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增八成
世衛組織:已有51個(ge) 國家和地區報告新變異株EG.5感染病例;沒有跡象表明EG.5會(hui) 導致更嚴(yan) 重疾病
近一個(ge) 月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增八成
三個(ge) 月前,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guan) 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是“既定的持續的健康問題”,並警告稱,新冠病毒將繼續傳(chuan) 播和變異,導致確診、住院和死亡人數偶爾激增。
事實也確實如此,近一個(ge) 月以來,全球範圍內(nei) 的新冠確診病例明顯增長。根據世衛組織數據,從(cong) 7月10日至8月6日,各國報告了近150萬(wan) 例新病例,比此前28天增加了80%。
最近幾周,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在內(nei) 的北半球國家的夏季病例都有所增長。全球病例激增是由多重因素導致,專(zhuan) 家認為(wei) ,夏季聚會(hui) 旅行、免疫力下降以及變異毒株的出現都可能在其中發揮作用。
新增病例多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區
2020年1月30日,世衛組織根據《國際衛生條例》發布了最高級別的預警,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guan) 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年多時間過去了,鑒於(yu) 新冠住院、重症、死亡數字都在下降,而人群免疫處於(yu) 高水平,國際衛生條例緊急委員會(hui) 建議向“新冠大流行的長期管理”過渡,世衛組織隨後接受該建議,為(wei) 新冠摘下了“國際關(guan) 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帽子。
但由於(yu) 新冠病毒的進化等因素,新冠確診病例仍偶有激增。在最新發布的世衛組織每周報告中,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又出現了明顯增長,從(cong) 2023年7月10日至8月6日,各國報告了近150萬(wan) 新病例,相較此前一月增加了80%,死亡病例下降了57%,降至約2500人。
從(cong) 區域情況來看,近一個(ge) 月以來,世衛組織六個(ge) 區域中的五個(ge) 區域報告的新病例數都有所下降,而西太平洋區域的病例數增加了137%,其中韓國是新病例增加的主要原因,其間報告了約120萬(wan) 新病例,每10萬(wan) 人中新增2492.9例病例。
但這些數字也不能反映全球感染全貌。世衛組織警告稱,報告的病例數和死亡人數並不能反映真實數字,部分原因在於(yu) 各國開展的檢測和監測工作遠遠少於(yu) 疫情早期階段。
專(zhuan) 家認為(wei) ,夏季聚會(hui) 旅行、免疫力下降以及變異毒株的出現都可能導致病例激增。鑒於(yu) 檢測量普遍下降,《美國新聞與(yu) 世界報道》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韓國局部新冠病例的激增對於(yu) 全球形勢意味著什麽(me) 。與(yu) 此同時,韓國和其他國家都在應對一種迅速傳(chuan) 播的新冠病毒變異株EG.5,此變異株可能導致確診病例上升。
新變異株EG.5總體(ti) 風險較低
根據世衛組織報告,EG.5是奧密克戎變異株XBB.1.9.2譜係的一個(ge) 後代譜係,於(yu) 2023年2月首次被發現,病例一直在穩步增加。自6月至7月,在所有通報的病例中,感染EG.5變異株的病例占總病例數的比例已從(cong) 7.5%上升至17.4%。
根據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傳(chuan) 播能力和變異能力等,世衛組織將變異株分為(wei) “監視下的”變異株(VUM)、“需要留意的”變異株(VOI)、“需要關(guan) 注的”變異株(VOC)三個(ge) 類別。
大約一周前,世衛組織將EG.5列為(wei) “需要留意的”變異株(VOI)。根據今年3月更新的定義(yi) ,“需要留意的”變異株(VOI)指的是預測或已知會(hui) 影響病毒特性的變異株,並且在一個(ge) 以上的世衛組織區域內(nei) 被確定為(wei) 比其他流行變異株更具有增長優(you) 勢。隨著時間推移,相對流行率不斷增加,病例數量不斷增加,或有其他明顯流行病學影響表明其可能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新風險。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截至8月初,包括美國、韓國、日本、加拿大在內(nei) ,已有51個(ge) 國家和地區報告了EG.5的感染病例。
從(cong) 現有證據來看,世衛組織官員表示,沒有跡象表明該變異株會(hui) 導致更嚴(yan) 重的疾病。部分測試表明,EG.5的免疫逃逸能力比某些流行變異株更強,但沒有導致人們(men) 患上更嚴(yan) 重的疾病。
雖然總體(ti) 風險較低,但基於(yu) 其遺傳(chuan) 特征、免疫逃逸特征和增長速度,世衛組織估計EG.5可能會(hui) 在全球範圍內(nei) 傳(chuan) 播,並導致發病率激增。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未來出現一種更危險的變種的風險仍然存在,可能會(hui) 導致病例和死亡人數的突然增加。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對新冠進行長期持續管理,督促各國繼續開展協作檢測,以及時發現病毒的重大變化、疾病的嚴(yan) 重程度和人群的免疫力趨勢,呼籲各國政府繼續提供疫苗接種,確保各個(ge) 群體(ti) 公平獲得疫苗、檢驗和治療。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報道,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表示,基因組序列分析表明,變異株EG.5仍屬於(yu) 奧密克戎變異株家族的一員,其對人的毒力沒有增強,但免疫逃逸和感染細胞的能力更強,因此其傳(chuan) 播範圍相對較大。總體(ti) 來看,變異株EG.5造成的危害在可控的範圍內(nei) ,我國尚不需要擔心EG.5可能帶來的新一輪疫情影響。
趙衛表示,我國公共衛生機構仍需要持續開展新冠症狀監測,尤其是觀察統計變異株EG.5感染者的症狀。一旦發現重症率和病死率上升,或伴有新的臨(lin) 床症狀,應及時提升防控級別,盡可能在早期降低變異株的傳(chuan) 播和擴散水平。官方應對公共衛生機構的監測結果中的重大變化組織研判,及時通報。個(ge) 人尚無需擔心變異株EG.5的影響,可以適當關(guan) 注官方通報。
新京報記者 欒若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