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鳥中大熊貓”十六載 江西龍虎山中有個“鴨司令”
中新網鷹潭8月4日電 (熊錦陽)在江西省龍虎山上清鎮,有一位“鴨司令”,不論嚴(yan) 寒,不懼風雨,他總是晨星而去,戴月而歸,一個(ge) 人默默行走在山林之間,守護著這裏的青山綠水。十六年來,他嗬護著被譽為(wei) “鳥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先後換了9台相機,拍攝了20多萬(wan) 張照片、1萬(wan) 多個(ge) G的視頻,為(wei) 中華秋沙鴨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他就是全國“最美護林員”、龍虎山景區上清鎮護林員肖冬樣。
中華秋沙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wei) “鳥中大熊貓”。每年3月末、4月初,中華秋沙鴨飛回北方,度過半年多的繁殖期後,於(yu) 10月底南遷,在我國南方越冬,江西、湖南等地有較大種群數量分布。
2004年,肖冬樣成為(wei) 龍虎山景區上清鎮的一名護林員,2007年,中華秋沙鴨首次現身龍虎山景區瀘溪河,也是從(cong) 那時起,巡護中華秋沙鴨的任務落在了他的身上。
“最開始我還分不清各類候鳥的區別,也不會(hui) 使用相機,就是憑著興(xing) 趣記錄一下。”肖冬樣告訴記者,隨著越來越多的專(zhuan) 家親(qin) 臨(lin) 研究,他學習(xi) 到的相關(guan) 知識也越來越多,“16年來,我每年都要和中華秋沙鴨打交道,對中華秋沙鴨在龍虎山的越冬種群習(xi) 性也算是了如指掌,當地的村民們(men) 都親(qin) 切地稱我為(wei) ‘鴨司令’。”
每年冬季,中華秋沙鴨都會(hui) 來龍虎山棲息越冬,但是它們(men) 的棲息點往往位於(yu) 遠離人煙的山中,這使拍攝中華秋沙鴨的一手資料變得十分困難。“到了冬天,淩晨四五點我就要起床,帶著相機、三腳架這些設備先騎半個(ge) 小時電動車,然後沿著鐵路走半個(ge) 小時,再撐竹筏過河,最後還得穿越一段山林,如此才能來到秋沙鴨棲息點。”肖冬樣說。
中華秋沙鴨的警惕性十分高,為(wei) 了能夠近距離觀察拍攝,詳細記錄中華秋沙鴨的活動情況,肖冬樣每年都得提前做好準備。“每年10月初,我就會(hui) 準備觀測點的設置,平時就要用柴刀開辟出路徑,接著選擇好適合的位置布置偽(wei) 裝網,一般都會(hui) 設置十幾處,等來年中華秋沙鴨全部返程後我再全部回收,確保在觀測途中不驚動中華秋沙鴨。”肖冬樣說,為(wei) 了確保記錄的完整性,在中華秋沙鴨還未來到棲息點時,他就要提前潛伏在偽(wei) 裝網中,一待就是十幾個(ge) 小時,“早上出發時我就會(hui) 準備好水和中午吃的幹糧,這樣就不需要回家,能節省出更多時間觀察。”
在中華秋沙鴨離開後,肖冬樣就會(hui) 在瀘溪河沿線開展護魚行動,打擊非法捕魚、維護河岸植被,保障越冬中華秋沙鴨的食物來源和棲身場所。“護林主要是護林防火,然後還得保護棲息點兩(liang) 岸的植被,以及河裏的魚群數量。隻有生態環境好,越冬食物充足,秋沙鴨下半年才會(hui) 繼續過來,才能留得住。”
如今,在龍虎山瀘溪河畔,每年來此越冬的中華秋沙鴨數量穩定在了80隻左右,最多時可達上百隻,已成了中華秋沙鴨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每年我都非常期待它們(men) 來這裏過冬,這麽(me) 多年的相處陪伴,它們(men) 早已是我特殊的‘家人’。我會(hui) 一直守護好中華秋沙鴨,也守護好龍虎山的綠水青山。”肖冬樣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