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助力全球化工市場複蘇
對於(yu) 化工行業(ye) 而言,2023年注定是艱難的一年。在需求走弱和產(chan) 能過剩背景下,化工企業(ye) 盈利不及預期。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日前公布了二季度業(ye) 績初步數據,大幅下調了對今年的業(ye) 績預期,並將其歸咎於(yu) 全球工業(ye) 產(chan) 出低迷和消費品需求下降。
巴斯夫預計,2023年的銷售額在730億(yi) 歐元至760億(yi) 歐元之間,不及分析師普遍預期的798.1億(yi) 歐元,遠低於(yu) 2022年銷售額873.27億(yi) 歐元。公司還下調了全年的盈利預期,預計2023年的利潤在40億(yi) 歐元至44億(yi) 歐元之間,同樣不及分析師普遍預期的48.83億(yi) 歐元,顯著低於(yu) 2022年的68.78億(yi) 歐元。
銷量和利潤下滑的陰影正籠罩整個(ge) 化工行業(ye) 。美國化學和特種材料公司陶氏(Dow)公司財報顯示,由於(yu) 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行業(ye) 供應過剩,一季度公司所有運營板塊及區域淨銷售額均出現下降;德國特種化學品公司朗盛(LANXESS)二季度利潤預計約為(wei) 1億(yi) 歐元,遠低於(yu) 此前預期的1.89億(yi) 歐元。卡博特、利安德巴賽爾等多家化工企業(ye) 此前也發布預警,稱2023年的盈利將比此前預計的更低。朗盛首席執行官常牧天表示:“幾乎所有市場都受到需求疲軟和去庫存的影響,即使是那些通常非常穩定的市場也受到了影響。與(yu) 新冠疫情肆虐時期相比,銷量下降幅度更大,且持續的時間更長。”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化學品市場,占據全球所有化學品銷售額的40%,預計至2030年占比將接近一半。麵對疲軟的需求和不明朗的發展前景,外資化工企業(ye) 紛紛將目光轉向中國,將中國市場視作未來業(ye) 務的支撐點。以巴斯夫為(wei) 例,其大幅追加中國地區投資,並加速與(yu) 中國企業(ye) 合作。今年6月28日,巴斯夫上海創新園三期項目正式落成,依托上海創新園項目,巴斯夫可以更快速地響應中國乃至亞(ya) 太市場的需求。朗盛亞(ya) 太區總裁錢明誠也表示,隨著中國經濟複蘇,預計今年下半年公司在華業(ye) 績將有所反彈,收益有望明顯回升。中國將為(wei) 全球化工市場複蘇提供助力。
對於(yu) 2023年下半年化工行業(ye) 走勢,巴斯夫預計,由於(yu) 下遊行業(ye) 的化學原材料庫存已經大幅減少,因而全球需求疲軟態勢將有所緩解。(經濟日報 周明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