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做好

發布時間:2023-08-04 16:12:00來源: 人民日報

  大美中國,江山如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日在四川考察時強調:“抓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搭建好製度框架,抓好製度執行,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鞏固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四川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補給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地區,要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做好。”返京途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陝西漢中考察時強調:“努力建設環境優(you) 美、綠色低碳、宜居宜遊的生態城市。”

  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把建設美麗(li) 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突出位置”“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這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四川考察並於(yu) 返京途中在陝西漢中考察,再次傳(chuan) 遞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信號。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新征程上,各地區各部門真抓實幹、擔當作為(wei) ,奮力譜寫(xie)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劍門蜀道,古柏林立,綠意盎然。

  7月25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考察了翠雲(yun) 廊。這裏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驛道古柏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聽取古蜀道發展曆程、翠雲(yun) 廊整體(ti) 情況介紹,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長勢,詳細詢問曆史上植柏護柏情況。

  翠雲(yun) 廊現有古樹20973株,其中自秦漢以來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柏達20391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劍閣縣執行嚴(yan) 格的保護古樹製度,實施“一樹一檔”掛牌保護、“一樹一人”日常巡護、“一樹一策”科學救護等措施,讓每一棵古樹得到良好保護。“我們(men) 要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把翠雲(yun) 廊古柏群保護好、發展好、合理利用好,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好古柏,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努力把劍閣縣建設成為(wei)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範縣。”劍閣縣委書(shu) 記楊祖斌表示。

  天漢濕地公園,碧波蕩漾,草木繁茂。

  7月29日,在返京途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了地處漢江漢中城區段的天漢濕地公園,稱讚這裏是市民“幸福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漢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匯集區和供給地,保護好這一區域的濕地資源責任重大、意義(yi) 深遠。

  天漢濕地公園曾是一片砂石荒灘,經過整治建設,如今美景如畫,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休閑健身的重要場所。濕地公園依托漢江而建,漢江是長江最大支流,近年來漢江漢中段水質持續保持優(you) 良。“我們(men) 要認真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履行好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職責使命。”漢中市水利局幹部劉庭均說。

  看山,看水,看樹,看林……步履不停,思慮深長。對“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直看得很重。

  從(cong) 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xiang) ,從(cong) 黃土高坡到東(dong) 南沿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到哪裏,就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講到哪裏,對“國之大者”念茲(zi) 在茲(zi) ,傾(qing) 注巨大心血。

  在“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li) 中國是其中一個(ge) 。這“五個(ge) 一”,體(ti) 現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體(ti) 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四川省宜賓市三江匯流處,岸邊牆上,一行字十分醒目。長江、金沙江、岷江在宜賓市主城區交匯,經過多年持續整治,三江六岸的岸線更美了,變成了人民群眾(zhong) 喜愛的親(qin) 水岸線公園。

  去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宜賓市三江口考察時指出,四川地處長江上遊,要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遊意識,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

  四川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2022年,四川省203個(ge) 國考斷麵水質優(you) 良率達99.5%,創近20年來最好水平。

  大江奔流,生機勃發。2022年,長江流域國控斷麵優(you) 良水質比例達98.1%,比2015年上升16.3個(ge) 百分點,長江幹流連續3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55.98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比重提高至46.5%。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新時代十年來,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全黨(dang) 全社會(hui) 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係列開創性工作,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搭建好製度框架,抓好製度執行,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考察翠雲(yun) 廊時指出,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夠延續得這麽(me) 久、保護得這麽(me) 好,得益於(yu) 明代開始頒布實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製度,一直沿襲至今、相習(xi) 成風,更得益於(yu) 當地百姓世代共同守護。這啟示我們(men) ,抓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搭建好製度框架,抓好製度執行,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鞏固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既狠抓外部約束,又注重內(nei) 生動力。

  “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實踐經驗,分析當前麵臨(lin) 的新情況新問題,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正確處理幾個(ge) 重大關(guan) 係。”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ge) 重大關(guan) 係,其中之一是“外部約束和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係”,“要始終堅持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同時要激發起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

  把製度建設作為(wei)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加快製度創新,增加製度供給,完善製度配套,強化製度執行,讓製度成為(wei) 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同時不斷引導擴大公眾(zhong) 參與(yu) ,推動形成人人關(guan) 心、支持、參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hui) 氛圍,形成齊心協力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良好局麵,鞏固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強調:“建設美麗(li) 中國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必須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加強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麵領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係列重大戰略部署,引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當前,地方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正抓緊研究製定地方黨(dang) 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製,建立覆蓋全麵、權責一致、獎懲分明、環環相扣的責任體(ti) 係。相關(guan) 部門認真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清單,強化分工負責,加強協調聯動,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新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謀劃開展,將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作用,緊盯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重點任務,推動被督察對象切實扛起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政治責任。

  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ti) 係日益嚴(yan) 密。

  今年4月26日,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表決(jue) 通過,即將於(yu) 9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對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促進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yi) ,為(wei) 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提供了法治保障。”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歐陽誌雲(yun) 表示。

  進入新時代,我國製定修訂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法、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等多部法律,形成了覆蓋全麵、務實管用、嚴(yan) 格嚴(yan) 厲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ti) 係。立法力度之大、執法尺度之嚴(yan) 、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

  生態文明建設體(ti) 製機製不斷完善。

  拿上撈竿、夾子、垃圾袋等裝備,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望江街道的民間河長胡福慶,一大清早就開始了一天的巡河。2014年至今,胡福慶一直堅持巡查河道,清理河道兩(liang) 側(ce) 垃圾,監督水體(ti) 環境質量,“河水清了,環境好了,老百姓的生活就更美好。”水有人治,責有人擔。全國省市縣鄉(xiang) 設立四級河湖長30多萬(wan) 名,村級河湖長(含巡、護河員)達90多萬(wan) 名。

  從(cong) 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到推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從(cong) 建立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製度,到實施河湖長製、林長製……數十項改革方案接連實施,產(chan) 權清晰、多元參與(yu) 、激勵約束並重、係統完整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逐步構建。

  把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

  “通過與(yu)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hui) 聯合主辦的‘指尖上的環保’公益活動,我們(men) 的蔚藍地圖收集到150萬(wan) 張反映空氣質量變化的照片,從(cong) 中可以看到,美麗(li) 中國‘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態環境部聘請的“特邀觀察員”、環保社會(hui) 組織公眾(zhong) 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jun) 說。

  “光盤”行動、垃圾分類、植綠護綠、節水節電……目前,全國環境保護類誌願服務項目超過130萬(wan) 個(ge) ,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逐步成為(wei) 新風尚。

  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全麵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dang) 的中心任務,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nei) 涵和本質要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把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貫穿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方麵全過程,深入推進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領域、發展質量變革,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dang) 的使命任務:“從(cong) 現在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

  在聽取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要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yang) 生息”“要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各地區各部門幹部群眾(zhong) 表示,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之一,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做到三個(ge) “牢牢把握”,必須努力譜寫(xie)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有力推進。

  黃河“幾字彎”頂部的烏(wu) 梁素海,天藍水碧,水鳥翔集。地處內(nei) 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wu) 拉特前旗境內(nei) 的烏(wu) 梁素海,由單純“治湖泊”向係統“治流域”轉變,湖區整體(ti) 水質已由劣Ⅴ類提高到Ⅴ類,湖心斷麵水質達到了Ⅳ類。“我們(men) 要積極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烏(wu) 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為(wei) 生命共同體(ti) ,統籌推進全流域全要素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走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巴彥淖爾市委書(shu) 記賀偉(wei) 華表示。

  2016年以來,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在重點地區,支持了44個(ge)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涉及27個(ge) 省份。中央財政已累計投入獎補資金近800億(yi) 元,完成生態保護修複麵積超過500萬(wan) 公頃。

  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加快建立。

  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區高山冰川蔚為(wei) 壯觀,黃河源頭湖泊星羅棋布,瀾滄江源頭峽穀兩(liang) 岸風光無限……青海打破“九龍治水”舊格局,建立了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為(wei) 龍頭、管委會(hui) 為(wei) 支撐、保護站為(wei) 基地、輻射到村的新型生態保護管理體(ti) 製。“我們(men) 要在保持自然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持續發力,以忠誠和擔當守護好三江源頭,守護好‘中華水塔’。”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孫立軍(jun) 說。

  我國已正式設立三江源、東(dong) 北虎豹、大熊貓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麵積達23萬(wan) 平方公裏,正推動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體(ti) 係,將陸續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約占陸域國土麵積的10%。

  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持續深入開展。

  江西省上栗縣橋頭村,河水越來越清澈,河邊垂釣者也越來越多。以前,700多戶村民的生活汙水、養(yang) 殖廢水大多直排。“我們(men) 科學劃定養(yang) 殖區,用管道把每戶的汙水引入化糞池、沉澱池淨化處理,再用來澆灌草場、果園和菜園,實現了一泓清水入萍水河。下一步要持續努力,保護清水綠岸。”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何慕峰說。

  加快推動出台《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堅持水資源保障、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複“三水統籌”,把新汙染物治理作為(wei) 國家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大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強調:“把建設美麗(li) 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xiang) 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li) 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我們(men) 將堅定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確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guan) 係、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guan) 係、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的關(guan) 係、外部約束和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係、‘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guan) 係,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

  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幹才能夢想成真。從(cong) 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從(cong) 著力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從(cong) 守牢美麗(li) 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到健全美麗(li) 中國建設保障體(ti) 係,美麗(li) 中國建設在神州大地全麵推進,正不斷繪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本報記者 劉 毅 寇江澤 李紅梅 本報記者王明峰、龔仕建、張棖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