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年內A股市場並購事件近3000起 產業整合為核心邏輯

發布時間:2023-07-06 14:32: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xi) 記者 毛藝融

  隨著全麵注冊(ce) 製的推進以及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推進,今年以來,A股市場並購重組愈發活躍。一方麵,產(chan) 業(ye) 化並購的邏輯持續加深,尤其醫藥、半導體(ti) 等熱門賽道並購活躍,推動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另一方麵,創新型並購案例不斷湧現,“A並A”案例持續推進、出境並購回暖。

  從(cong) 並購交易數據來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7月5日,按首次公告日並剔除失敗案例計,A股市場並購事件接近3000起。從(cong) 進度來看,1999起正在進行中,916起已完成。從(cong) 交易數據看,已公布的並購標的總價(jia) 值達9250億(yi) 元。

  高禾投資管理合夥(huo) 人劉盛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A股並購市場回暖,尤其是對於(yu) 並購方來說,有更明確的動力和訴求積極地尋找並購標的,以滿足自身的需求。以產(chan) 業(ye) 整合為(wei) 核心邏輯的交易案例比之前明顯增多。

  醫藥、半導體(ti) 等領域並購活躍

  今年以來,A股市場以產(chan) 業(ye) 整合為(wei) 核心邏輯的並購交易活躍。在已披露的並購事件中,按申萬(wan) 一級行業(ye) 來看,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基礎化工、電子等並購數量居前,均在250起以上。細分領域來看,先進製造、半導體(ti) 、數字經濟等新興(xing) 領域展現較強的並購意願。

  以醫藥生物行業(ye) 為(wei) 例,截至7月5日,年內(nei) A股市場已披露268起並購事件,已公布的並購標的價(jia) 值達到533億(yi) 元。其中,A股上市公司作為(wei) 買(mai) 方的有118起並購事件,主要集中在化學製藥、醫療器械、中藥等細分領域。

  在全球半導體(ti) 並購潮下,國內(nei) 的芯片、半導體(ti) 、集成電路公司亦紛紛加入並購隊伍。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5日,年內(nei) A股市場有74起半導體(ti) 並購,同比增長三成左右,且出現了7起百億(yi) 元級別的並購案。

  “今年,國際半導體(ti) 行業(ye) 並購案不斷,國內(nei) 半導體(ti) 廠商也主動開展並購,其原因可能在於(yu) 行業(ye) 下行周期中,市場需求下降,導致供應過剩和價(jia) 格競爭(zheng) 加劇,通過並購可以整合市場份額和資源,獲得具有先進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公司,尋找新的增長機會(hui) 。”一位半導體(ti) 行業(ye) 人士表示。

  例如,6月10日,模擬芯片公司思瑞浦發布預案,擬收購電池管理芯片公司創芯微部分股權。根據公告,雙方有望在產(chan) 品品類、技術積累及客戶資源等多方麵產(chan) 生協同效應。

  數據顯示,截至7月5日,年內(nei) 已有240家上市公司擬參與(yu) 設立產(chan) 業(ye) 並購基金,投向生物醫藥、半導體(ti) 、人工智能、專(zhuan) 精特新等熱門領域。從(cong) 實踐來看,較常見的是“上市公司+PE”模式,上市公司通過成立並購基金做強業(ye) 務,後續將標的公司注入上市公司。

  劉盛宇認為(wei) ,上市公司,尤其是行業(ye) 龍頭,有天然的規模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進行橫向和縱向延伸,通過並購快速擴大經營規模和市場占有率。此外,在行業(ye) 周期變化與(yu) 產(chan) 業(ye) 升級的大環境下,並購需求持續釋放,中小市值的公司也會(hui) 尋求優(you) 質並購標的,以此實現規模擴張。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單體(ti) 收購不要超過自身市值的30%。對於(yu) 上市公司,並購要量力而行。同時,並購的資金主要來自於(yu) 定增,定增能否吸引到投資者,是大型並購能否成功的重要原因。”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創新型案例不斷湧現

  今年以來,A股市場並購事件持續活躍,並購交易創新案例亦不斷湧現。

  “A並A”熱度延續。建發股份擬控股美凱龍、山東(dong) 黃金擬控股銀泰黃金、神州數碼收購山石網科等案例陸續啟動、平穩推進。其中,山東(dong) 黃金欲以127.6億(yi) 元收購銀泰黃金,或成為(wei) 百億(yi) 元級並購事件之一。

  “分拆+借殼”案例頻頻出現。今年年初,中國能建完成分拆所屬子公司易普力重組上市,成為(wei) 首例A股“分拆+借殼”的案例。7月4日晚,恒力石化公布了分拆控股子公司康輝新材重組上市的預案,擬分拆子公司康輝新材通過與(yu) 大連熱電進行重組的方式實現重組上市,有望成為(wei) A股首個(ge) 由民營上市公司主導的“分拆+借殼”案例。

  佛慈製藥、創維數字、齊翔騰達等要約收購案例湧現。據7月3日佛慈製藥的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後,甘肅國投通過佛慈集團間接擁有公司的權益將超過公司已發行股份的30%,從(cong) 而觸發全麵要約收購義(yi) 務。

  此外,A股上市公司出境並購進一步回暖。僅(jin) 上半年,已披露的出境並購約30單。例如,豫園股份擬以110億(yi) 日元收購日本項目公司Napier TMK100%股權、GK KM100%股權。

  展望下半年,受訪人士普遍認為(wei) ,隨著全麵注冊(ce) 製的實施,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A股市場並購需求將持續釋放,交易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

  劉盛宇認為(wei) ,IPO與(yu) 並購重組本質都是完成證券化的過程。在全麵注冊(ce) 製下,資本市場愈發成熟,並購將逐漸成為(wei) 企業(ye) 資產(chan) 證券化的重要工具。

  “雖然並購潛在資源愈發豐(feng) 富,但並購要基於(yu) 公司發展戰略、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標的進行,不能為(wei) 了並購而並購。”前述投行人士補充說。(證券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