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讓萬裏山河更加多姿多彩——美麗中國建設一線故事

發布時間:2023-08-14 11:40: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題:讓萬(wan) 裏山河更加多姿多彩——美麗(li) 中國建設一線故事

  新華社記者丁錫國、白佳麗(li)

  大美中國,山河壯麗(li)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8月15日,是首個(ge) 全國生態日。從(cong) 一江水、一片沙,到一座山、一灣海……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故事裏,盡是萬(wan) 裏山河的多姿多彩。

  從(cong) 一江水、一片沙看“係統之變”

  湖北宜昌枝江城西汙水處理廠能成為(wei) 大型化工園裏最重要的基礎性設施,廠長劉鋒直說“沒想到”。

  憑借獨特區位和便利水運,長江沿線吸引了數十萬(wan) 家化工企業(ye) ,岸線上一度充斥著煙囪廠房、砂石碼頭,還有眾(zhong) 多排向長江的汙水口。

  位於(yu) 枝江市的姚家港化工園聚集了近100家化工企業(ye) ,以前,園區汙水管網不健全,普遍跑冒滴漏;沿江大小排汙口密布,企業(ye) 直排偷排時有發生。

  轉變始於(yu) 2016年。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指引下,長江沿線打響化工企業(ye) 整治攻堅戰,汙水處理是重要一環。

  姚家港化工園開始施行汙水處理的全鏈條提升:企業(ye) 優(you) 化生產(chan) 工藝和流程,盡量減少汙水廢水產(chan) 生;汙水輸送管道改為(wei) 不鏽鋼鋼管,防止跑冒滴漏;企業(ye) 自有排汙口全部封堵,汙水必須經汙水處理廠統一入江。

  城西汙水處理廠由此成為(wei) 姚家港化工園的核心企業(ye) ,從(cong) 事化工行業(ye) 環保工作15年,劉鋒親(qin) 曆了變遷。汙水處理廠引入生物倍增等新工藝,提升汙水處理效果,汙水排放的標準也越來越高。“我們(men) 嚴(yan) 把汙水處理‘最後一關(guan) ’,力求不讓一滴汙水進入長江。”劉鋒說。

  “總書(shu) 記強調,‘必須從(cong) 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姚家港化工園加快轉型,從(cong) 最初‘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到現在係統治理,為(wei) 推進長江保護生態修複探索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枝江高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姚家港化工園負責人夏克鬆說。

  生態環境治理從(cong) 一域到整體(ti) 的“係統之變”,在更多地方發生。

  任二換最自豪的事,就是10年堅持植樹造林,讓荒漠生出了綠意,國家林草局為(wei) 此聘任他為(wei) “國家林草鄉(xiang) 土專(zhuan) 家”。

  任二換的家在內(nei) 蒙古烏(wu) 拉特後旗烏(wu) 蘭(lan) 哈少嘎查,處於(yu) 我國第八大沙漠烏(wu) 蘭(lan) 布和東(dong) 北部邊緣。過去幾十年,這裏一度沙進人退,“白天點油燈,夜裏土堵門”。

  2013年秋,農(nong) 民黨(dang) 員任二換拿出全部十幾萬(wan) 元積蓄買(mai) 樹苗,決(jue) 定植樹造林防風沙、保農(nong) 田。

  “綠色夢想”激發了他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鬥誌。戈壁砂石不能種樹,他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挖坑換土;山路崎嶇無法通車,他們(men) 手提肩扛樹苗;地表荒蕪缺乏水源,他們(men) 打井取水鋪設滴灌管道……不知幹了多少日夜,不毛之地立起了一棵棵生命的枝幹,建起了縱橫交錯的農(nong) 田防護林帶,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除了防沙治沙,還得兼顧經濟效益。”完成農(nong) 田防護林帶建設後,任二換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砂石灘上種起酸棗等經濟樹種。

  10年努力,烏(wu) 蘭(lan) 哈少嘎查周邊建成2400多畝(mu) 生態經濟林,完成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生態轉變,實現從(cong) 重點整治向係統治理的轉變。

  從(cong) 一座山、一灣海看“理念之變”

  說起這幾年的好日子,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蔡家坡村61歲的村民陳猛感歎“做夢都能笑醒”。

  蔡家坡村坐落在秦嶺北麓,曾是秦嶺超大違建別墅所在地,別墅圈占了村裏14.11畝(mu) 基本農(nong) 田。“別墅與(yu) 村裏的自然景致格格不入,而且好好的土地也種不了了。”陳猛和村民隻能無奈歎息。

  2018年,秦嶺北麓開展違建別墅專(zhuan) 項整治工作,別墅被拆除,土地被複綠、交還村集體(ti) 。

  “圍牆和別墅倒下時,村民們(men) 都拍手叫好。”陳猛回憶說。

  也是這一年,一群藝術院校師生來到蔡家坡,被這裏滿山蒼鬱、林深清幽的自然風貌所吸引,他們(men) 發掘秦嶺生態和關(guan) 中農(nong) 村鮮明的地域文化,帶領村民建成麥田劇場、鄉(xiang) 村美術館、雕塑館等一批文化場所。

  鄉(xiang) 村藝術的發展,為(wei) 蔡家坡帶來了新生機:麥稈被做成藝術裝置,農(nong) 具變身雕塑,風格各異的藝術作品點綴在田野、農(nong) 舍和村道間……

  “村子美了,名氣大了,遊客也多了,我們(men) 開始想咋把日子過得更好。”陳猛說,村民們(men) 商量著做起了鄉(xiang) 村旅遊。

  “過去種地、務工一年掙個(ge) 三五萬(wan) 元,現在家門口辦農(nong) 莊一年收入20多萬(wan) 元。過去種獼猴桃,每斤2元還愁銷路,現在一斤4元還得預訂。”陳猛說,“綠水青山真的變成金山銀山咧。”

  現在陳猛還有個(ge) 新身份——穿梭在秦嶺山間的“民間林長”,他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村裏村外走走看看,“這片風景來之不易,守護好它是我們(men) 的責任。”

  “理念之變”,在秦嶺深處,也在更廣闊的山水間。

  清晨5點,山東(dong) 龍口濱海度假區小河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衍軍(jun) 就騎上電動車出門了。

  “每早必做的事,就是看看村裏哪裏不幹淨,海邊哪裏有垃圾。”王衍軍(jun) 說。

  小河口村距離海邊僅(jin) 有1公裏。“我們(men) 背靠渤海,有圓弧形海岸,但過去很少有人去海邊玩。”王衍軍(jun) 說,當時海灘、防風林內(nei) 垃圾遍地,嚴(yan) 重影響海邊環境。

  村民習(xi) 慣將生活汙水直排屋外,混合著垃圾的汙水還會(hui) 流入村裏的河道。“一到雨季,河中汙水被上遊來水衝(chong) 進海裏,加劇了對大海的汙染。”王衍軍(jun) 回憶。

  雖然小河口村過去每年都會(hui) 集中清理垃圾,卻始終治標不治本。

  痛定思痛,2021年起,濱海度假區管委會(hui) 對小河口村生活汙水處理進行係統改造,每家每戶的排水管道都融入汙水管網,生活汙水流入集中收集罐,定期抽運至汙水處理廠。

  村內(nei) 的垃圾則采取定點投放,每天都有垃圾清運車清運並統一處理。王衍軍(jun) 與(yu) 十餘(yu) 名保潔員一起,每天對海岸沿線環境進行巡查,發現垃圾,及時清理。

  “村裏幹淨整潔,沙灘潔白如雪,吸引了不少遊客觀光,東(dong) 方白鸛等珍稀鳥類也成群‘來訪’,我們(men) 村的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王衍軍(jun) 說。

  從(cong) “綠一代”“光一代”看“發展之變”

  一邊,生產(chan) 線上火紅的鋼坯正被軋製成鋼材,另一邊,水清見底的池塘中魚兒(er) 遊得正歡,這確定是鋼鐵廠的生產(chan) 車間?

  “這是我們(men) 減汙降碳的創新之一。”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能源環境技術員王國明自豪地說。這位鋼鐵集團的“綠一代”,10年間見證了這家傳(chuan) 統鋼鐵企業(ye) 的蝶變。

  印象中的鋼鐵行業(ye) ,企業(ye) 車間總是“黑髒亂(luan) ”,煙塵滾滾與(yu) 灼熱高溫,伴隨著生產(chan) 的過程。

  天津作為(wei) 國家首批七個(ge)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之一,從(cong) 2013年開始,對重點企業(ye) 實施碳排放配額管理,榮程成為(wei) 天津市第一批試點納入企業(ye) 。多年來,榮程建設配套節能環保設施累計投資超55億(yi) 元。

  兩(liang) 年前,企業(ye) 完成了工業(ye) 廢水回用零排放項目,生產(chan) 汙水經處理後全部回收利用,車間的魚池就是驗證汙水處理水質的最好證明。“午休時我們(men) 常聚在池邊看魚兒(er) 遊弋,有的工友還特愛侍弄一旁的花草。”王國明笑著說。

  節能減排的行動不止於(yu) 此。

  “集團‘見縫插針’在車間屋頂、600畝(mu) 汙水處理廠水麵鋪設了光伏板。”行走廠區中,王國明指著一片片光伏板介紹,車間屋頂光伏板每天的發電都用於(yu) 生產(chan) 。

  “過去,我們(men) 是碳排放‘大戶’,如今,卻能夠通過交易富餘(yu) 的碳配額獲益,今年就收益800多萬(wan) 元。”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柴樹滿說。

  2000多公裏外,“光一代”也在感受“發展之變”。

  “10年前,我大學畢業(ye) 到油田時,充滿了希冀和憂慮。”玉門油田新能源事業(ye) 部項目管理科副科長胡龍說。

  玉門油田是中國石油工業(ye) 的搖籃,但曆經80多年開發建設,剩餘(yu) 可開采量日益減少,資源品位下滑,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

  “油三代”胡龍原先所在的水電廠,使用小型燃煤機組,單機容量小、能耗高,隨著石油儲(chu) 量下滑,轉型迫在眉睫。

  2020年,甘肅開啟新一輪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熱潮。

  玉門油田所在的河西地區風、光資源富集,戈壁麵積廣袤,發展新能源條件得天獨厚。乘著政策東(dong) 風,油田調轉“船頭”,駛向新能源“藍海”。

  當年,玉門油田製定第一個(ge) 新能源業(ye) 務發展規劃,組建新能源事業(ye) 部。學電氣自動化的胡龍開始專(zhuan) 事新能源業(ye) 務。

  那年9月,玉門油田老君廟太陽能綜合利用示範項目開工,“轉型”關(guan) 口,設計、施工等各方人員鉚足勁頭,克服種種困難,試點項目僅(jin) 建設兩(liang) 個(ge) 月便投入運營。

  “項目實際年發電量大大超預期,運行近3年來效果良好。”胡龍說。

  2021年,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在大戈壁破土動工,年底並網成功,成為(wei)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首個(ge) 成規模集中式並網發電示範工程,打破了中國石油對外供應清潔電力零的突破。

  如今,玉門油田清潔電力裝機規模達50萬(wan) 千瓦以上,年均對外供應新能源電力達10億(yi) 千瓦時,相當於(yu) 節約21萬(wan) 噸標油。

  “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矽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如今的“光一代”胡龍說,老油田的新能源事業(ye) 還在路上,轉型跨越仍在繼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