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之外 “勢”如何?三問廣東經濟“半年報”
前不久,國產(chan) 首台HA級重型燃機由河北啟運,順利交付廣東(dong) 。依托這一全新裝備,廣東(dong) 將於(yu) 今年年底建成中國內(nei) 地首座天然氣-氫氣雙燃料9HA電廠。
這也許是一條容易被“忽視”的新聞。卻引發了業(ye) 內(nei) 人士和經濟學者們(men) 高度關(guan) 注,不約而同地認為(wei) 新型重型燃機加盟將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對安全高效的電力生產(chan) 的需求,為(wei) 廣東(dong) 再添產(chan) 業(ye) 發展重要動力。
發展新產(chan) 業(ye) ,廣東(dong) 需要賦能。而廣東(dong) 本身也是全國經濟保持增長重要動力之一。GDP已經連續多年占全國比重超10%的廣東(dong) ,即使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已經公布,仍有不少目光在等待、聚焦“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dong) 的半年“成績單”。
而早在今年年初,廣東(dong) 也提出要以自身的“進”為(wei) 全國的“穩”做貢獻,並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錨定5%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
日前,廣東(dong) 正式發布上半年經濟數據。這份半年報“成色”如何?麵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廣東(dong) 是否穩住了陣腳?麵對新的增長壓力,廣東(dong) 能否繼續挺起脊梁,並在中流擊水中更進一步?
“形”之外,“勢”如何?
經濟數據不僅(jin) 是一段時間內(n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情況的反映,更是更長時間內(nei) 經濟“形勢”的展望。
先從(cong) “形”上看。上半年廣東(dong) 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62909.8億(yi) 元,增速為(wei) 5%。比對全國增速慢了0.5個(ge) 百分點;放眼全國主要經濟大省普遍5.5%之上的增長,也不算高;再比照自身:今年年初廣東(dong)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5%“以上”的全年目標,這一數據看似“中規中矩”,更沒有“驚喜”。不少人據此做出判斷:經濟第一大省廣東(dong) “風向標”作用已經減弱,上半年經濟數據不足道也。
不過,孤立地看數據往往容易忽視更多重要信息。要撥雲(yun) 見月,更少不了對隱藏在數據背後的“勢”的分析。
“廣東(dong) 的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與(yu) 全國是同向增長,總體(ti) 特征是企穩、回升、向好。這樣一句話來之不易。”在數據公布當天,廣東(dong) 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利用經濟形勢分析會(hui) 會(hui) 議間隙,向記者簡明扼要地表達了自己對“半年報”的總體(ti) 評價(jia) 。
從(cong) 過去五年看,廣東(dong) GDP年均增長5%,上半年繼續保持5%的增長確實顯得“波瀾不驚”。但回望2022年廣東(dong) 2%的增長幅度,今年上半年5%的增速就顯得尤為(wei) 珍貴,進一步凸顯了經濟增長的全麵恢複性。
從(cong) 更中觀的層麵觀察,“全麵”二字能得到更有力的印證:上半年,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2270.95億(yi) 元,增長4.6%;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24661.44億(yi) 元,增長3.7%;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35977.41億(yi) 元,增長5.9%。即使是第一產(chan) 業(ye) 看似並不“擅長”的領域,卻也跑出了超過全國同比增速的“好成績”——全產(chan) 業(ye) 共同發力、共同支撐了廣東(dong) 實現這來之不易的5%的新增長。
而把數據拉到這半年的時間線上,“恢複”的信號則更加顯著:不僅(jin) 5.0%的半年數據快於(yu) 一季度整整1個(ge) 百分點;今年二、三季度更是穩步回升。
要知道,對於(yu) 廣東(dong) 這樣一個(ge) 超過6萬(wan) 億(yi) 的超大體(ti) 量而言,每增長0.1百分點,都必須比其他省份同比創造更多經濟增加值,難度也可想而知。從(cong) “回升向好”到“步步向好”,這半年來,廣東(dong) 步步為(wei) 營、穩紮穩打地堅持製造業(ye) 當家,精準發力實施百城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正逐漸體(ti) 現在半年報和各項經濟統計數據上。數據背後的新勢頭,不應被忽視。或許到了歲末年終,回望今天的“半年報”,會(hui) 更有“當時隻道是尋常”的體(ti) 會(hui) 。
“量”增長,“亮”何在?
還記得去年年終歲尾,廣東(dong) 外貿組團“包機搶訂單”的匆匆身影嗎?
作為(wei) 全國最早包機海外搶訂單的省份,廣東(dong) 政企聯手,不僅(jin) 從(cong) 海外“搶”來了大批訂單,也讓人們(men) 在一次次國際航班的頻繁起飛降落中再次看到了廣東(dong) 人“敢為(wei) 人先”的拚搏精神。
半年過去,這番堅持不懈的努力,如今已經轉換成為(wei) “半年報”上實實在在的亮點:上半年,廣東(dong) 出口總額達2.55萬(wan) 億(yi) 元,增長達3.6%,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同比實現增長。
這項數據不僅(jin) 說明半年來努力有了回報,也說明廣東(dong) 不僅(jin) 把握住了先機,更判斷對了發展形勢。
作為(wei) 中國外貿大省,近幾年來,廣東(dong) 省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一直保持在60%以上,一方麵說明出口貿易對廣東(dong) 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麵,在今天,廣東(dong) 要繼續實現外貿快速增長,卻不是“跳一跳”就能夠得著:放眼全球經濟,增長低迷態勢凸顯,外部環境錯綜複雜,在風口浪尖中穩住局勢尚且不易,逆流而上更難上加難。
對廣東(dong) 而言,過去數十年裏依靠深度參與(yu) 國際分工,融入國際大循環其實也實現了較好的發展,甚至依靠“慣性”依然能繼續保持較大規模的增長。
然而廣東(dong) 並未選擇“無為(wei) 而治”,上半年主動提出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外貿形勢,效果逐漸顯現。半年報數據的出爐,既是廣東(dong) 眾(zhong) 多外貿市場主體(ti) 個(ge) 體(ti) 的努力的成果,更有廣東(dong) 對開“頂風船”越來越駕輕就熟總結出的新經驗。
當然,結出碩果不隻有出口這一項數據。
“整個(ge) 經濟構成來說,製造業(ye) 在廣東(dong) 既是‘大頭’更是‘重頭’,它每一個(ge) 點可能撬動的經濟增長率就可以達到0.3以上,必須緊緊抓住。”廣東(dong) 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一句話道出了製造業(ye) 對廣東(dong) 經濟發展的規模之重、責任之重。今年上半年,廣東(dong)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4.4%。其中工業(ye) 投資增長占23.3%。其中,製造業(ye) 投資增長18.2%——在廣東(dong) ,製造業(ye) 不僅(jin) “當家”,還挺起了廣東(dong)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脊梁。
從(cong) 更細分的數據上看,我們(men) 更能窺見“亮點”背後的“數據密碼”:在製造業(ye) 投資增長中,高技術製造投資增長達21.3%,先進製造業(ye) 投資增長18.9%,增速分別高於(yu) 全部投資16.9個(ge) 百分點和14.5個(ge) 百分點。
這兩(liang) 項兩(liang) 位數的高增長數據裏頭,折射出了廣東(dong) 製造業(ye) 保持規模化增長的同時,也在悄然升級,尋找更“高”、更“先進”的新增長點。
就在這個(ge) 月,我國第2000萬(wan) 輛新能源汽車在廣州下線。這極具紀念意義(yi) 的事件“花”落廣東(dong) ,偶然中也有必然:今天,廣東(dong) 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占比全國總產(chan) 量比例達28.59%;1—5月,廣東(dong) 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同比增長111%,累計產(chan) 量達81萬(wan) 輛——一項項正在孕育發展中的製造業(ye) 新產(chan) 業(ye) ,正不斷擴大為(wei) 製造大省的中堅力量。
石化,鋼材、陶瓷需求不足,消費電子行業(ye) 增速趨緩……受全球市場影響,廣東(dong) 多個(ge) 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發展壓力進一步加大。
有增長,有回調,此起彼伏,有起有落,是產(chan) 業(ye) 發展常態。如何適應變化,繼續保持增長?廣東(dong) 選擇在高新技術、先進製造中繼續尋找先發優(you) 勢。
流水不爭(zheng) 先,而爭(zheng) 滔滔不絕。數據增長背後折射著廣東(dong) 何以讓“製造業(ye) 當家”堅定回答: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廣東(dong) 必須更加主動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創新這一動力源。讓新的經濟要素在製造業(ye) 積聚湧流。著眼未來發展,推動經濟向形態更高級、結構更合理的階段跨越。
勢已足,今何為(wei) ?
“半年報”中,有兩(liang) 組數據容易被忽略。
一是上半年廣東(dong) 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2270.95億(yi) 元,增長4.6%快於(yu) 全國。二是上半年農(nong) 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yu) 城鎮居民。
數據是趨勢,也是啟示。
對於(yu) 廣東(dong) 這樣一個(ge) 工業(ye) 大省而言,第一產(chan) 業(ye) 異軍(jun) 突起,農(nong) 村居民收入增速提高。恰恰說明廣袤的粵東(dong) 西北地區發展勢頭足,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nong) 村。進一步說明“百縣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大有可為(wei) 。
而在不久前召開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hui) 議上,廣東(dong) 更攜手相鄰省區,共同提出並呼籲深化合作、加快市場一體(ti) 化。這也正是產(chan) 業(ye) 有序轉移、將更多經濟要素注入粵東(dong) 西北之外,廣東(dong) 力圖在更大的格局範圍內(nei) 謀求共同發展空間的新作為(wei) ,“聯動”“帶動”逐漸成為(wei) 更大範圍內(nei) 區域協同的新趨勢。
拓展發展新空間,再造一個(ge) 新廣東(dong) 。新的空間思維不僅(jin) 是狹義(yi) 上的物理空間,“半年報”數據中展現的,更有廣東(dong) 深挖新的經濟縱深的思索。
幾乎就在“半年報”公布同時,廣東(dong) 公布市場經營主體(ti) 最新數據:已達到1725萬(wan) 戶,占全國1/10,與(yu) 廣東(dong) GDP占全國比重比肩。
今天,廣東(dong) 製造業(ye) 總產(chan) 值已突破16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8個(ge) 萬(wan) 億(yi) 元級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超大規模市場和產(chan) 業(ye) 的背後,是70餘(yu) 萬(wan) 戶製造業(ye) 企業(ye) 法人和一大批優(you) 質企業(ye) 的“力挺”。而廣東(dong) 始終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市場主體(ti) 一直在快速增長,不斷為(wei) 經濟體(ti) 量巨大的廣東(dong) 提供活水。同時,高科技企業(ye) 、高附加值產(chan) 業(ye) 比重逐年增高。這也為(wei) 廣東(dong) 賦予更多能量,構成了新增長目標的更大底氣。
未來已來。而麵對已有優(you) 勢,廣東(dong) 仍在刀口向內(nei) ,不斷為(wei) 產(chan) 業(ye) 、為(wei) 民營企業(ye) 賦能,求得未來空間:“半年報”中先進製造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超兩(liang) 位數的增長,不僅(jin) 指明了廣東(dong) 產(chan) 業(ye) 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更催促著政府因應形勢,謀劃更大作為(wei) 。
今天,廣東(dong) 正在著力推動一批製造園區轉型升級、“騰籠換鳥”,“工業(ye) 上樓”讓產(chan) 業(ye) 鏈更集約、更積聚。今年,廣東(dong) 省還提出推動9000家工業(ye) 企業(ye) 開展技術改造,讓“夕陽車間”也能擁有朝氣,這正是激發企業(ye) 內(nei) 生動力為(wei) 經濟“築底”,更是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打開更多想象的空間。
穩住局勢,直麵挑戰,孕育新機。這是廣東(dong) 經濟“半年報”中反映的趨勢和信號,更是催促廣東(dong) 下半年奮力衝(chong) 刺的號角。借勢而為(wei) ,更要堅定事在人為(wei) 。繼續秉持敢為(wei) 人先的作風,勇於(yu) 穿越複雜的經濟周期,在高質量發展上錨定“走在前列”總目標,既是廣東(dong) 使命,也是“半年報”一連串經濟數字背後啟示與(yu) 意義(yi) 。
(總台記者 郭翔宇 林銘浩 戴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