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套路頻出,如何為工友戴上“反詐安全帽”?
電信詐騙套路頻出,如何為(wei) 工友戴上“反詐安全帽”?
律師提醒,守住工友“錢袋子”需要防打結合,反詐宣傳(chuan) 應創新形式以深入人心
閱讀提示
幫辦貸款或解決(jue) 征信問題、幫助子女上學、網絡交友、中介介紹工作……這些詐騙套路對務工群體(ti) 有極強的針對性,讓他們(men) 防不勝防。業(ye) 內(nei) 人士提醒,務工者要提高反詐意識,做到未知鏈接不要點、陌生來電不輕信、個(ge) 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
如今,越來越多外來務工群體(ti) 利用網絡進行求職、消遣。與(yu) 此同時,電信詐騙手法從(cong) 電話、短信等傳(chuan) 統電信手段向互聯網領域快速發展,務工群體(ti) 因防範意識不足往往容易上當受騙。如何揭穿新套路,幫助他們(men) 守住“錢袋子”?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新套路讓人防不勝防
“您好,我是平台金融客服,您曾有過網貸記錄,需關(guan) 閉‘白條’功能,否則將影響您的個(ge) 人征信……”日前,中建五局協同創新項目的工人小劉接到一通讓他至今都懊惱不已的電話。
小劉回憶,接到電話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早在去年就還完了網貸,怎麽(me) 還會(hui) 有影響?但隨著“客服”將他的相關(guan) 信息說出後,他便深信不疑,一步一步按照操作指示,通過手機銀行向對方轉了1萬(wan) 元。“第二天,我越想越不對勁,經項目管理人員一提醒,我才確信是上當了,便報了警。”
今年40歲的張師傅是中鐵建工集團明月湖雲(yun) 上山麓科創基地項目的鑽工。今年4月初,他曾在網上谘詢了關(guan) 於(yu)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升學的問題,並與(yu) “顧問”互相添加了好友。6月20日,這名“顧問”稱可以幫其小孩通過名校的招生考試,需要6000元的報名費及培訓費。
“如果不是對方催促地太急,我一點都沒有懷疑他是騙子。”當對方表現得急不可耐後,他才想起項目部請銀行的工作人員給他們(men) 科普反詐知識時提到的“不要隨便給陌生人轉賬”的提醒。
類似的案例不在少數。綜合多名受訪者的經曆,記者發現,目前外來務工群體(ti) 遇到的詐騙新套路主要包括:幫辦貸款或解決(jue) 征信問題、幫助子女上學、網絡交友以及中介介紹工作等,這些套路對務工群體(ti) 有極強的針對性,讓他們(men) 防不勝防。
防騙意識亟待提高
外來務工群體(ti) 緣何成為(wei) 受騙重災區?在中建五局三公司西南分公司副總經理謝豐(feng) 看來,這是由於(yu) 該群體(ti) 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信息獲取渠道較窄、信息鑒別能力較弱、娛樂(le) 消遣方式單一。
“建築工地作為(wei) 務工群體(ti) 的聚集地之一,如何更好為(wei) 工友戴上‘反詐安全帽’,尤為(wei) 考驗工地的管理水平。”謝豐(feng) 說,進行反詐宣講、張貼反詐標語等盡管看起來老生常談、沒有新意,但卻能起到提醒大多數人的效果。
“守住個(ge) 人信息,遠離詐騙陷阱;勿信天上掉餡餅,警惕詐騙保安全……”這是張貼在中建五局安裝公司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施工現場的宣傳(chuan) 標語。項目副經理薛明告訴記者,這些標語是工人集體(ti) 建議後張貼上牆的。
此前,該項目一位勞務工人刷視頻時,發現了某條刷單賺外快的信息,點進去後,添加了一位“雇主”,在對方誘導下充值1000元進行刷單做任務,在完成後得到100元返利。該工人嚐到甜頭後,便繼續充錢,直到充值了5000元,卻仍未得返利後,才意識到上當了。
“這個(ge) 發生在身邊的案例,也成了項目反詐宣傳(chuan) 的經典案例。”薛明說。
記者了解到,在年初、年尾農(nong) 民工外出、返鄉(xiang) 之際,重慶司法部門、金融機構、街道社區等也紛紛行動起來,利用線上、線下的傳(chuan) 播媒介製作反詐視頻、發放反詐手冊(ce) 、組織反詐宣講等,給農(nong) 民工群體(ti) 戴好“反詐安全帽”。
反詐宣傳(chuan) 尚需入“心門”
“其實,項目幾乎每個(ge) 月都有反詐宣傳(chuan) ,還請民警到工地講座,但總覺得詐騙離我很遠,就沒有在意,誰知道吃了個(ge) 大虧(kui) 。”小劉說。
在北京德恒(重慶)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建看來,要守護好務工群體(ti) 的“錢袋子”需要防打結合,尤其是在預防方麵,需要創新形式讓反詐宣傳(chuan) 深入他們(men) 的“心門”。
李建表示,當務工者遭遇求職等詐騙後,維權成本很高,很多時候隻能“自認倒黴”。因求職被詐騙後,維權渠道一般有兩(liang) 個(ge) ,即申請勞動監察或勞動仲裁,但這兩(liang) 項的操作周期通常較長,需要4~6個(ge) 月,甚至拖到一年以上,還可能麵臨(lin) 缺乏有力證據致使敗訴。“因此,如何想方設法讓反詐宣傳(chuan) 深入人心就變得尤為(wei) 重要。”李建說。
今年6月,在中鐵建工集團重慶東(dong) 站項目的農(nong) 民工夜校裏,50餘(yu) 名工友沉浸式體(ti) 驗了一堂反詐課。當天,該項目相關(guan) 負責人現場隨機挑選了兩(liang) 名工人,利用社交平台向他們(men) 推送諸如投資返現、提供高薪工作等信息,並模擬騙子給他們(men) 打電話。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這是一次反詐宣傳(chuan) 活動,我大概率會(hui) 上當。”該項目多名工人坦言,當騙子抓住了他們(men) “想多賺錢”的心理後,就算不太相信,也會(hui) 選擇點擊鏈接,進去看一看。
“去年8月,我們(men) 啟動了‘進城務工者生活適應技能提升專(zhuan) 項行動’,同時也普及反詐內(nei) 容。”謝豐(feng) 表示,把反詐宣傳(chuan) 與(yu) 技能培訓相結合,既能讓務工群體(ti) 的“錢袋子”鼓起來,也能讓“錢袋子”穩起來。
謝豐(feng) 還表示,守護好工友們(men) 的“錢袋子”,需要政府、企業(ye) 和個(ge) 人三方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健全相關(guan) 法規法律,嚴(yan) 厲打擊網絡詐騙行為(wei) ,提高行騙成本,營造良好社會(hui) 環境;其次,項目工地在加強反詐宣傳(chuan) 的同時,還應關(guan) 注工友的業(ye) 餘(yu) 生活,多組織開展農(nong) 民工夜校等各類活動,不給騙子可乘之機;最後,務工者應提高反詐意識,做到未知鏈接不要點、陌生來電不輕信、個(ge) 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本報記者 李國(來源: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