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浙江“訂單班”觀察:政社如何聯動拓寬就業渠道?

發布時間:2023-07-19 16:4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寧波7月19日電(記者 林波)一邊是企業(ye) 發展所需的技能人才缺口,一邊是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出路”,這是就業(ye) 麵臨(lin) 的信息匹配問題。

  “如果不提前開展校企對接工作,到校園招聘會(hui) 時,優(you) 秀人才已經被預定。”浙江省寧波市家居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夢神集團董事長餘(yu) 霆直言,每年,實操能力強、學習(xi) 能力強、能把企業(ye) 願景與(yu) 個(ge) 人發展較好結合的優(you) 質畢業(ye) 生都很搶手。

  基於(yu) 此,其通過寧波市家居產(chan) 業(ye) 協會(hui) 這一橋梁提前布局,與(yu)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院校對接資源,開設“訂單班”,集中性培養(yang) 人才,從(cong) 而提升學生專(zhuan) 業(ye) 能力和就業(ye) 工作精準度,拓展各專(zhuan) 業(ye) 學生就業(ye) 的選擇麵。

  這是社會(hui) 組織助力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剪影。

  近年來,全國各地民政部門不斷加強政策引領、搭建人才對接平台、引導挖掘就業(ye) 崗位、加強人才技能提升,持續推進社會(hui) 組織助力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

  特別是2023年上半年,全國社會(hui) 組織共麵向高校畢業(ye) 生發布招聘崗位約16.5萬(wan) 個(ge) 、招聘高校畢業(ye) 生7.3萬(wan) 餘(yu) 人,設立就業(ye) 見習(xi) 崗位約10萬(wan) 個(ge) 、實際招收就業(ye) 見習(xi) 高校畢業(ye) 生5.7萬(wan) 餘(yu) 人,開展各類就業(ye) 服務活動2.5萬(wan) 餘(yu) 場,推動近10萬(wan) 家會(hui) 員單位麵向高校畢業(ye) 生發布招聘崗位達68萬(wan) 個(ge) 。

  審視當下,在共同富裕趕考路上,如何發揮社會(hui) 組織的力量,通過政社聯動,拓寬就業(ye) 渠道?

  近日,中央和民政部屬媒體(ti) “聚焦社會(hui) 組織新風采 傳(chuan) 遞社會(hui) 組織正能量”采訪采風活動在浙江舉(ju) 行,記者實地探訪浙江多地,了解“訂單班”的別樣作用。

  作為(wei) 一家始建於(yu) 1999年的企業(ye) ,據寧波市家居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執行會(hui) 長、百合盛華董事長張良武介紹,該公司在從(cong) 傳(chuan) 統建築、裝修業(ye) 向研發型企業(ye) 轉型過程中,遇到了複合型人才缺口,“大量一線操作崗位麵臨(lin) 信息化改造,缺少年輕化、大學學曆人才。”

  通過行業(ye) 協會(hui) 的資源整合,該公司依托學校和企業(ye) 的資源優(you) 勢,打造了“百合盛華班”,通過“訂單”模式,提前部署人才培養(yang) 。

  “2018年到2023年,我們(men) 共開展了6屆‘百合盛華’訂單班培養(yang) ,共計培養(yang) 學生120多人。”張良武如是說。

  來自安徽的陳友彪就是“百合盛華班”中的一員。

  “我是第一期的學員,如今在台州負責生產(chan) 一線工作。”陳友彪告訴記者,畢業(ye) 後他就進入了百合盛華工作,“在訂單班學到的專(zhuan) 業(ye) 知識,為(wei) 我在企業(ye) 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僅(jin) 畢業(ye) 就能‘上手’,也讓我獲得了晉升機遇。”

  在寧波,“訂單班”並非個(ge) 例。

  作為(wei) 民營經濟強市、製造業(ye) 強市、跨境外貿強市,寧波長期處於(yu) 人才“供不應求”狀態。

  “通過點、線、麵合作,實現了校、企、政、區等多方共贏。”浙江工商職業(ye) 技術學院校長周誌春解釋說,點指的是企業(ye) ,線指的是社會(hui) 組織,麵就是行業(ye) 、產(chan) 業(ye) ,“我們(men) 通過社會(hui) 組織連接在一起,共同解決(jue) 多個(ge) 行業(ye) 發展難點。”

  周誌春表示,在與(yu) 企業(ye) 、行業(ye) 合作持續走深的同時,該校開始了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謀劃布局,先後與(yu) 寧海、慈溪、海曙等縣市區合作,走出一條政、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協同發展道路。

  作為(wei) 社會(hui) 組織發展大省,透過寧波看浙江政社聯動路徑,其不僅(jin) 引導社會(hui) 組織主動對接高校就業(ye) 指導機構,擴展畢業(ye) 生就業(ye) 新渠道,還動員社會(hui) 組織結合自身業(ye) 務,開展就業(ye) 培訓,提高人崗適配度,並且激勵社會(hui) 組織立足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挖掘潛力、整合資源,開發崗位需求,助力畢業(ye) 生就業(ye) 。(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