技術人才”這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點。重點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紮實的技術能力,能夠在某一領域獨立開展實踐生產(chan) ;二是高階的創新能力,能夠在生產(chan) 實踐中不斷推動生產(chan) 流程、生產(chan) 工藝、生產(chan) 管理等創新;三是卓越的領導能力,能夠在團隊協作中帶領團隊不斷超越;四是優(you) 秀的綜合素質,包括人文素養(yang) 、社會(hui) 責任感等。所以,新階段的職業(ye) 教育改革,必須要遵循類型化邏輯,把培養(yang) 技術技能人才作為(wei) 核心目的。必須要遵循高階性邏輯,通過教育教學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潛能。

  方小斌:對職業(ye) 教育來講,相對以前提出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yang) 目標來說,要更加突出“技術”,而不僅(jin) 僅(jin) 是“技能”。“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是具備較強學習(xi) 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實踐創新的能力,具備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藝、會(hui) 管理、善協作、能創新,適應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侯長林:“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至少包含3個(ge) 方麵的含義(yi) :一是創新型人才。這類人才要有創新的精神、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思維方式和創新的行為(wei) 習(xi) 慣等特質;二是拔尖人才。這類人是創新型人才中冒尖的那一類;三是技術人才。創新有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之分。

  拔尖技術人才培養(yang) 是係統工程

  記者:《函》中提到的總體(ti) 要求是:聚焦提升職業(ye) 學校關(guan) 鍵辦學能力,以專(zhuan) 業(ye) 核心課程改革為(wei) 切入點,麵向行業(ye) 重點領域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水平、中國特色的職業(ye) 教育一流核心課程、優(you) 質教材、優(you) 秀教師團隊和實踐項目。是否可以理解為(wei) :應該從(cong) 課程、教材、教師和實踐項目等內(nei) 容出發,進行人才模式的改革才能達到培養(yang) “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的目的?

  許建領:“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培養(yang) 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涉及理念、製度、方法、技術、資源等要素的係統性改革。首要的應該是對拔尖技術人才的理解,拔尖技術人才是什麽(me) 樣的,什麽(me) 樣的教育能夠發現拔尖技術人才、激發拔尖技術人才?這是教育實踐的邏輯前提。基於(yu) 這個(ge) 邏輯,再去推進課程、教材、教師、實踐項目等方麵的改革。

  方小斌:職業(ye) 院校辦學應該找準辦學定位,把服務國家、區域、行業(ye) 需求作為(wei) 辦學根本出發點,聚焦核心競爭(zheng) 力和關(guan) 鍵辦學能力,順應時代“新”變化,打造一批核心課程、優(you) 質教材、教師團隊和實踐項目,及時把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引入教育教學實踐,推動職業(ye) 教育改革創新。

  侯長林:我認為(wei) 要想培養(yang) 出“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首先需要製定“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的標準。其次,根據標準設計“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培養(yang) 方案。第三,建立“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培養(yang) 的工作機製。第四,提升與(yu) “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培養(yang) 相適應的辦學層次。當然,這需要一個(ge) 過程,但應該有這種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

  培養(yang) 拔尖技術人才,不是單純“選苗”更要培育土壤

  記者:對職業(ye) 教育領域而言,您認為(wei) 拔尖技術人才是否也要甄別?您有何建議和對策?

  許建領:“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培養(yang) 不是單純“選苗”,而更要培育土壤。拔尖技術人才需要甄別,但甄別不是指向少數人,而是麵向絕大部分學生,改變整體(ti) 教育模式,營造有利於(yu) 各類學生“冒出來”的多樣化評價(jia) 製度。這個(ge) 甄別評價(jia) 導向,至少要關(guan) 注如下幾點。

  一是要關(guan) 注全體(ti) 學生。不能僅(jin) 僅(jin) 鎖定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等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在社會(hui) 服務等行業(ye) 領域同樣需要。這就需要麵向全體(ti) 學生,建立適用不同行業(ye) 領域拔尖技術人才的甄別標準。二是要關(guan) 注全麵發展。培養(yang) 拔尖技術人才不能僅(jin) 僅(jin) 鎖定學生的某一方麵,不能關(guan) 注學生單向度的知識技能,還必須要關(guan) 注學生一般發展的水平,關(guan) 注學生的責任意識等社會(hui) 價(jia) 值。三是要關(guan) 注類型特色。職業(ye) 教育領域的“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必然有自己的類型特色,不能套用一般性的拔尖人才標準,需要在工匠精神、實操能力、技術含量、綜合素養(yang) 等方麵進行甄別。

  侯長林:當前,無論是高職專(zhuan) 科院校還是職業(ye) 本科院校,其生源有一部分都是來源於(yu) 中職學校。這就有必要在中職學校開展早期拔尖技術人才的甄別和培養(yang) 活動。中職學校學生在知識學習(xi) 方麵總體(ti) 上趕不上普通中小學學生的平均學習(xi) 能力,但在技術學習(xi) 方麵則有其強項,在龐大的中職學校學生群體(ti) 中肯定會(hui) 有在技術方麵很有天賦的孩子。

  我建議,具備技術天賦的中職學校學生要有直升職業(ye) 專(zhuan) 科、本科乃至碩士、博士的機製或通道。

  培養(yang) 拔尖技術人才需要突破哪些阻礙

  記者:職業(ye) 院校要培養(yang) 出“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您認為(wei) 有哪些阻礙需要突破?

  許建領:我認為(wei) 阻礙有幾點。一是教育理念,目前各界對“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的理解有待爭(zheng) 鳴探索,需要在培養(yang) 目標、培養(yang) 規格等問題上達成一定的共識,才能有效開展人才培養(yang) 實踐。二是教師能力,教師的專(zhuan) 業(ye) 知識技能需要與(yu) 產(chan) 業(ye) 前沿、技術前沿同步迭代,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也同樣要打破常規,要具有善於(yu) 發現學生潛能、激發學生潛能、提升學生潛能的能力。三是教育政策,現有的製度體(ti) 係還沒有為(wei) “拔尖技術人才”培養(yang) 提供更多試錯機會(hui) ,與(yu) “拔尖技術人才”相匹配的評價(jia) 體(ti) 係亟待建立。盡管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

  方小斌:個(ge) 人認為(wei) 存在以下方麵的阻礙:一是不像之前職業(ye) 教育領域的項目有明確的建設要求和標準,這次的試點工作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需求持續探索和交流完善。二是怎樣成立試驗班,利用什麽(me) 樣的標準或體(ti) 係來檢驗試點成果,都是下一步需要細致考慮的內(nei) 容。另外,以目前的三年製高職的常規教學可能很難培養(yang) 出“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

  侯長林:我認為(wei) 阻礙主要有:一是職業(ye) 院校的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技術創新水平不高的職業(ye) 院校怎麽(me) 能夠培養(yang) 出“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二是沒有學科概念。高水平的專(zhuan) 業(ye) 建設需要高水平的學科支撐。教育水平如果隻能夠達到底線的合格質量,要想培養(yang) 出拔尖技術人才可能性不大。三是創新型教師隊伍缺失。沒有創新的師傅哪來創新的學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國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