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實踐”成中小學各階段標配令人期待
楊維立
北京地區博物館資源將全麵融入教育體(ti) 係,助力“博物館之城”建設,推進“雙減”政策落地增效。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教委近日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館校合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將建設北京市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課件庫”,中小學各學段每學年安排一次以上博物館主題教學實踐活動。(7月16日北京日報客戶端)
“一個(ge) 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作為(wei) 文化傳(chuan) 承、文化保護、文化交流的重要陣地,教育部、國家文物局2020年10月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從(cong) 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開發應用、拓展博物館教育方式途徑、建立館校合作長效機製、加強博物館教育組織保障等方麵,加強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的“頂層設計”。此次北京發布指導意見,意味著北京的博物館資源將全麵融入教育體(ti) 係,“館校合作”將進入新境界,這是北京認真落實中央有關(guan) 部署的具體(ti) 體(ti) 現,也是全麵提升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舉(ju) 措。
北京謀劃新招、出實招,將“博物館實踐”作為(wei) 中小學各階段標配,必將為(wei) 廣大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xi) 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值得點讚。政策是導向,落實是關(guan) 鍵,做實做細“博物館實踐”,還需配套措施跟進。
就相關(guan) 學校來說,要根據教育教學計劃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學和實踐活動;同時,在各學科課程中增加博物館教育有關(guan) 內(nei) 容。此外,還需建立完善相關(guan) 教學評價(jia) 機製,亮明考核獎罰“風向標”,增強廣大師生利用博物館教學的內(nei) 生動力,助力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
做實做細“博物館實踐”,各博物館也應乘勢而上,補短板弱項,創特色亮點,為(wei) 中小學生提供優(you) 質高效服務。指導意見提出,重點圍繞北京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創新文化,對標中小學語文、數學、曆史、綜合等課程,打造與(yu) 學校教育相互補的北京市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課件庫”;研發更具趣味性、互動性、體(ti) 驗性的活動,通過製作博物館手冊(ce) 、口袋書(shu) 等,增強博物館學習(xi) 效果……為(wei) 此,各博物館應堅持重點抓、抓重點,依靠科技賦能,著力提升線上線下文化傳(chuan) 播的可及性、有效性。同時,將“兒(er) 童視角”有機融入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引導孩子們(men) 在意興(xing) 盎然中對話曆史,增長知識。
根據指導意見,各博物館還將加強館內(nei) 設施建設,配套必要的教育設備,優(you) 化青少年活動空間,等等。這些無疑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做實做細“博物館實踐”,應突出兒(er) 童優(you) 先、兒(er) 童友好的原則,“蹲下身子”傾(qing) 聽孩子們(men) 的想法,有針對性地改進各類設施、設備,讓硬件更過硬,讓軟件更貼心,給予孩子們(men) 更多關(guan) 照。
隨著“博物館實踐”的深入開展,將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博物館,無疑對藏品安全和學生的人身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諸如上海“博物館的一件估價(jia) 約45萬(wan) 元的藝術品‘玻璃城堡’被兩(liang) 位小觀眾(zhong) 弄壞”;武漢“12歲學生碰碎私人博物館藏品被索賠130萬(wan) ”等事件時有所聞,教訓足夠深刻。為(wei) 此,各博物館應充分考慮中小學生頑皮好動、容易衝(chong) 動等“天性”,突出問題導向,認真查找、消除孩子們(men) 嬉戲、奔跑等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管理製度也要積極向“兒(er) 童視角”調整,有針對性地完善安全製度,改進安保措施,確保孩子安全有序觀展和藏品安全。
北京發布指導意見,為(wei) 加強“館校合作”提供了新契機。期待北京各博物館和中小學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協作,攜手推動“博物館實踐”不斷走深走實,給中小學生帶來豐(feng) 富多樣的文博體(ti) 驗,讓更多的孩子愛上博物館,為(wei) 他們(men) 全麵發展、健康成長提供更加豐(feng) 富的文化滋養(yang) 和不竭精神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