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探索“保險+”新模式 強化保險保障護航“三農”發展

發布時間:2023-07-06 14:49:00來源: 經濟日報

  強化保險保障護航“三農(nong) ”發展

  本報記者 武亞(ya) 東(dong)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金融支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指導意見》提出,增強保險保障服務能力;提高養(yang) 殖業(ye) 保險保障水平,探索研發生豬、奶牛等養(yang) 殖收入保險產(chan) 品;進一步豐(feng) 富小農(nong) 戶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收入保險、指數保險、區域產(chan) 量保險、農(nong) 機具綜合保險等特色農(nong) 業(ye) 保險品類,優(you) 化“保險+期貨”,強化保險保障功能。

  保險作為(wei) 金融支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力量,如何助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保險將如何發揮支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強農(nong) 作用?記者就上述問題進行了采訪。

  發揮“穩定器”“助推器”作用

  農(nong) 業(ye) 保險作為(wei) 分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在推進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促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保障農(nong) 民收益等方麵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市場份額不斷增長,農(nong) 業(ye) 保險覆蓋麵和滲透率也持續提升。據全國農(nong) 業(ye) 保險數據信息係統統計,2022年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為(wei) 1.67億(yi) 戶次農(nong) 戶提供風險保障5.46萬(wan) 億(yi) 元。全年實現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規模1192億(yi) 元,同比增長23%。

  稻穀、小麥、玉米這三大糧食作物,是我國的主要農(nong) 作物,也是老百姓飯碗裏的主要糧食品種。我國自2019年開始推廣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與(yu) 收入保險試點,截至2022年底,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省的800餘(yu) 個(ge) 產(chan) 糧大縣基本實現了兩(liang) 類險種的全覆蓋,有效促進農(nong) 業(ye) 保險從(cong) “保成本”向“保收入”轉型。

  “自2007年正式實行農(nong) 業(ye) 保費補貼政策以來,我國已成功探索出一條運用保險工具服務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參與(yu) 農(nong) 村社會(hui) 治理的新路。農(nong) 業(ye) 保險在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中的角色職能愈發重要。”中再產(chan) 險總經理張仁江表示,未來農(nong) 業(ye) 保險在服務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上,要把準功能定位,豐(feng) 富保險供給。

  中國太平洋財產(chan)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建國也表示,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在經營水平上正從(cong) 粗放經營向精細化管理轉型。發展收入保險對提升農(nong) 業(ye) 保險保障水平與(yu) 服務能力、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形成機製改革,以及完善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政策具有重要意義(yi) ,是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農(nong) 業(ye) 保險既是保障糧食生產(chan) 的“穩定器”,也是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助推器”。今年4月份,原中國銀保監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銀行業(ye) 保險業(ye)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積極推進農(nong) 業(ye) 保險擴麵增品,拓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業(ye) 務覆蓋麵,因地製宜開展地方優(you) 勢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

  為(wei) 了滿足不同區域農(nong) 業(ye) 發展的實際需求,陽光財險、中華財險等保險公司探索研發了一批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品的保險產(chan) 品。如“江西小龍蝦目標價(jia) 格保險”“浙江育肥羊目標價(jia) 格保險”“江蘇西蘭(lan) 花保險”“重慶青菜收入保險”“黑龍江大豆收入保險”等。這些保險產(chan) 品不僅(jin) 為(wei) 農(nong) 戶解決(jue) 了後顧之憂,也打通了農(nong) 業(ye) 保險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最後一公裏”。

  夏季正是櫻桃大量上市的時節。在四川省犍為(wei) 縣水晶櫻桃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裏,顆顆晶瑩剔透的櫻桃掛滿枝頭。“我們(men) 的櫻桃又大又甜。”看著滿樹的櫻桃,犍為(wei) 縣芭溝鎮黃家山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李雲(yun) 榮欣喜地說,“櫻桃這種水果嬌氣得很,放不得又碰不得,經濟價(jia) 值高,但經常損耗更大。我們(men) 今年有‘秘密武器’,種植戶們(men) 就不擔心了”。

  李雲(yun) 榮口中的“秘密武器”就是陽光財險為(wei) 芭溝鎮的種植戶們(men) 量身打造的特色櫻桃種植保險。據悉,陽光財險為(wei) 種植戶們(men) 提供了包括主要的自然災害、重大病蟲害、意外事故等覆蓋櫻桃完整物候期的風險保障,單位保障金額高達6000元/畝(mu) 。

  陽光財險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農(nong) 業(ye) 保險保的是農(nong) 民口袋,防的是天災風險。陽光財險因地製宜探索開發符合地方需求的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未來也將繼續聚焦地方特色優(you) 勢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通過開發農(nong) 業(ye) 保險產(chan) 品,發揮保險風險保障作用;運用科技手段開展風險減量工作,多維度減少自然災害等風險給農(nong) 戶帶來的損失,為(wei) 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和農(nong) 民增收保駕護航。

  探索“保險+”新模式

  近年來,“農(nong) 業(ye) 保險+”的實踐在各地異軍(jun) 突起,“農(nong) 險+信貸”“農(nong) 險+期貨”等新模式新探索不斷湧現。“保險+期貨”作為(wei) 金融跨界服務“三農(nong) ”的新方式,已連續八年被寫(xie) 入中央一號文件。“保險+期貨”模式在保障農(nong) 民穩收增收、助力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進一步得到了各方認可。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期貨行業(ye) 在29個(ge) 省區市累計開展了1364個(ge) “保險+期貨”項目,涉及天然橡膠、白糖、棉花、蘋果、紅棗、大豆、玉米、雞蛋、豆粕、生豬、花生等11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品種,保障現貨規模1955萬(wan) 噸,承保土地麵積4621萬(wan) 畝(mu) ,為(wei) 292萬(wan) 農(nong) 戶提供了價(jia) 格和收入保障。

  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保險+期貨”模式在我國農(nong) 業(ye) 風險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農(nong) 業(ye) 保險的進一步延伸,可以為(wei) 農(nong) 業(ye) 經營者提供可預期的收入保障,提高其生產(chan) 積極性和經營利潤,有助於(yu) 我國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強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金融服務。

  “保險+期貨”實質上是在我國深化糧食收儲(chu) 製度與(yu) 價(jia) 格形成機製改革過程中,既確保糧食供給又防止“穀賤傷(shang) 農(nong) ”的一種進行風險分散的新型農(nong) 業(ye) 金融工具。“通過期貨市場來分散農(nong) 戶種植養(yang) 殖產(chan) 品的市場風險,這是資本市場支農(nong) 的一個(ge) 重要的創新,也是農(nong) 業(ye) 保險的創新。”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係教授庹國柱表示。

  麥蓋提縣位於(yu)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當地紅棗種植麵積超56萬(wan) 畝(mu) ,產(chan) 量超25萬(wan) 噸,是名副其實的“紅棗之都”。近年來,隨著紅棗產(chan) 業(ye) “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持續落地,紅棗也成為(wei) 當地百姓增收的“致富果”,有效保障了棗農(nong) 的收入,提高了種植積極性,讓廣大棗農(nong) 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據了解,2020年至2022年,麥蓋提縣紅棗“保險+期貨”項目累計覆蓋紅棗種植麵積16萬(wan) 餘(yu) 畝(mu) ,為(wei) 14019戶棗農(nong) 提供價(jia) 格風險保障。項目累計賠付金額4135.43萬(wan) 元,畝(mu) 均賠付258.3元,人均賠付2953.88元,實現的賠付超過農(nong) 戶自繳的10倍。棗農(nong) 通過參保“保險+期貨”項目,一別過去靠天吃飯、豐(feng) 年賣不上價(jia) 的焦慮。

  此外,在鄭州商品交易所的主導下,麥蓋提紅棗“保險+期貨”縣域覆蓋項目撬動了更多的金融力量及財政資金參與(yu) “三農(nong) ”服務。“麥蓋提縣紅棗‘保險+期貨’項目是立足於(yu) 農(nong) 民實際需求合理設計保險產(chan) 品,最大程度保障棗農(nong) 利益,從(cong) 政策支持、資金籌措、宣傳(chuan) 引導和企業(ye) 協調等方麵全麵推進落實相關(guan) 工作,切實保障當地紅棗產(chan) 業(ye) 發展和農(nong) 戶穩收增收。”鄭州商品交易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中華保險也是麥蓋提紅棗“保險+期貨”縣域覆蓋項目的參與(yu) 方之一。在談起“保險+期貨”時,中華保險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在繼續鞏固前期試點工作成果的同時,優(you) 化“保險+期貨”模式。探索建立穩定農(nong) 業(ye) 收入和價(jia) 格風險分攤相銜接的工作機製,協同發揮保險增信作用,建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的資金信貸融通服務模式,探索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金融一體(ti) 化服務機製,為(wei) 推動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提供可選擇的路徑。

  夯實普惠保險發展基礎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普惠保險是我國普惠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險業(ye) 為(wei)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提供的公平可得、保障適度、覆蓋廣泛的保險產(chan) 品和服務。發展普惠保險對完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總體(ti) 保障水平,助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yi) 。

  近年來,保險業(ye) 注重提升農(nong) 村地區人身保險發展水平,通過開展健康保險、意外保險、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等業(ye) 務,有效防範農(nong) 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和助力解決(jue) 養(yang) 老等問題,積極參與(yu) 農(nong) 村地區多層次保障體(ti) 係建立。據統計,2021年保險業(ye) 用於(yu) 農(nong) 村地區的人身保險產(chan) 品共1184個(ge) ,提供風險保障64.65萬(wan) 億(yi) 元,覆蓋防範返貧重點監測對象103.44萬(wan) 戶次,支付賠款113.89億(yi) 元。

  中國保險行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王玉祥表示,“三農(nong) ”問題是關(guan) 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保險業(ye) 隻有充分運用保險機製積極創新,圍繞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風險保障需求,大力開發農(nong) 業(ye) 保險、農(nong) 村財產(chan) 保險等保險產(chan) 品;在服務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守護人身安全、保障農(nong) 村財產(chan) 等方麵強化供給,才能更好地全麵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以中國人壽福建省分公司為(wei) 例,自2021年以來,該公司已設立超過1萬(wan) 個(ge) 線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站(國壽保險小店)累計承保普惠型短險業(ye) 務108萬(wan) 件,為(wei) 996個(ge) 鄉(xiang) 鎮街道、182.78萬(wan) 名群眾(zhong) 提供便捷的線上普惠保險服務,覆蓋率88.53%,累計風險保額3487億(yi) 元。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men) 也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普惠保險仍存在服務廣度、深度不夠及創新不足等問題,保險供給與(yu) 人民群眾(zhong) 保障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王玉祥說。

  一些業(ye) 內(nei) 人士也表示,商業(ye) 保險與(yu) 社會(hui) 保障、政府救助保障不同,通過各地熱賣的普惠保、惠民保就可以看出,不少保險公司還在“賠本賺吆喝”,並未找到公益與(yu) 利益的公利並存點,長此以往,保險公司熱情將減退。這也是目前普惠保險遇到的最大挑戰。

  對此,2022年底,原中國銀保監會(hui) 發布的《關(guan) 於(yu) 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堅持市場機製和政策支持相結合。例如,激發經營主體(ti) 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形成成本可負擔、商業(ye) 可持續的普惠保險長效發展機製;鼓勵各級政府加大對普惠保險的政策和資源支持力度,推動普惠保險“擴麵提質”;完善普惠保險製度規則和基礎設施,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為(wei) 普惠保險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王玉祥認為(wei) ,保險業(ye) 要充分認識發展普惠保險的重要意義(yi) ,加快完善成本可負擔、商業(ye) 可持續的普惠保險發展長效機製,持續提升普惠保險可得性,全麵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的保險需求。(經濟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