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聚焦高質量發展 | 透過五個戰略,世界看到怎樣的徐工?

發布時間:2023-08-01 11:34:00來源: 中國日報網

  7月20日,在國家工程機械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徐州)創新發展大會(hui) 上,徐工集團“領航·攀登”行動計劃正式發布。連日來,這一重磅消息引發全國主流媒體(ti) 多次聚焦。目前,在百度搜索關(guan) 鍵詞“徐工集團‘領航·攀登’行動計劃”,顯示結果達到35000條。

  以打造“創新開放、資源互補、互惠共贏、協同發展的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為(wei) 目標,徐工集團“領航·攀登”行動計劃將聚力實施“科技自立自強、梯隊培育孵化、智改數轉賦能、綠色低碳轉型、擴大國際合作、服務延伸增值、人才引育集聚”七大行動。

  行動需要方向,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徐工集團一個(ge) 更宏大的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答卷正在書(shu) 寫(xie) 。

  高端化

  恰逢東(dong) 北雨季與(yu) 風季的2月,徐工“全球第一吊”3天吊裝一台風機,完美上演東(dong) 北吊裝首秀;數十台無人駕駛的徐工XDE240礦用自卸車成功進入神延西灣露天煤礦,承擔全部運輸工作,標誌著徐工無人駕駛技術邁向成熟;4月10日,全球最大塔機徐工XGT15000-600S順利完成馬鞍山長江大橋主塔吊裝……今年以來,徐工集團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和享譽全球的“工程機械之都”,確保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始終走在前列。

  7月5日,央視《天下財經》《經濟新聞聯播》兩(liang) 次聚焦徐工“全球第一鑽”。西堠門公鐵兩(liang) 用大橋是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鐵兩(liang) 用跨海大橋,跨越浙江舟山境內(nei) 的西堠門水道,這裏水深流急,環境及施工條件惡劣。鏡頭中,徐工XR1600E巍峨聳立於(yu) 江麵鑽孔平台,不懼複雜海洋環境下“深水、裸岩、6.3m超大直徑”鑽孔挑戰,正在向海床下的岩石霸氣開鑽。

  “啃下了工程中最硬的骨頭。”施工項目部負責人說,“XR1600E僅(jin) 用不到3天時間,鑽深近90m,效率超群,率先完成了用於(yu) 下放8米直徑護筒的鑽孔施工,為(wei) 後續超大直徑樁成孔施工打下良好基礎。”

  “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mai) 不來的,必須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創新”,期望囑托,徐工集團始終牢記在心。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徐工全麵推行原創性、引領性正向研發模式,超前布局前沿技術、核心產(chan) 品、核心零部件發展規劃和發展路徑;快速推進創新體(ti) 係變革從(cong) 規劃到落地,徐工啟動“1+6+N”研發體(ti) 係變革,初步構建了由徐工研究總院牽總、六大專(zhuan) 業(ye) 研究院與(yu) 各產(chan) 業(ye) 研發機構協同的技術創新研發體(ti) 係,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工程機械研究總院,形成建設世界一流企業(ye) 最大的動力支撐;聚焦“卡脖子”領域,徐工加快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推動高端核心零部件早日實現國產(chan) 化,牢牢占據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高端,成為(wei) 原創技術的“策源地”,截至2023年4月,擁有有效授權專(zhuan) 利10113,其中發明2653件,國際專(zhuan) 利198件;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ti) 係,徐工按照國家級創新平台建設標準,持續打造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匯智創新中心ACMIC”,促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的“高精尖缺”人才,著力培養(yang) 行業(ye) 高端領軍(jun) 人才隊伍,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

  智能化

  7月20日,在國家工程機械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徐州)創新發展大會(hui) 上,徐工集團和IBM簽署戰略合作協議,IBM將長期為(wei) 徐工“智改數轉”項目提供專(zhuan) 業(ye) 的顧問資源和技術服務。

  今年5月,徐工經過公開招投標選定IBM完成《徐工智改數轉戰略規劃谘詢項目》並簽訂合同,項目內(nei) 容涉及六經(研發與(yu) 創新管理、供應鏈管理、製造與(yu) 質量管理、營銷與(yu) 服務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六緯(集團管控、國際化管控、經營管理體(ti) 係、流程管理體(ti) 係、數據治理體(ti) 係、數字化平台體(ti) 係)的專(zhuan) 業(ye) 領域,此項目是徐工智改數轉的頂層設計項目。

  徐工牽手IBM,表明徐工已經下定決(jue) 心,在全球行業(ye) 的窗口期衝(chong) 鋒“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以此全麵開啟建設世界一流企業(ye) 的新征程。

  距此次徐工和IBM簽約的一個(ge) 半月前,徐工集團在6月5日召開“智改數轉”項目啟動大會(hui) ,“智改數轉”成為(wei) 徐工的“董事長一號工程”。徐工集團、徐工機械董事長、黨(dang) 委書(shu) 記楊東(dong) 升提出,時代要求徐工不僅(jin) 要回答好“數字化”的這道必答題,更要讓徐工“搶答”出行業(ye) 最好成績。

  早在2014年,徐工集團就快人一步,提前布局“智改數轉”。近年來,徐工不斷加強數字化建設投入,持續穩固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數字化“底盤”,助力智能製造轉型升級。以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為(wei) 例,目前已經建立由10條智能產(chan) 線組成的4個(ge) 智能車間,建成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平台和中央集控指揮中心,關(guan) 鍵設備數控化率100%,以數據驅動研發端、製造端、市場端的業(ye) 務協同。效果十分顯著,設備綜合利用率提升53%,研發周期縮短32.6%,生產(chan) 效率提升39.1%,運營成本下降21.4%。

  “智改數轉”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重要引擎,是創新商業(ye) 模式的有效抓手,是實現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高位發展,“數智”先行,徐工用智能製造實現“數物互聯”,洞察產(chan) 業(ye) 發展的戰略機遇,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釋放強大潛能。

  綠色化

  綠色化和數字化一樣,是徐工變革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日,一季度新能源重卡銷量榜單新鮮出爐,徐工新能源重卡成績亮眼,2023年累計市場份額超1/5,以1001台的累計銷量高居行業(ye) 第一,徐工汽車也是行業(ye) 新能源重卡唯一破千企業(ye) 。在細分領域,徐工新能源牽引車、自卸車、攪拌車多點開花,收獲多個(ge) 單項銷量冠軍(jun) 。

  成績可喜的背後是徐工新能源領跑市場的實力。

  徐工汽車最早布局新能源商用車產(chan) 業(ye) ,強力打造了中國首台換電重卡、中國首台百噸級純電動礦卡。目前,徐工新能源重卡保有量國內(nei) 最多,新能源換電重卡銷量全國最高,新能源重卡出口訂單全球最大。徐工新能源用實力獲得了行業(ye) 、客戶的認可。

  低碳轉型,徐工一直在路上。

  徐工深入挖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應用潛力,有序實施用能結構低碳轉型;堅持數字技術與(yu) 製造業(ye) 的深度融合應用,打造5G智慧工業(ye) 園。

  優(you) 化焊接、塗裝工藝及裝備,徐工強化煙塵、VOCs、固廢處置,持續推進製造過程綠色化,建成多家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全麵布局新能源產(chan) 品研發及產(chan) 業(ye) 化,打造無人智礦、道路機械無人化施工等示範場景,逐步形成行業(ye) 領先的新能源、低碳產(chan) 品集群;深化工程機械再製造技術研發及推廣,助力產(chan) 品生命周期降碳,支撐徐州“無廢城市”試點建設。

  同時,作為(wei) 製造業(ye) 鏈條上的核心企業(ye) ,徐工將綠色管理在整個(ge) 鏈條上縱向延伸,通過綠色引領、綠色采購,拉動上遊企業(ye) 進行綠色改造,嚴(yan) 把供應商綠色關(guan) 卡,倒逼上遊供方開展綠色工藝及綠色精益製造,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優(you) 化成本,提高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獲得工信部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ye) 稱號。

  未來,徐工將在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引領下,在產(chan) 品服務的全生命周期內(nei) ,聚力攻關(guan) 綠色低碳核心技術與(yu) 裝備,建立完善地綠色製造和綠色供應鏈體(ti) 係,推進工程機械綠色產(chan) 品、綠色裝備、綠色製造、綠色施工、綠色服務全麵發展,做企業(ye) 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做行業(ye) 可持續發展的引領者,做國家“雙碳”戰略的踐行者,做世界綠色美好家園的守護者。

  服務化

  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e) 正從(cong) 以成本優(you) 勢為(wei) 基礎的中低附加值產(chan) 品,向以技術和服務為(wei) 基礎的高附加值產(chan) 品過渡。徐工集團如何通過數字化、服務化轉型,打造全球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

  從(cong) 賣產(chan) 品到賣服務,徐工正在推進高端製造業(ye) 與(yu) 服務業(ye) 相融合。

  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國家的重大決(jue) 策。徐工集團始終牢記總書(shu) 記視察時提出的“瞄準國際標準提高發展水平,促進產(chan) 業(ye) 邁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的期望囑托,加快營銷體(ti) 係變革,強化頂層設計和區域布局,推動渠道整合優(you) 化、營銷體(ti) 係能力提升,搭建產(chan) 品線協同平台,持續完善國內(nei) 營銷網絡,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搭建業(ye) 務中台、數據穿透管理、強控業(ye) 務風險,持續鞏固國內(nei) 第一優(you) 勢。

  著力推動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深度融合,徐工加快落地“研產(chan) 供銷服融”全價(jia) 值鏈體(ti) 係建設,挖掘競爭(zheng) 差異點和價(jia) 值創造點,向微笑曲線兩(liang) 端延伸,為(wei) 客戶提供一站式的係統集成服務、總承包運營、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增強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聯動效應,形成多形態互動融合的發展新模式。

  自主研發的“徐工漢雲(yun)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連續四年獲評國家雙跨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連接全球設備超140多萬(wan) 台,成功賦能裝備製造、建築施工、新能源、教育等80多個(ge) 行業(ye) ,“徐工指數”為(wei) 國家和地方政策製定提供了重要參考。江蘇省委書(shu) 記信長星5月6日在徐工調研時充分認可並勉勵:作為(wei) 江蘇工業(ye) 互聯網行業(ye) 代表企業(ye) ,徐工漢雲(yun) 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賦能賦智賦值作用,推動江蘇乃至全國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

  國際化

  國際化是徐工穿越行業(ye) 周期、打造百年老店、建成世界一流企業(ye) 的必由之路。

  作為(wei)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e) 的領軍(jun) 企業(ye) ,徐工集團有著80年的悠久曆史,不僅(jin) 積澱了深厚的大器文化,也鍛造了雄厚的產(chan) 業(ye) 基礎,經營規模連續3年過千億(yi) 元,也是唯一連續三年躋身全球行業(ye) 前三甲的中國工程機械製造商。

  今年,徐工國際化大事不斷——

  5月16日至22日,第五屆徐工國際客戶節上,來自五大洲的1000多名海外客商沉浸式感受“兩(liang) 漢文化發源地”和現代“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現場千噸級、大噸位新品、海內(nei) 外批量訂單交付發車,投身“一帶一路”等全球重點工程建設;今年,徐工先後受邀亮相美國、印度、澳大利亞(ya) 等國際工程機械展會(hui) 和第十四屆國際基建論壇,憑借過硬產(chan) 品持續閃耀國際舞台……

  談及徐工全球化發展,楊東(dong) 升表示,徐工的全球化就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e) 全球化發展的一個(ge) 縮影。作為(wei) 充分競爭(zheng) 的行業(ye)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e) 經過近40年的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艱難曲折、但又碩果累累的國際化之路。

  楊東(dong) 升指出,工程機械的全球化發展可以分為(wei) “走出去”“走進去”和“走上去”三個(ge) 階段。當前,徐工已經由最初貿易出口的“走出去”階段,進入到深耕本地化的“走進去”階段,並加速向“走上去”階段邁進。

  如今,徐工已經形成了產(chan) 品出口、海外建廠、跨國並購和全球協同研發“四位一體(ti) ”的國際化發展模式,擁有近40家海外子公司和330家海外經銷商,產(chan) 品出口到19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覆蓋“一帶一路”沿線95%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和高端市場的開拓。

  數字是最好的注腳。今年一季度,徐工海外市場大幅增長。實現國際化收入108億(yi) 元,國際化收入增長超50%、同比提升17個(ge) 百分點,創下單季度曆史最高紀錄,國際化收入占營業(ye) 收入45%,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

  “這十年,我們(men) 經曆了連續五年行業(ye) 下滑的低穀寒冬期,吹響攀登全球工程機械產(chan) 業(ye) 珠峰的號角,目前進入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楊東(dong) 升介紹,通過不斷地改革創新和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徐工已進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產(chan) 業(ye) “五化”轉型升級的發展新時期,成功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行業(ye) 第一陣營,積攢了豐(feng) 厚經驗。

  目前,徐工起重機械、移動式起重機、水平定向鑽持續保持全球第一,13類主機居國內(nei) 行業(ye) 第一。徐工機械整體(ti) 上市後的首份年報披露,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ye) 收入938.17億(yi) 元,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43.07億(yi) 元,營業(ye) 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在國內(nei) 均列行業(ye) 第一。(中國日報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