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歸僑青少年探訪江南造船廠 從“一艘船”讀懂“一帶一路”

發布時間:2023-07-13 15:4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7月12日電 題:歸僑(qiao) 青少年探訪江南造船廠 從(cong) “一艘船”讀懂“一帶一路”

  作者 範宇斌

  來自複旦大學附屬中學的王煊傑是一個(ge) “曆史迷”,也是一個(ge) “船舶迷”,這兩(liang) 天參加2023年“僑(qiao) 瞧上海”歸僑(qiao) 青少年夏令營活動,他很興(xing) 奮。他參觀了江南造船廠,了解從(cong)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到“世界船塢”的曆史,也近距離參觀了船舶製造現場。他說,“很震撼,也很受啟發,‘一帶一路’離不開這一艘艘船的功勞。”

  對於(yu) 王煊傑來說,這兩(liang) 天的收獲不止如此。他還結識了一群同齡的在滬歸僑(qiao) 青少年,拓展了他的社交圈。

  7月11日至12日,2023年“僑(qiao) 瞧上海”歸僑(qiao) 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在上海舉(ju) 行,近30名歸僑(qiao) 青少年參觀江南造船廠、上海僑(qiao) 史發展陳列展、錢學森故居等,學習(xi) 中國船舶製造曆史,了解上海僑(qiao) 史發展曆程,聆聽僑(qiao) 界先輩感人事跡,傳(chuan) 承愛國愛鄉(xiang) 傳(chuan) 統。

  “江南造船”是中國民族工業(ye) 由起步走向現代,並以軍(jun) 工報國、實業(ye) 報國、科技報國的典範,也是中華民族創業(ye) 之路、振興(xing) 之路、創新之路的生動詮釋,吸引了歸僑(qiao) 青少年的目光。

  看到一艘正在製造的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來自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的郭若禹感到自己很“小”。“我原本對船舶一無所知,走進江南造船廠,聆聽講解員介紹,我感到中國船舶製造很厲害,為(wei) 世界做出很大貢獻,我準備把所見所聞和我的家人、同學們(men) 分享。”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本屆夏令營活動以“僑(qiao) 瞧絲(si) 路”為(wei) 主題,通過專(zhuan) 家講座、企業(ye) 參訪、文化體(ti) 驗、團隊建設等活動,進一步了解“一帶一路”倡議,感知上海發展新變化,體(ti) 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澤林為(wei) 歸僑(qiao) 青少年作專(zhuan) 題講座,介紹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橋、路、港口、產(chan) 業(ye) 園區等案例故事,闡述共建“一帶一路”的意義(yi) 。

  郭若禹對中新社記者說:“通過這次夏令營活動,我明白了‘一帶一路’倡議究竟是什麽(me) ,希望有更多的人關(guan) 注‘一帶一路’,更好地推動今後的發展。”

  來自上海市鬆江區九亭中學的王思涵兩(liang) 年前回到上海。她告訴記者,她從(cong) 小在日本生活,回國後,在老師、同學、朋友們(men) 的幫助下,已經逐漸適應了國內(nei) 的生活。她喜歡遊覽名勝古跡、漫步於(yu) 大街小巷,真實感受這座城市。“這一次,我和有相似經曆的朋友們(men) 一起參加活動,深入體(ti) 驗中國文化,了解國家發展取得的成就,讓我很有歸屬感。”

  上海市僑(qiao) 辦主任董依雯表示,希望歸僑(qiao) 青少年傳(chuan) 承絲(si) 路精神,弘揚絲(si) 路文化,講好絲(si) 路故事,為(wei)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注入青春活力,也希望他們(men) 發揮自身了解中外不同文化的獨特優(you) 勢,成為(wei) 僑(qiao) 社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