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彝繡“開拓者”樊誌勇:讓非遺更時尚、更跨界、更好玩
中新網昆明8月14日電 題:雲(yun) 南彝繡“開拓者”樊誌勇:讓非遺更時尚、更跨界、更好玩
作者 陳靜
“我的目標是把彝繡做的更時尚、更跨界、更好玩。”10日至12日,雲(yun) 南納喜文化創意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樊誌勇正忙著在雲(yun) 南省楚雄州的火把節活動現場向遊客推薦彝繡產(chan) 品,身著彝族服飾的繡娘現場刺繡精美的彝繡胸針、擺件、服飾等產(chan) 品,受到遊客青睞。
雲(yun) 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國兩(liang) 個(ge) 彝族自治州之一,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在楚雄,流傳(chuan) 著“彝家女子會(hui) 拿針就會(hui) 刺繡”的說法。而彝繡作為(wei) “指尖的技藝”,展現了彝族女子“生活的藝術”,綻放的馬纓花、靈動的喜鵲、飛舞的蝴蝶……她們(men) 把對自然、生活的熱愛化成一針一線,繡在布上,縫製在衣袖、荷包、腰帶等服飾上,成就了色彩斑瀾的彝族服飾。
因為(wei) 對家鄉(xiang) 彝族文化的熱愛,樊誌勇2007年從(cong) 昆明理工大學畢業(ye) 後,決(jue) 定返鄉(xiang) 創業(ye) ,發展彝繡事業(ye) 。創業(ye) 初期,她設計的一款“藍色妖姬”彝繡項鏈成為(wei) “爆款”,一個(ge) 月賣出100多條,這也讓她找到了方向,先後設計出有彝繡元素的胸針、筆記本、紙巾盒、手機鏈、卡包等產(chan) 品。
樊誌勇稱,所謂“更時尚、更跨界、更好玩”,就是可看性更強,通過跨界使彝繡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好玩”則是彝繡的發展方向:年輕化、有創意、充滿無限想象。經過16年發展,樊誌勇創立的“納蘇”品牌已發展成擁有私人訂製、商務禮品、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業(ye) 務以及公益事業(ye) 板塊的企業(ye) ,其產(chan) 品更是登上了北京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等國際舞台。
2017年樊誌勇帶領公司發起了幫助彝族繡娘的《幸福指尖計劃》公益項目,截至目前,已有雲(yun) 南、四川、貴州、廣西4省的上萬(wan) 人次繡娘從(cong) 中受益。為(wei) 此,楚雄州總工會(hui) 曾授予“樊誌勇創新工作室”榮譽稱號;2020年10月,樊誌勇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選為(wei) 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過去我們(men) 接觸最多的還是40至50歲的繡娘群體(ti) ,而現在,我經常能看到許多時尚、潮流的年輕人,也從(cong) 事彝繡產(chan) 業(ye) ,說明彝繡充滿生機,正蓬勃發展。”樊誌勇說,值得一提的是,雲(yun) 南黨(dang) 外知識分子旅遊文化發展服務基地也落地彝人古鎮,作為(wei) 專(zhuan) 家之一的樊誌勇有諸多計劃期望借助這一平台實現。
樊誌勇介紹,文化產(chan) 業(ye) 搭上旅遊業(ye) 的翅膀,可以“飛”得更遠。而借助旅遊文化發展服務基地這一平台,不僅(jin) 能開展“大師非遺日”、彝繡文化沙龍等體(ti) 驗活動,為(wei) 彝繡進課堂、進校園進行有益探索,還能和各領域的專(zhuan) 家們(men) “取經”、合作,推動彝繡發展出無限可能。希望基地不僅(jin) 成為(wei) 展示彝繡文化的窗口,也能變成彝繡產(chan) 業(ye) 發展的助推器,通過不斷探索,打造獨具特色的雲(yun) 南彝繡IP,做出有雲(yun) 南特色的國潮品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