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評論員觀察)

發布時間:2023-07-18 16:55:00來源: 人民日報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隻有把科技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zheng) 和發展的主動權,形成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麽(me) 改革就是點燃這個(ge) 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係

  這是活力無限的創新中國。在浙江寧波舟山港,依靠自主研發的集裝箱碼頭生產(chan) 操作係統,卸貨、運輸、存放實現全流程智能化;在福建泉州中科三安無人植物工廠,“光配方”大顯身手,讓植物生長速度更快、產(chan) 量更高;在廣東(dong) 廣州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總裝車間,機械臂上下揮舞,每53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車下線……放眼神州大地,科技創新成為(wei) 引領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一幅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畫卷正徐徐鋪展。

  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考察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關(guan) 鍵在科技現代化。”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從(cong) 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到強調“要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牽住自主創新這個(ge) ‘牛鼻子’”,再到要求“努力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裝備製造業(ye) 掌握在我們(men) 自己手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麵謀劃科技創新工作。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形成了支撐發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創新發展新的戰略格局。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看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都需要強大科技支撐。也要看到,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wei)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創新成果。還要看到,推動國內(nei) 大循環,必須堅持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提高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科技創新是關(guan) 鍵;暢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也需要科技實力,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我們(men) 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men) 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從(cong) 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到“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首次實現千萬(wan) 核並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再到“國和一號”和“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取得新突破……一個(ge) 個(ge) 自主創新的成功範例告訴我們(men) ,隻有把科技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zheng) 和發展的主動權,形成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成功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各種外部衝(chong) 擊。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麽(me) 改革就是點燃這個(ge) 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係。新時代以來,我國科技體(ti) 製改革向縱深推進,科技創新的基礎性製度框架基本確立,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和顯著成效,極大釋放了創新引擎的動能。著眼未來,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和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破除一切製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製度藩籬,方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wei) 第一生產(chan) 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ge) 時代有一個(ge) 時代的擔當。麵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我們(men) 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zheng) 超越。積極搶占科技競爭(zheng) 和未來發展製高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men) 有這樣的能力和信心。

  孟繁哲(來源:人民日報 )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