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行走基層上好青春思政課
“小朋友們(men) ,我今天講的主題是偉(wei) 大變革,我們(men) 身邊發生了很多可感的變化。10年前的我也讀小學,那時,教室狹窄,老師上課還要用‘小蜜蜂’,常常‘一支粉筆兩(liang) 手灰’。10年後的你們(men) ,擁有的是最新的課桌和更寬敞的教室,多媒體(ti) 設備代替了傳(chuan) 統黑板……”近日,合肥師範學院附屬西安路學校“行知學堂”中,合肥師範學院“小先生”(合肥師範學院“行知學堂”社會(hui) 實踐中的大學生誌願者——記者注)江婉婷結合自身經曆為(wei) 小學員(合肥師範學院“行知學堂”社會(hui) 實踐課堂的小學生受眾(zhong) ——記者注)帶來“青春心向黨(dang) ,奮進新征程”青年主題宣講。
行知學堂實踐活動是該校打造的“青”字號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品牌項目。自2012年以來的每年暑期,該校學子化身“小先生”,踐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小先生製”教學方法,深入城鄉(xiang) 舉(ju) 辦公益學堂,為(wei) 城鄉(xiang) 兒(er) 童提供思想教育、興(xing) 趣培養(yang) 、科學普及、勞動教育等特色課程。近年來,該校“行知學堂”有新變化——先後組建3屆宣講團,青年黨(dang) 團員及學生骨幹麵向學生開展黨(dang) 的創新理論宣講。今年暑假,14名宣講團成員由校內(nei) 走向校外,從(cong) 學校走進基層學堂。
宣講前,青年學生宣講團每隔一段時間召開集體(ti) 備課會(hui) ,宣講員們(men) 在會(hui) 上回顧和複盤宣講經曆。“標準化課件的理論內(nei) 容係統而全麵,但並不是所有小學員都能夠掌握知識要點。”前不久,在一次主題為(wei) “麵向小學員做好主題宣講”的點評會(hui) 上,江婉婷指出現階段宣講存在的問題。
“既然發現問題關(guan) 鍵,接下來就是要在既有基礎上,加入一些小學員感興(xing) 趣的東(dong) 西,並在教學形式上加以創新。”在宣講團負責人、生命科學學院學生陳藝杉號召下,宣講員們(men) 各抒己見,並很快達成優(you) 化宣講課件、調整宣講策略的共識。
在經曆一周打磨修改後,青年主題宣講有了新的麵貌——將《覺醒年代》作為(wei) 導課,從(cong) 合肥“延喬(qiao) 路”故事切入,圍繞陳延年、陳喬(qiao) 年的事跡宣講紅色故事;將標準化課件內(nei) 容分布加以適當調整,與(yu) 當地文化有關(guan) 的部分展開來講,並開展“學堂+戶外”的宣講;采用擊鼓傳(chuan) 花的遊戲形式,由小學員圍繞宣講內(nei) 容描述他們(men) 眼中的“我們(men) 的十年”,感悟新時代社會(hui) 的發展與(yu) 進步……
“大思政課要注重教學方式方法創新,以小學員為(wei) 中心,通過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鬥誌的效果。”這是該校組織的行知學堂小先生培訓會(hui) 上的內(nei) 容。7月初,“小先生”們(men) 就緊鑼密鼓地為(wei) 上好《思想引領》這門必修課程作準備。該校深入推進行知學堂課程化改革,《合肥師範學院“行知學堂”建設標準》中已將《思想引領》作為(wei) 必修課程,旨在傳(chuan) 播新思想、新理念,幫助小學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
“走向基層學習(xi) ,將《思想引領》和宣講相結合,是麵向青少年的一次‘青春思政課’實踐。研學、備課和宣講,讓我對黨(dang) 的創新理論有了更係統、深刻的認識,這也是給我自己上的一次‘思政課’。”陳藝杉觀察到,宣講員們(men) 創新實踐,內(nei) 容更加“接地氣”、形式更加“得童心”,自身的理論水平、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yang) 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今年暑期,除了青年宣講團走向基層,各學院的行知學堂團隊也在宣講和尋訪中融入思政元素,上好“大思政課”。
7月5日,“拾光”行知學堂團隊走進合肥市肥東(dong) 縣橋頭集鎮退役老兵袁義(yi) 月的家中,“光榮之家”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在10多平方米的客廳裏,袁義(yi) 月側(ce) 坐在小方桌旁。“袁爺爺,我們(men) 是合肥師範學院大學生,想聽您說說在軍(jun) 隊的故事。”該校集成電路設計與(yu) 集成係統專(zhuan) 業(ye) “小先生”徐家俊表達了來意——這是同學們(men) 在當地社區幫助下開展的“尋訪退伍老兵”活動。
年近九旬的袁義(yi) 月在部隊時主要從(cong) 事設備維修和後勤保障工作,先後參與(yu) 抗美援越等戰役。老人提及戰爭(zheng) 經曆的時候,徐家俊和同伴們(men) 多次追問,並將細節一一記錄。
“這是我當班長那天拍的照片。”袁義(yi) 月從(cong) 桌底摸出鐵盒子,裏麵裝著他如數家珍的“寶貝”。徐家俊用手機拍下這些榮譽章、老照片、舊物件,傳(chuan) 送到了工作群。半天時間,徐家俊等人一共尋訪了4位退伍老兵。問及服役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時,退伍軍(jun) 人吳為(wei) 勝的回答“不怕苦,不怕死”讓徐家俊備受震撼。
“整理好這些資料,做一次特別的故事宣講會(hui) 。小學員們(men) 一定會(hui) 喜歡!”“小先生”李晚雪利用課間發的微信消息,與(yu) 徐家俊將退伍老兵的故事講給小學員聽的想法不謀而合。
光榮在黨(dang) 50年紀念章、立三等功獎章……7月8日,在橋頭集中學的講台上,徐家俊向小學員一張張地展示從(cong) 退伍老兵家中拍攝的物件照片。袁義(yi) 月、吳為(wei) 勝等人的故事在課堂上徐徐展開,小學員們(men) 聚精會(hui) 神聽講。
課間鈴聲響起,徐家俊的內(nei) 心仍然久久不能平靜。他感歎於(yu) 數以百萬(wan) 計的革命前輩為(wei) 國家犧牲青春甚至生命,感激於(yu) 因為(wei) 他們(men) 的默默奉獻,國家才會(hui) 有如今的美好。“從(cong) 尋訪老兵‘聽故事’,到站上課堂‘講故事’,我更加明確了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奮鬥目標和前行方向。”他說。
坐落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塘南鎮莊村灣自然村的中共莊村灣黨(dang) 支部紀念館,是該縣第一個(ge) 黨(dang) 支部。7月13日,在美術與(yu) 設計學院設計學專(zhuan) 業(ye) 學生聶貴仁的組織下,20餘(yu) 名小學員來到紀念館參加“行走的思政課”特色活動。
紀念館以時間為(wei) 軸,通過文物展陳、圖板、視頻音像等方式,展示了貫穿莊村灣黨(dang) 支部成立前後全黨(dang) 全國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
“在昨天的思政課中,我們(men) 學習(xi) 到莊村灣黨(dang) 支部是當塗縣區域範圍內(nei) 第一個(ge) 誕生的黨(dang) 支部。在支部成立後,開展了一係列革命活動,在協助新四軍(jun) 開展抗日鬥爭(zheng) 和發動組織群眾(zhong) 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回到學堂後的第二天,恰逢聶貴仁向小學生講授《紅色教育》課程。他以莊村灣黨(dang) 支部案例為(wei) 導課,先向小學員們(men) 講解了“鐵軍(jun) 精神”的深刻內(nei) 涵,又以莊灣村幾十年來的風貌對比圖片引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國式現代化”等概念並闡釋內(nei) 涵。
課堂上,小學員們(men) 熱烈討論聶貴仁拋出的話題。當問及“莊灣村的發展給大家帶來什麽(me) 啟示”的時候,小學員張鴻毅回答道:“革命英雄為(wei) 我們(men) 打下了紅色江山,我們(men) 要好好學習(xi) ,成為(wei) 一個(ge) 對社會(hui) 有貢獻的人。”
10年來,合肥師範學院行知學堂1.9萬(wan) 餘(yu) 名“小先生”的足跡覆蓋安徽省全部地市,輻射全國15個(ge) 省(區、市),服務城鄉(xiang) 兒(er) 童6萬(wan) 餘(yu) 人。“思政課不僅(jin) 在課堂上講,也應在社會(hui) 生活中來講,將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深度融入‘大思政課’,就是要充分激發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行知學堂是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特色做法,‘小先生’們(men)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教育興(xing) 農(nong) 的大舞台中接受思政教育,也為(wei) 城鄉(xiang)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賦能。”該校黨(dang) 委書(shu) 記徐成鋼說。
王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