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推動中國甘蔗品種升級 需用好基因組學和生物技術

發布時間:2023-07-07 15:27:00來源: 科技日報

  種業(ye) 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關(guan) 乎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命脈。對於(yu) 甘蔗產(chan) 業(ye) 發展來說,種業(ye) 究竟有多重要?

  “種業(ye) 是甘蔗產(chan) 業(ye) 發展的基石,對產(chan) 業(ye) 發展貢獻高達60%。”7月1日,在廣西南寧舉(ju) 辦的首屆現代生物育種與(yu) 甘蔗育種升級高端論壇上,國家糖料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首席科學家張躍彬研究員給出了答案。

  甘蔗是我國傳(chuan) 統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後完成了5次品種改良更新,平均每次約提高單產(chan) 1噸,提高蔗糖分1個(ge) 百分點,顯著促進了我國糖業(ye) 發展。

  多年來,我國甘蔗種植已實現了種源自主,但研究水平相比主要作物較為(wei) 滯後,育種材料血緣狹窄,難以實現突破性品種選育。“甘蔗現代主栽品種的遺傳(chuan) 背景十分狹窄。種植多年後,品種退化嚴(yan) 重,不耐冷不耐寒、易感黑穗病表現比較突出。”亞(ya) 熱帶農(nong) 業(ye) 生物資源保護與(yu) 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廣西大學甘蔗生物育種創新團隊負責人張積森說。

  當前,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基因編輯技術、全基因組選擇育種、基因組學等育種新技術不斷發展並應用,為(wei) 甘蔗育種帶來了新的機遇。

  針對傳(chuan) 統育種時間長、性狀不精確、抗病蟲害不強等現狀,巴西等蔗糖主產(chan) 國在10年前啟動了Bt轉基因育種,5年前育成了一係列轉基因品種。

  “基因組編輯是生命科學的革命性技術。”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葉健認為(wei) ,甘蔗是遺傳(chuan) 背景複雜的高多倍體(ti) 植物,傳(chuan) 統雜交育種麵臨(lin) 巨大挑戰,精準的基因組編輯技術為(wei) 甘蔗遺傳(chuan) 改良提供了良好機遇。

  他表示,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組成的科研團隊,以高產(chan) 量高糖分甘蔗新品種培育為(wei) 目標,目前初步建立了甘蔗基因組編輯方法,為(wei) 後續高效基因組編輯平台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作為(wei) 國內(nei) 甘蔗優(you) 良新品種選育的主導力量,亞(ya) 熱帶農(nong) 業(ye) 生物資源保護與(yu) 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已選育登記了43個(ge) 甘蔗新品種,在全國範圍內(nei) 推廣種植麵積超過甘蔗種植麵積的65%。

  “基因組學是甘蔗生物育種研究重要科學問題的關(guan) 鍵工具。”長期從(cong) 事甘蔗基因組學與(yu) 分子育種研究的張積森表示,要加強基因組學和生物技術應用,探索中國甘蔗新品種升級之路。

  作為(wei) 中國重要的甘蔗產(chan) 區,廣西甘蔗種植麵積、蔗糖產(chan) 量均占全國的65%左右。“如何科學有效地運用生物技術手段進行育種,在品質、產(chan) 量、抗病性、宜機化等方麵提升甘蔗品種的整體(ti) 水平,是廣西甘蔗種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重大課題。”廣西糖業(ye) 發展辦公室主任李文綱說。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甘蔗生物育種應針對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高育種效率和品種質量;利用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選擇育種等新技術對甘蔗進行改良,推動高產(chan) 、高糖、高抗、強宿根性、宜機性等性狀協同改良甘蔗種質創新與(yu) 重大突破性新品種更新換代;堅持“政產(chan) 學研金”相結合,出台政策鼓勵良種應用推廣,保障國家、蔗農(nong) 和糖企利益,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確保國家食糖供給安全。

  “甘蔗生物育種的時代已經到來,要繼續向科學要答案,利用先進育種新技術,實現甘蔗育種從(cong) 2.0時代到4.0時代的跨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錢韋說。(科技日報記者 劉 昊)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