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承發展中賡續中華美學
7月8日,國產(chan) 動畫大片《長安三萬(wan) 裏》公映,受到廣大觀眾(zhong) 的喜愛和追捧。這是追光動畫繼“新傳(chuan) 說”“新神榜”係列之後打造的“新文化”係列的首部作品,曆時3年製作完成。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從(cong) 國產(chan) 動畫電影持續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的角度來說,《長安三萬(wan) 裏》可謂集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之大成。
事實上,從(cong) 上世紀中葉“中國動畫學派”建立以來,中國動畫始終堅持向傳(chuan) 統文化探寶,從(cong) 中挖掘經典素材,尋找經典故事進而塑造典型形象。近年來,以《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薑子牙》《長安三萬(wan) 裏》等為(wei) 代表的國產(chan) 動畫電影,對傳(chuan) 統文化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在創新文藝表達等方麵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與(yu) 實踐。
賡續傳(chuan) 奇敘事傳(chuan) 統
從(cong) 上世紀的《鐵扇公主》《神筆馬良》《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寶蓮燈》到新世紀以來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薑子牙》《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楊戩》等,大量國產(chan) 動畫電影取材自中國古典小說、神話傳(chuan) 說和民間故事等。在敘事上,它們(men) 受到中國古代傳(chuan) 奇小說的影響,對原型人物和原有故事進行傳(chuan) 奇化改寫(xie) ,追求對奇人、奇事、奇景的敘述,形成了國產(chan) 動畫電影的傳(chuan) 奇敘事範式。近年來的國產(chan) 動畫電影賡續了這一傳(chuan) 統,題材內(nei) 容通常分為(wei) 表現神靈鬼怪和描摹人間世態兩(liang) 大類。如《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薑子牙》屬於(yu) 前者,《長安三萬(wan) 裏》則屬於(yu) 後者。
《哪吒之魔童降世》繼承了中國動畫從(cong) 古典神話小說尋找創作原型並對其進行傳(chuan) 奇化改寫(xie) 的傳(chuan) 統。在哪吒的性格塑造上,原型的“自刎而死、重塑藕身”被改寫(xie) 成“自控身體(ti) 、慷慨赴死”,使其更具傳(chuan) 奇色彩;在形象造型上,主創們(men) 對傳(chuan) 統美學趣味進行揚棄,通過采用3D數字技術、加入地方方言等手段,賦予哪吒這一傳(chuan) 奇形象新的魅力。
《長安三萬(wan) 裏》依托曆史人物、真實事件進行創作,賡續了國產(chan) 動畫電影的傳(chuan) 奇敘事傳(chuan) 統。影片通過詩歌及音樂(le) ,構建出獨屬於(yu) 中國動畫電影的東(dong) 方意蘊,也構建了國產(chan) 動畫電影的新美學範式。以李白“入世—出世—再入世”的人生逆旅為(wei) 情節線索,《長安三萬(wan) 裏》複遝再三、家國同構,打造了具有史詩風格的國產(chan) 動畫電影,也生動傳(chuan) 神地演繹了李白與(yu) 高適的情誼以及圍繞在他們(men) 身邊的杜甫、王維、賀知章、李龜年、張旭、郭子儀(yi) 等一群大唐文人武將的傳(chuan) 奇故事及情感世界。
充分發揮想象力
動畫電影《大鬧天宮》根據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精彩篇章改編而成,《九色鹿》直接取材於(yu) 敦煌壁畫《鹿王本生圖》,《哪吒之魔童降世》取材於(yu) 古典小說《封神演義(yi) 》……中國動畫努力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養(yang) 料,在世界動畫藝術之林中確立了自己的民族風格,形成了中國動畫獨特的審美創造經驗。近年來,數字CG(計算機動畫)技術與(yu) VR(虛擬現實)技術等全方位介入動畫影像製作,國產(chan) 動畫電影正在以一種全新的美學形態與(yu) 文化姿態,充分發揮想象力,深度參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成為(wei) 提升中華文化競爭(zheng) 力的重要載體(ti) 。
《長安三萬(wan) 裏》充滿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依托數字特效技術,影片不僅(jin) 在美學形式上竭盡所能地構建大唐盛景,還原大唐氣象,展現大唐神韻,而且為(wei) 影片中的人、事、景注入想象力,與(yu) 傳(chuan) 統文化有機融合,創造出具有現代性品格的動畫電影作品,體(ti) 現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性價(jia) 值。
為(wei) 了獲取想象的基礎,主創們(men) 深入陝西、四川等地采風,參考了100多本相關(guan) 曆史文化書(shu) 籍,在此基礎上通過動畫技術建模製作了22個(ge) 版本的高適、15個(ge) 版本的李白,最終呈現了長安城景、揚州城景、黃鶴樓、胡姬酒肆、曲江池、岐王府、商丘梁園、雲(yun) 山城、塞北薊州等多個(ge) 處於(yu) 開元盛世前後的大唐城市景觀與(yu) 地理空間,其想象力之豐(feng) 富、製作難度之大,超乎想象。這種對大唐文人與(yu) 大唐文化的浪漫想象及其精神氣韻的再造,深刻體(ti) 現了創作者對曆史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與(yu) 現代性轉化。誠如主創團隊所言:“這是文化的傳(chuan) 承,讓觀眾(zhong) 感受到先人的才華和豪情,體(ti) 會(hui) 到唐詩的生命力並生發出自信和力量,是我們(men) 的目標。”
兼具視覺奇觀與(yu) 價(jia) 值表達
當下,國產(chan) 動畫電影正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機遇與(yu) 挑戰。作為(wei) 一種對人類心靈世界進行想象性創造的虛擬影像,動畫電影的重要審美價(jia) 值之一,就在於(yu) 它能夠借助動畫技術構建一種獨特的心靈體(ti) 驗與(yu) 文化記憶。在電影工業(ye) 化步伐加快的趨勢下,兼具視覺奇觀與(yu) 價(jia) 值表達的國產(chan) 動畫電影有機遇,也麵臨(lin) 考驗。數字時代的動畫電影如何在“奇觀感受”和“塑造心靈”的相互博弈中有效平衡二者的關(guan) 係,如何在充分挖掘傳(chuan) 統文化資源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合理調用、改編、轉化,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國產(chan) 動畫電影創作者的重要課題。《長安三萬(wan) 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和邏輯下產(chan) 生的應時與(yu) 典範之作。
在中國人看來,唐朝是中國文化的黃金時期,《長安三萬(wan) 裏》滿足了國人對大唐文化的想象,也讓觀眾(zhong) 獲得了新的審美感受。通過塑造李白等典型形象,創作者展現了對大唐、長安、黃鶴樓、唐詩等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符號的想象與(yu) 表達。典型形象的魅力能夠穿越時空,持續傳(chuan) 遞給後人力量。《長安三萬(wan) 裏》中的李白之所以在今天仍然能閃爍著精神光芒,正是因為(wei) 其蘊含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美學力量,始終浸潤、滋養(yang) 、塑造觀眾(zhong) 的心靈。在此意義(yi) 上,《長安三萬(wan) 裏》實現了技術、美學、文化、產(chan) 業(ye) 等多個(ge) 維度上的深度融合和創新表達。
新時代國產(chan) 動畫電影產(chan) 業(ye) 的規模性成長與(yu) 結構性升級始於(yu) 2015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及2016年的《大魚海棠》,到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巨大成功,國產(chan) 動畫電影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達到了令人矚目的創作高度。之後的一些動畫電影以及最近上映的《長安三萬(wan) 裏》等,為(wei) 國產(chan) 動畫電影產(chan) 業(ye) 的結構性升級與(yu) 高質量發展,再度提供了積極有益的實踐性探索和標杆性示範。
未來,國產(chan) 動畫電影還需要創作者在電影工業(ye) 水平不斷提升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現代化敘事,不斷注入想象力和文化精神,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讓現代價(jia) 值理念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相銜接、相融合,真正起到塑造觀眾(zhong) 心靈的作用。
(作者單位:饒曙光,中國電影評論學會(hui) ;王士霖,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
饒曙光 王士霖
饒曙光 王士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