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職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新選擇

發布時間:2023-07-05 15:27:00來源: 人民網

  “畢業(ye) 季話就業(ye) ”係列報道之三

  新職業(ye) ,高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新選擇

  新職業(ye) ,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開辟了就業(ye) 新空間。

  語料標注師、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民宿管家……一大批充滿前景的新職業(ye) 正成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新選擇。

  這些新職業(ye) 最火

  “小優(you) ,小優(you) ,打開空調。”曉薇是青島一家大型家電企業(ye) 的AI語料標注師,日常工作就是配合AI算法工程師通過多國語言來訓練智能設備深度學習(xi) ,以操控全屋的智能家電和智慧場景,讓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有更舒適、更便捷的體(ti) 驗。目前這家公司已招聘AI語料標注師8人。

  新職業(ye) 的產(chan) 生源於(yu) 技術進步、產(chan) 業(ye) 發展和社會(hui) 分工的不斷細化。新型職業(ye) 的背後,是新體(ti) 驗、新消費需求不斷被挖掘。

  2022年9月,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與(yu) 2015版大典相比,新版大典淨增158個(ge) 新職業(ye) ,職業(ye) 數達1639個(ge) 。在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大類中,增設了密碼工程技術人員、碳管理工程技術人員、金融科技師等新職業(ye) ,為(wei) 新興(xing) 領域、新興(xing) 職業(ye) 的從(cong) 業(ye) 人員提供了更大職業(ye) 發展空間。

  人民網“強觀察”記者注意到,在新版大典新增職業(ye) 中,數字、綠色等類別的職業(ye) 涵蓋了新職業(ye) 的大多數。

  “當前,科學技術的運用正不斷地創造新的供給和需求,改革舊有的服務業(ye) 模式,新職業(ye) 伴隨著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新模式的誕生而不斷湧現。”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表示,當前,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數字創新是當前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方向,而更加個(ge) 性化、多元化、精細化的生活服務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數字、綠色和生活類的新職業(ye) 火爆順應了新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湧現的新職業(ye) 不僅(jin) 帶動了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也體(ti) 現了新技術、新需求的發展趨勢。

  新職業(ye) 擴就業(ye) 增量

  新技術、新業(ye) 態催生新職業(ye) 。據了解,目前我國以網約配送員、互聯網營銷師、在線學習(xi) 服務師等為(wei) 代表的新職業(ye) 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已近1億(yi) ,且數量持續增加。

  新職業(ye) 作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新賽道”,正釋放出海量就業(ye) 機遇,成為(wei) 他們(men) 的事業(ye) 新平台。

  “就業(ye) 要穩存量,還要擴增量。當前很多新業(ye) 態新職業(ye) 的出現,為(wei) 大學生就業(ye) 帶來新的選擇機會(hui) 。民宿管家、網絡帶貨主播、漢服妝造師等新職業(ye) 出現,不僅(jin) 引領了就業(ye) 新風向,也開啟了多元就業(ye) 的嚐試,有利於(yu) 整個(ge) 社會(hui) ‘穩就業(ye) ’目標的實現。”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說。

  高校畢業(ye) 生擁有較強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對新事物天生敏感,代表就業(ye) 新方向的新職業(ye) 受到他們(men) 的熱捧。

  李俊大學畢業(ye) 後回到了以皮革製品聞名的家鄉(xiang) ——河北辛集,在一家貿易公司從(cong) 事“互聯網營銷師”工作。李俊將自己學得的外語和網絡知識用在了這一新職業(ye) 上,幫助公司拓展網絡營銷,贏得了可觀的線上訂單。

  而同樣剛畢業(ye) 的浙江姑娘蔡婷婷在杭州創業(ye) 當起了“整理收納師”,通過自己掌握的美學、設計學、空間學、社會(hui) 學等知識,為(wei) 客戶提供家居整理、收納方案和服務。目前她已擁有相對穩定的客戶群,月收入超過了萬(wan) 元。

  “大學生青睞新職業(ye) 發自內(nei) 心、源於(yu) 時代。”國務院就業(ye) 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業(ye) 領域專(zhuan) 家庫成員、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王洪才認為(wei) ,新職業(ye) 蘊含了就業(ye) 競爭(zheng) 和薪酬待遇等方麵的發展機遇,為(wei) 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hui) ,“另一方麵,大學生朝氣蓬勃,具有探索精神,掌握數字技術方麵比社會(hui) 其他群體(ti) 具有優(you) 勢,新業(ye) 態新職業(ye) 也需要大學生的加入。”

  解除“後顧之憂”

  不少高校畢業(ye) 生擔心,新職業(ye) 是否規範?會(hui) 不會(hui) 沒保障?從(cong) 事新職業(ye) ,能否得到提升?對這些問題,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采取措施為(wei) 新就業(ye) 形態人員解決(jue) 好後顧之憂。

  2021年,《關(guan) 於(yu) 維護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關(guan) 於(yu) 落實網絡餐飲平台責任 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關(guan) 於(yu) 加強交通運輸新業(ye) 態從(cong) 業(ye) 人員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相繼印發。

  2022年,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勞動法律法規,完善勞動關(guan) 係協商協調機製,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製度,加強靈活就業(ye) 和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2023年4月27日,人社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負責人王曉君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表示,堅持需求導向,緊跟數字經濟等新業(ye) 態發展,加快新職業(ye) 標準開發,推進新職業(ye) 培訓,促進更多勞動者在新職業(ye) 領域自主創業(ye) 、靈活就業(ye) 。

  “國家層麵相繼出台規範性文件,在規製新業(ye) 態中的平台用工新模式方麵進行了有益探索,為(wei) 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勞動權益保障奠定了基礎。”王洪才建議,針對新職業(ye) 存在的工作內(nei) 容調整快,發展方向不確定性等問題,政府和社會(hui) 要繼續做好相關(guan) 政策引導,做好就業(ye) 培訓和保障支持,為(wei) 新職業(ye) 正規化發展提供指引。

  “穩固新職業(ye) 群體(ti) 就業(ye) 信心十分重要。相關(guan) 部門可探索在新職業(ye) 領域新設職稱評審專(zhuan) 業(ye) ,提供職稱評價(jia) 服務,將評定合格的人員納入人才統計範圍,按規定使其享受職業(ye) 培訓補貼、職業(ye) 技能鑒定補貼等政策。”國務院就業(ye) 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業(ye) 領域專(zhuan) 家庫成員、浙江大學國家製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建議,相關(guan) 部門可探索建立我國職業(ye) 信息係統,逐步擴大完善與(yu) 職業(ye) 相關(guan) 的崗位供求、薪資待遇等信息,為(wei) 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提供全麵及時、方便快捷的查詢服務,為(wei) 新職業(ye) 群體(ti) 搭建更加通暢的職業(ye) 發展通道。(人民網記者 張桂貴)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