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浙江湖州:20年的生態實踐 綠滿生金
中新網湖州8月13日電(胡豐(feng) 盛)八月,南太湖畔,升騰的不隻是熱度,還有一個(ge) 高規格的主場活動——全國首個(ge) “生態日”。
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決(jue) 定,將8月15日設立為(wei) 全國生態日。今年8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hui) 同中央宣傳(chuan) 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省湖州市舉(ju) 辦首個(ge) 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
為(wei) 什麽(me) 是湖州?從(cong)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到舉(ju) 辦首個(ge) 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湖州的生態理念何以領先全國?
8月,在“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浙江生態省建設20周年之際,記者走進浙江湖州進行采訪,試圖解碼這個(ge) 地方蝶變的道路。
確立縣域生態日 打好“金招牌”
位於(yu) 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南岸的湖州,是太湖流域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與(yu) 太湖沿岸其他城市不同,借生態之力,湖州走上了一條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生態保護相促進的發展之路,成為(wei) 享譽全國的生態樣板城市。
轉折的起點,要追溯到2003年9月13日。
這一日,湖州安吉十三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決(jue) 定把每年的3月25日定為(wei) “生態日”,這是湖州設立的首個(ge) “生態日”。
1997年,國務院針對太湖流域治理製定“零點行動”方案,即至1999年1月1日零點,太湖流域工業(ye) 企業(ye) 汙水必須達標排放。彼時安吉作為(wei) 太湖和黃浦江的主要源頭,在遭遇成長煩惱之後,首次提出“生態立縣”發展思路,先後關(guan) 閉33家汙染企業(ye) ,拆除有30年造紙曆史的安吉老石坎造紙廠的製漿生產(chan) 線。
在生態建設中,安吉逐漸意識到,迫切需要設計一個(ge) 平台和載體(ti) ,來有效引導群眾(zhong) 生態理念——“生態日”由此誕生。
溯源“生態日”,還有一個(ge) 重要起始點。2003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hui) 係統地闡釋了浙江發展的八個(ge) 優(you) 勢,提出了指向未來的八項舉(ju) 措——“八八戰略”。其中,“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you) 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作為(wei) 重要一條正式提出。
科學的理論一旦指導實踐,就會(hui) 產(chan) 生巨大的力量。此後不久,安吉成為(wei) “兩(liang) 山”理念的誕生地。“兩(liang) 山”理念堅定了安吉以及湖州走生態發展之路的自信。
在浙江建設生態省的大背景下,2006年,安吉被命名為(wei) 首個(ge) “國家生態縣”。同時,借助“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契機,安吉在率先提出建設“中國美麗(li) 鄉(xiang) 村”,由此成為(wei) 中國美麗(li) 鄉(xiang) 村發源地。2012年,安吉成為(wei) 中國第一個(ge) 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縣域。
2015年,湖州市人大常委會(hui) 把每年的8月15日確定為(wei) “生態文明日”,把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發展優(you) 勢。
“湖州20年的發展曆程,就是堅持以‘兩(liang) 山’理念為(wei) 指引,走出了‘生態美、產(chan) 業(ye) 綠、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路子。”中共湖州市委書(shu) 記陳浩說,湖州將錨定建設“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的定位,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讓綠色成為(wei) 湖州發展最動人的底色,繪就‘在湖州看見美麗(li) 中國’的幸福圖景。”
20年時間,從(cong) 一縣到一省再到一國,生態理念凝聚成共識,“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xie) 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章程》。
保護生態資源 捧好“金飯碗”
“三萬(wan) 六千傾(qing) 、周圍八百裏”的太湖,是上海和杭嘉湖、蘇錫常地區最重要的水源,堪稱“長三角之肺”。作為(wei) 太湖主要的水源地,湖州承擔著“一溪清水入太湖”的使命。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南太湖之濱,煙波浩渺,帆影點點,一撥撥遊客打卡拍照、品嚐湖鮮。與(yu) 餘(yu) 村的“青山”一樣,經過多年治理,這片一度藍藻頻發的“綠水”再現了旖旎的風光。
“現在,我們(men) 的目標是‘不向太湖排一滴汙水’。”南太湖新區治水辦主任劉新成對中新網記者,湖州入太湖水質已連續14年保持Ⅲ類水以上。
“南太湖蝶變”的背後,折射的是對湖州由“工業(ye) 立市”的發展向“生態立市”戰略性轉折。2007年3月,湖州第六次黨(dang) 代會(hui) “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的城市定位,拉開南太湖治理保護的序幕。
在南太湖新區漁人碼頭生態聯勤警務站,整個(ge) 太湖沿岸的水生態環境相關(guan) 情況,在數字大屏上一目了然。
通過這塊大屏,劉新成每天都會(hui) 觀察太湖沿岸水質、入河排水口情況。“通過漁政、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執法,我們(men) 構建了‘人防’‘技防’相結合、‘水上’‘岸上’相呼應的水生態立體(ti) 防護體(ti) 係。”劉新成說。
治水之外,產(chan) 業(ye) 的“破舊立新”是湖州的一道必答題。
湖州長興(xing) ,一個(ge) 長達35公裏的全封閉、全架空、耐高溫、無汙染的“全電物流”項目,讓附近鄉(xiang) 村重現了綠水青山。“我們(men) 讓水泥熟料從(cong) ‘地上跑’改為(wei) ‘天上走’,有效減少揚塵、噪音和尾氣汙染,每年可運輸熟料1200萬(wan) 噸,減少往返運輸車輛月100萬(wan) 次,節約碳排放約1萬(wan) 噸,降低運輸成本1.35億(yi) 元。”國網湖州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盧峰說。
作為(wei) “電池之鄉(xiang) ”,長興(xing) 巧借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引進百萬(wan) 度電級別的儲(chu) 能電站——“和平共儲(chu) ”項目,它就像是一個(ge) 巨大的電能“水庫”,一次充放電可以實現100萬(wan) 度電,滿足8萬(wan) 戶居民一天的普通電量。
同樣,生態理念的成果轉化,也要落實到企業(ye) 主體(ti) 上的綠色轉型中。國內(nei) 兒(er) 童學習(xi) 座椅的產(chan) 業(ye) 龍頭——護童科技正在打造“零碳工廠”。該企業(ye) 10萬(wan) 多平方米的廠房頂上,安裝了太陽能光伏板,同時通過對生產(chan) 線進行節能改造,使得注塑機的用電能耗下降了30%。“通過一係列降本增效措施,企業(ye) 實現了用能的自給自足,全年能夠降低成本10%以上,效益增加5%以上。”護童副總經理李衛兵說。
湖州在“破立”之間逐漸找到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之路。
生態文明的本質,在於(yu) 把生態資源優(you) 勢持續轉化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優(you) 勢,如今,在湖州,新能源汽車、半導體(ti) 及光電、生物醫藥等8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業(ye) 園區5個(ge) ,數量居浙江省第1位。
發展生態經濟 用好“金鑰匙”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代詩人張誌和描繪的西塞山就位於(yu) 這裏。由於(yu) 盛產(chan) 青岡(gang) 石料,過去這裏開辦的25座石礦,讓魚類幾乎絕跡。
而今,妙西轉型生態旅遊業(ye) ,白鷺飛、桃花開的美景得以再現,遊客又在這裏找到了“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
作為(wei) 鄉(xiang) 村度假、學術交流、藝術展覽及自然教育等活動的主要接待載體(ti) ,廿舍度假村——將藝術、學術、教育、度假融為(wei) 一體(ti) ,獲評“院士之家”的美譽。
“星星是帶我們(men) 指路的一個(ge) 終點”“青蛙還在叫,它還在催我們(men) 去酒店”“蟋蟀在那裏,你聽,在那裏‘吱吱’”“我不怕,不怕黑夜了”這是廿舍度假村組織的“霞幕山探索隊”隊員用設備記錄下來的小朋友原聲。
負責人胡敏君說,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環境,廿舍打造“度假+研學”的教育體(ti) 驗,已經舉(ju) 辦了195場次主題活動,參與(yu) 人數超過3000餘(yu) 人。他們(men) 編寫(xie) 的《霞幕山生物多樣性手冊(ce) 》,共記錄到維管束植物207種,兩(liang) 棲類10種,鱗翅目37種,鳥類37種,其中包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接近受危種小灰山椒鳥、易危種白頸鴨和國家二級保護物種黑鳶。
浙江是朱鹮的故鄉(xiang) ,在德清的朱鹮繁育基地,這裏的種群數量已經從(cong) 當初的10隻增長至今年的669隻,其中人工繁育382隻,野外種群達到287隻,成為(wei) 瀕危物種拯救的典範。
在長興(xing) ,有著“中華鱷”之稱的揚子鱷,從(cong) 1979年的11條,發展到了現如今的9000餘(yu) 條,成功擺脫了滅絕的命運。
在安吉,2004年曾被列入全球極度瀕危物種的安吉小鯢,有望突破人工繁育技術瓶頸,將自然保存率從(cong) 3%-5%提升至70%以上……
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上,湖州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而在發展經濟上,湖州可謂是用好生態這把“金鑰匙”,打開了產(chan) 業(ye) 大門。
距離安吉餘(yu) 村69公裏的紅廟村,曾是個(ge) 無人問津的小山村,卻被一群年輕人“玩”出了新花樣。憑借“工業(ye) 風”“藍色水係”“愛心湖”等熱搜標簽,這裏68塊錢一杯的“深藍計劃”咖啡,3天營業(ye) 額能夠達到100萬(wan) 元。“餘(yu) 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紅廟可以說是‘兩(liang) 山’轉化的實踐地。”該村書(shu) 記沈永甜說,年輕創客的奇思妙想開拓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路子。
在南潯區雙林古鎮,剛剛投入運營的兒(er) 童博物館島在暑期頗為(wei) 熱鬧。“我們(men) 嚐試開發了一種博物館教育新模式。在這裏,孩子們(men) 可以得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體(ti) 驗。”雙林兒(er) 童博物館島研學基地總負責人鄒靜說,在長三角,這樣一個(ge) 為(wei) 兒(er) 童量身定製專(zhuan) 項課程並提供特定認知活動的空間,已成為(wei) 長三角小有名氣的網紅遛娃好去處。
“生態,正在成為(wei) 湖州的城市金名片,2022年,湖州因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製度創新成效顯著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湖州市委生態文明辦負責人介紹,作為(wei) 踐行“兩(liang) 山”理念的模範生,湖州率先開發GEP核算輔助決(jue) 策係統,首創兩(liang) 山銀行,開展竹林碳匯改革等等工作,成為(wei) COP15大會(hui) 唯一認定的生態文明國際合作示範區,肩負起了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打頭陣、立標杆、做示範的重任。
2022年6月,浙江省第十五次黨(dang) 代會(hui) 賦予湖州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的新目標新定位,湖州的“兩(liang) 山”實踐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我們(men) 可以理解為(wei) ,即將舉(ju) 辦的8.15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同樣也是對“生態湖州”的一場褒揚和讚譽。(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