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立足“大食物觀”建好海洋牧場

發布時間:2023-07-20 16:10:00來源: 經濟日報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不久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深遠海養(yang) 殖水體(ti) 近4400萬(wan) 立方米,產(chan) 量40萬(wan) 噸,深遠海養(yang) 殖發展取得初步成效。深遠海養(yang) 殖是指以重力式網箱、養(yang) 殖工船等大型漁業(ye) 裝備為(wei) 主體(ti) ,以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裝備技術為(wei) 支撐,在深遠海進行規模化高效水產(chan) 養(yang) 殖的方式。隨著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長,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日益受到關(guan) 注。作為(wei) 一種可持續的海洋水產(chan) 品生產(chan) 模式,深遠海養(yang) 殖為(wei) 全球食物安全和生態保護提供了新的戰略選擇。

  當前,推動海水養(yang) 殖由近岸淺水向離岸深海轉移是必然趨勢。發展深遠海養(yang) 殖是我國海洋食物生產(chan) 的新增長點,而且對於(yu) 踐行“大食物觀”,構建新型食物供給體(ti) 係、緩解近海生態環境壓力、實現海洋漁業(ye) 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yi) 。近年來,隨著深水抗風浪養(yang) 殖裝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沿海各地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多元化養(yang) 殖模式,推動養(yang) 殖產(chan) 量快速上升。例如,有的省份因地製宜製訂相關(guan) 方案,支持沿海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相關(guan) 的養(yang) 殖企業(ye) 通過積極探索適合當地沿海發展的深遠海養(yang) 殖模式,不斷升級技術裝備,引入智能化監控、自動化管理、機械化操作等現代化配套設施,形成以重力式深水網箱養(yang) 殖為(wei) 主、大型圍網(欄)養(yang) 殖為(wei) 輔和桁架類深遠海網箱為(wei) 試點的深遠海養(yang) 殖發展格局。

  在我國深遠海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目前,關(guan) 於(yu) 深遠海養(yang) 殖發展的頂層設計缺失,深遠海養(yang) 殖空間規劃與(yu) 生產(chan) 布局缺乏科學指導,在深遠海養(yang) 殖用海審批、生產(chan) 準入審批、海域使用金征收等方麵存在製度缺位。另外,深遠海養(yang) 殖裝備投入動輒達數千萬(wan) 元,企業(ye) 在投資建設過程中普遍麵臨(lin) 缺少抵押物、融資貸款難等問題,直接導致社會(hui) 資本投入深遠海養(yang) 殖的積極性不高。對此,需要有關(guan) 部門與(yu) 企業(ye) 協同配合,分層設計、精準施策,積極打造深遠海養(yang) 殖的“中國方案”。

  其一,做好頂層設計,完善製度建設。要強化規劃引領,統籌陸海資源配置、產(chan) 業(ye) 布局、生態保護,堅持近海、深遠海養(yang) 殖資源“一盤棋”,合理安排深遠海發展區域和規模,為(wei) 地方深遠海養(yang) 殖生產(chan) 布局、規模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盡快研究製定深遠海養(yang) 殖用海、生產(chan) 準入等方麵的審批製度和標準,明確行業(ye) 進入門檻。強化深遠海養(yang) 殖管理,進一步規範養(yang) 殖裝備建造、驗收、確權登記等管理程序。研究出台深遠海養(yang) 殖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規範苗種繁育、飼料使用、病害防治等關(guan) 鍵生產(chan) 環節,為(wei) 經營主體(ti) 生產(chan) 過程提供完整的技術遵循。

  其二,強化政策創新,加大扶持力度。主管部門應比照遠洋漁業(ye) 和海洋牧場,並結合深遠海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具體(ti) 需求積極探索、勇於(yu) 創新,不斷完善深遠海養(yang) 殖支持政策體(ti) 係,包括對深遠海養(yang) 殖工程設施建造與(yu) 購置給予稅收優(you) 惠和財政補貼;對項目海域使用金給予減免或返還;完善貸款貼息、風險投資、融資擔保機製;研究設立專(zhuan) 項發展基金,鼓勵發展養(yang) 殖裝備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將深遠海養(yang) 殖納入農(nong) 業(ye) 政策性保險範疇;推動開展深遠海養(yang) 殖保險試點,鼓勵開發商業(ye) 險種以及天氣氣象指數等保險產(chan) 品。

  其三,突破技術瓶頸,完善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有關(guan) 部門應圍繞深遠海養(yang) 殖設立重點研發專(zhuan) 項,實施深遠海苗種“北繁”基地建設工程。圍繞深遠海養(yang) 殖苗種選育、病害防治、飼料研發、保鮮加工等重大關(guan) 鍵技術問題組織技術攻關(guan) ,構建完善可靠的深遠海養(yang) 殖技術體(ti) 係。沿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局)應盡快製定省域層麵的深遠海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指導市(縣)深遠海養(yang) 殖生產(chan) 力、產(chan) 業(ye) 鏈布局,並圍繞製約深遠海養(yang) 殖發展的“卡脖子”關(guan) 鍵核心技術組織聯合攻關(guan) 。市(縣)級政府要著力做好環境監測、信息服務、技術推廣等公共服務,加快為(wei) 企業(ye) 提供技術開發、試驗、推廣及加工、產(chan) 品檢測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協助企業(ye) 做好養(yang) 殖品牌建設,積極引導經營主體(ti) 合理布局陸域工廠化養(yang) 殖設施、育苗基地、越冬暫養(yang) 設施、冷鏈物流基地、交易市場、漁家樂(le) 設施、養(yang) 殖專(zhuan) 用碼頭等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構建陸海接力、海陸產(chan) 業(ye) 互補的深遠海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胡求光 韓立民(來源:經濟日報)

  胡求光 韓立民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