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CFFF平台為科研提供超強算力 同等距離PB級數據傳輸時間由兩周縮短至當天

發布時間:2023-07-27 15:56:00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崔 爽

  以CFFF平台為(wei) 代表的智算平台作為(wei) 一種新興(xing) 的科研超算架構,將成為(wei) 科研的重要支撐力量,極大提升科研效率、降低科研成本,加速科學原理發現和技術突破,並有力推動科學大模型的落地。

  7月23日記者獲悉,國內(nei) 高校最大的雲(yun) 上科研智算平台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近日在上海複旦大學正式上線。這台為(wei) 發現和解決(jue) 複雜科學問題而建的科研“超級計算機”由複旦大學與(yu) 阿裏雲(yun) 、中國電信共同打造,以先進的公共雲(yun) 模式提供超千卡並行智能計算,並支持千億(yi) 參數的大模型訓練。

  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校長金力表示,在數據和智能技術驅動的“大科學時代”,如何在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環境中贏得主動,在關(guan) 鍵領域取得創新突破,是時代給予高校的命題。以CFFF平台為(wei) 代表的智算平台作為(wei) 一種新興(xing) 的科研超算架構,將成為(wei) 科研的重要支撐力量,極大提升科研效率、降低科研成本,加速科學原理發現和技術突破,並有力推動科學大模型的落地。

  雲(yun) 上傳(chuan) 雲(yun) 上算 真正用好科研算力資源

  據了解,CFFF平台由麵向多學科融合創新的AI for Science智能計算集群“切問”一號和麵向高精尖研究的專(zhuan) 用高性能計算集群“近思”一號組成。

  複旦大學“浩清”教授、人工智能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研究院院長漆遠介紹,基於(yu) 百G高速數據傳(chuan) 輸網和阿裏雲(yun) 的大規模異構算力融合調度技術、分級存儲(chu) 技術、AI與(yu) 大數據一體(ti) 化技術,部署在複旦校內(nei) 的“近思”一號和托管在1500公裏外阿裏雲(yun) 烏(wu) 蘭(lan) 察布數據中心的“切問”一號連成了一台真正意義(yi) 上的“超級計算機”。該平台可被複旦各校區所有實驗設備高速接入,實現了異構算力統一管理,計算任務統一調度,滿足了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科學智能研究與(yu) 應用需求。

  此外,該平台還擁有國內(nei) 高校最大規模的多級數據冷熱分層存儲(chu) 集群,並支持雲(yun) 上高速傳(chuan) 輸。以往PB級科研數據從(cong) 複旦大學傳(chuan) 到西部數據中心需要兩(liang) 周,如今當天就能完成,實現了“東(dong) 數西算”。

  金力表示,CFFF平台具有大規模、高能級的特點。它是國內(nei) 高校中規模最大的超算集群,同時也是國內(nei) 高校算力第一的異構智算集群,以其為(wei) 基礎的智能計算平台將成為(wei) 科研的重要支撐力量。

  產(chan) 學研共創新 研究進入計算驅動時代

  “算力是人工智能學科發展的最基本保障。CFFF平台運行的速度將極大地影響科研效率、科研成本、平台的服務效能,以及未來算法產(chan) 業(ye) 化落地的可能性。”金力表示,大量前沿科學攻關(guan) 領域,包括蛋白質計算、分子動力學、計算物理學、大氣海洋地球係統模擬、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模擬等都嚴(yan) 重依賴算力資源。

  據悉,CFFF平台從(cong) 建設的第一天起,就收到了生命科學、大氣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的多種研究需求。

  “CFFF平台的上線讓我們(men) 像擁有了一個(ge) ‘大科學裝置’。實驗科學的數據非常多,如果可以通過文獻數據找到設計一種材料的最佳路線,不僅(jin) 將省掉很多時間,也會(hui) 使我們(men) 對物質的認識更加深入。”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化學與(yu) 材料學院院長趙東(dong) 元充滿期待。在他看來,科研範式已經到了研究複雜體(ti) 係的新階段,必然要借助更多工具、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來共同推進科研進展,人工智能就是一個(ge) 很好的工具。

  目前,CFFF平台上的第一個(ge) 科研成果已經誕生。複旦大學人工智能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研究院研究員李昊帶領團隊發布了45億(yi) 參數量的中短期天氣預報大模型,預測效果在公開數據集上首次達到業(ye) 界公認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集合平均水平,並將預測速度從(cong) 原來的小時級縮短到3秒內(nei) 。李昊介紹,這樣規模的大模型隻用一天就完成了訓練,傳(chuan) 統的計算平台很難做到。

  這是CFFF平台上孕育出的第一個(ge) 大模型。金力表示,希望基於(yu) CFFF平台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大模型,例如生命科學大模型、材料科學大模型、大氣科學大模型等。未來,平台還將持續擴大其算力規模,並向複旦大學以外的科研機構、高校、醫院、高科技企業(ye) 等開放。

  “高校第一次擁有了和科技巨頭一樣的研究計算平台,研究真正進入了計算驅動的時代。”中國工程院院士、阿裏雲(yun) 創始人王堅表示,這也是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的成果,縱觀技術的發展,特別在計算以及通信領域,“高校和企業(ye) 可以創造出很多很美妙的東(dong) 西”。(科技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