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梨園”描繪智慧文旅圖景 譜寫數字鄉村新篇——數字鄉村聚力行動幫扶團走進甘肅什川鎮
中國經濟網7月18日訊 (記者 梁木)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wan) 樹梨花開。一首白雪歌將塞外風雪化作漫天梨花,千年來引發讀者無盡想象,而所有的想象,在什川可以找到“眼見為(wei) 實”的答案。
什川鎮位於(yu) 甘肅省蘭(lan) 州市皋蘭(lan) 縣,地處黃河河穀盆地,是蘭(lan) 州近郊宜居宜遊之地。7月10日,中國經濟網記者隨數字鄉(xiang) 村聚力行動幫扶團走進什川鎮,穿過梨花橋,來到世界第一古梨園,感受梨韻什川的魅力,也感受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在什川煥發生機。
梨花“智慧樹” 結出數字文旅融合果
“數據顯示,2023年什川鎮接待遊客中,外地遊客占比最大的為(wei) 陝西省,遊客年齡多為(wei) 80後、90後,出遊形式以一日遊為(wei) 主……”
以上數據,來自什川鎮建設的智慧鄉(xiang) 村旅遊服務平台。作為(wei) 什川鎮智慧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及推廣試點項目的一個(ge) 重要集成平台,在甘肅省文旅廳和省委網信辦的支持下,該平台成為(wei)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麵向首批國家數字鄉(xiang) 村試點地區開展數字鄉(xiang) 村聚力行動示範村建設公益項目之一。
“項目建設包括一平台、四對象、五應用,即建成智慧鄉(xiang) 村旅遊服務平台,麵向旅遊管理機構、政府,旅遊企業(ye) ,遊客及旅遊企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及當地群眾(zhong) 四類對象,實現公共服務、文化保護、成果創新及應用、電子商務、大數據分析五類應用。”項目經理牛君湘介紹道。
一株梨花形的“智慧樹”,顯示在服務平台首頁正中心,客流分析、遊客畫像、小程序訪問分析等10個(ge) 細分模塊好似一朵朵梨花點綴在梨樹上,梨文化儼(yan) 然已經成為(wei) 數字平台中不可或缺的獨特印記。而在配套的什川古梨園小程序中,更是將梨文化與(yu) 遊客出遊的衣食住行緊密結合,在提供服務的同時,將當地特色文化、民俗、非遺、數字文物等以科技與(yu) 藝術的演繹呈現。
什川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劉義(yi) 勇表示,數字平台的搭建有助於(yu) 未來更好研判旅遊需求,提供更優(you) 質的旅遊服務。“數字平台的利用方向很多。例如我們(men) 可以根據人流量展開預約,在高峰期提前發出預警,避免遊客乘興(xing) 而來卻堵在村口。我們(men) 也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針對不同時間、不同群體(ti) 的出行,提前協調農(nong) 家樂(le) 、景區等商戶開展差異化服務。”
智慧農(nong) 業(ye) 點亮“生產(chan) +文旅”雙技能
乘坐飛機飛抵蘭(lan) 州上空,透過舷窗可以看到甘肅地形地貌的一角:山脈縱橫交錯,溝壑相連,尚未看到梨花,滿目都是黃土山川。
甘肅地貌複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穀、沙漠、戈壁都能在這裏找到。克服自然環境限製,開創新生活新局麵,是在農(nong) 耕文化發展中,甘肅奮鬥的一個(ge) 寫(xie) 照。
因地製宜,什川鎮發展精細瓜菜、優(you) 質林果、鄉(xiang) 村旅遊三大產(chan) 業(ye) ,建成富硒白蘭(lan) 瓜標準化生產(chan) 基地5000畝(mu) 、高原夏菜標準化生產(chan) 基地4000畝(mu) ,累計建成高架大棚5000座、日光溫室600座,什川軟兒(er) 梨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特色產(chan) 業(ye) 名單。
進入新時代,建設智慧美麗(li) 鄉(xiang) 村,數字同樣助力農(nong) 業(ye) 發展。什川鎮綠旺數字鄉(xiang) 村示範基地裏的70座大棚與(yu) 5座溫室采用智能放風、水肥一體(ti) 化、智能遮陽、智能保溫等先進種植技術,全麵掌握植物生長各項指標,實現遠程可視化操作。
數字與(yu) 農(nong) 業(ye) 的結合,不僅(jin) 局限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
寒食花開千樹雪,梨花最美是清明。梨園的景觀,與(yu) 梨花花期息息相關(guan) 。如何在非梨花觀賞期,持續保持什川鎮旅遊吸引力?基於(yu) 梨園開展的文化體(ti) 驗遊是一條路徑,基於(yu) 智慧農(nong) 業(ye) 開展的研學體(ti) 驗遊給出另一個(ge) 回答。
“創二代”魏凱婷是綠旺科技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魏公軍(jun) 的女兒(er) ,還在西安讀大三的她參與(yu) 合作社線上銷售推廣已經三年。除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銷售與(yu) 技術推廣外,綠旺數字鄉(xiang) 村示範基地還開展了參觀學習(xi) 、休閑采摘、體(ti) 驗教學等多種農(nong) 業(ye) 新業(ye) 態。這些讓魏凱婷看到廣闊的發展前景,並決(jue) 定在畢業(ye) 後回到合作社工作。她告訴記者,目前以研學和采摘為(wei) 主要形式的旅遊業(ye) 態,已經占到基地營收的近一半,累計舉(ju) 辦教學實踐活動80餘(yu) 次,參加人數達到3萬(wan) 餘(yu) 人。
持續探索發展路徑 實現數字更深更廣融合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台的《數字鄉(xiang) 村發展戰略綱要》中明確,數字鄉(xiang) 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nong) 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nei) 生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既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nei) 容。
如何更好發揮數字平台的效用賦能什川發展?如何更好建設數字鄉(xiang) 村?7月11日,幫扶團隊同甘肅省、市、縣、鎮相關(guan) 負責同誌及企業(ye) 代表開展座談。
幫扶團詳細了解數字平台目前建設情況與(yu) 未來規劃,了解目前發展中的成果與(yu) 亟待解決(jue) 的困難。
數字是技術,也是文化。什川鎮最大的軟兒(er) 梨企業(ye) 皋蘭(lan) 百璐通瓜果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魏永波建議,在數字平台上建設什川百年梨園文化展示中心,數字複原梨樹古法種植、軟兒(er) 梨非遺製作等傳(chuan) 統文化。讓百年古梨樹紮根什川土地,百年梨文化在數字平台重煥生機。
數字是科技,也是生活。牛君湘在座談中介紹,數字平台通過對遊客偏好、情緒進行大數據研判,繪製遊客畫像,從(cong) 而可以針對性做出服務升級。商家整改、增加防暑降溫設施、更新文創商品等,遊客出遊中感受到的每一點變化,可能都源自數據分析支持。劉義(yi) 勇表示,未來數字平台接入更多端口,可以有效提升鄉(xiang) 村治理效能。
座談會(hui) 上,北京大學中國農(nong) 業(ye) 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易紅梅對目前數字平台搭建情況表示肯定,並對下一步什川鎮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中智慧農(nong) 業(ye) 與(yu) 數字平台利用提出具體(ti) 建議,例如建立與(yu) 智慧農(nong) 業(ye) 技術配套的製度體(ti) 係,在軟兒(er) 梨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中引入標準化體(ti) 係;在數據信息分析方麵,可以拓展信息來源,接入更多端口;要調動當地旅遊企業(ye) 參與(yu) 積極性、提升企業(ye) 能力,保證平台內(nei) 容可以持續輸出,維持消費者使用興(xing) 趣等。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楊春豔表示,希望發揮好基金會(hui) 牽線搭橋的中間作用,一方麵,將社會(hui) 募集資金的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花出實際效果;另一方麵,讓數字鄉(xiang) 村聚力項目切實助力地方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將這一項目打造成可持續、可推廣、可複製的示範樣本。(中國經濟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