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用最嚴格製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發布時間:2023-08-15 16:35:00來源: 科技日報

  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寫(xie) 在首個(ge) 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

  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ge) 全國生態日,也是我國在生態文明領域的綜合性活動日。今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審議並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關(guan) 於(yu) 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jue) 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以決(jue) 定的形式設立全國生態日,彰顯其權威性、嚴(yan) 肅性。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表示,將8月15日設立為(wei) 全國生態日,體(ti) 現了首創性、標誌性、獨特性,具有鮮明的辨識度,意義(yi) 重大。全國生態日的設立,有利於(yu) 更好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有利於(yu) 深化這一重要思想的大眾(zhong) 化傳(chuan) 播,提高全社會(hui) 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用製度與(yu) 法治劃定生態紅線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生態環境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men) 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萬(wan) 裏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最根本的原因是形成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一係列重大理論與(yu) 實踐問題,為(wei) 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yi) 之一,就是要始終堅持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許安標表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製度、依靠法治;必須構建產(chan) 權清晰、多元參與(yu) 、激勵約束並重、係統完整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讓製度成為(wei) 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共製定、修改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法律19件,正在審議1件,還作出有關(guan) 決(jue) 議1件。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將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li) 中國的要求載入憲法,確立了生態文明的憲法地位,為(wei) 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憲法保障。

  “目前,我國已有生態環境保護法律30餘(yu) 部、行政法規100多件、地方性法規1000餘(yu) 件,還有其他大量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規定,為(wei) 形成並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打下了堅實基礎。”許安標表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hui) 用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劃定生態紅線,守護綠水青山,推動美麗(li) 中國建設。

  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回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立法的成就,突出的特點主要體(ti) 現在指導思想、立法形式、立法領域、立法內(nei) 容和法律責任五個(ge) 方麵。

  “在立法指導思想上,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特別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根本遵循。”許安標表示,2014年,我國修改環境保護法,將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則、基本製度以法律形式確立下來。此後製定或修改的多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均對此作出相關(guan) 規定。“我國多部法律在‘總則’中規定了‘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保障生態安全’‘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等內(nei) 容。”許安標說。

  “在立法形式上,統籌立改廢纂等多種形式。”許安標介紹,我國先後製定了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核安全法、土壤汙染防治法等10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全麵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等法律,不僅(jin) 填補了有關(guan) 領域的立法空白,還使法律規範更加明確具體(ti) ,增強了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立法領域上,將生態環境保護向國家安全、特殊區域和流域保護等領域進一步拓展。”許安標表示,生態環境保護立法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向維護生態安全、資源安全和生物安全等國家安全有關(guan) 方麵拓展。同時,創新性製定了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打造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標杆。此外,堅持生態保護第一,製定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黑土地保護法等。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工作,在內(nei) 容上逐步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製度的“四梁八柱”;在法律責任上全麵強化、統籌適用刑事、民事和行政責任。許安標表示,下一步,全國人大將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法律製度建設,不斷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為(wei) 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更加紮實有力的法治保障。(科技日報 記者 何 亮)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