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把法庭設到群眾家門口

發布時間:2023-08-16 15:20:00來源: 人民日報

  把法庭設到群眾(zhong) 家門口(法治聚焦)

  核心閱讀

  為(wei) 了進一步踐行司法為(wei) 民宗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重慶法院立足當地實際,探索推出車載便民法庭,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集巡回審判、訴訟服務、法治宣傳(chuan) 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真正把法庭設到群眾(zhong) 家門口。

  重慶多山。渝東(dong) 北的大山,重巒疊嶂,看不到盡頭。

  山間小路蜿蜒,瞅了瞅天氣,雲(yun) 陽縣人民法院南溪人民法庭庭長溫春來朝著車裏喊了一聲:“趁著還沒下雨,咱們(men) 上山吧!”

  “走,路上要開一個(ge) 多小時,記得帶上國徽。”這次案件承辦人,是南溪法庭法官張青春。通往山裏的路,他走了很多年,從(cong) 背著國徽去開庭,到現在有了車載便民法庭……

  如今,走在田間地頭、社區小巷,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車載便民法庭:利用5G、人工智能技術,把智慧法院一站式訴訟服務“裝上車”,全域立案、全域送達、智能庭審,以流動的車輛便捷實現全方位、立體(ti) 化訴訟服務。司法為(wei) 民、便民、利民,這一新型家門口法院,打通了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

  目前,重慶各基層法院均已配備車載便民法庭。院壩村落、街道社區,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車載便民法庭。2022年至今,重慶車載便民法庭共開展巡回審判、全域立案、法治宣傳(chuan) 7200餘(yu) 次,現場以案釋法、以宣普法、以詢講法,惠及基層群眾(zhong) 50萬(wan) 人次以上。

  出 發

  直擊痛點,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更便捷的訴訟服務

  出發前,張青春打開一輛白色廂式車的車廂,一個(ge) “微型法庭”躍然眼前。

  “別看麵積小,但是應有的功能一個(ge) 不少。”錄音、錄像、打印……照例檢查後,張青春關(guan) 上車門,向著大山深處出發。

  “重慶大山裏的天氣變化多端,對於(yu) 一些出行不便的群眾(zhong) 來說,來法院開庭很麻煩,那我們(men) 就把法庭設到群眾(zhong) 家門口。”溫春來告訴記者。“你瞧,這山路有時窄、有時陡,但是這車開得穩當。”說話間,茂密的林木閃過,道路漸漸變得陡峭,車輛駛入山中。

  從(cong) “你來”到“我往”的司法變革,司法服務與(yu) 現代科技在這輛車上相融合。

  想把法庭上的所有功能濃縮到一輛車上,並非易事。針對法官們(men) 以前在群眾(zhong) 家門口開庭麵臨(lin) 的難題,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做了大量調研,把更多精巧的設計藏在這輛車裏。

  “車載便民法庭集成訴服一體(ti) 機和‘易訴’平台,現場提供自助智能訴訟服務和人工引導訴訟服務,實現立案交費、案件查詢、證據提交、在線閱卷、電子送達等一站式訴訟服務。”重慶高院信息技術處相關(guan) 負責人說。“比如,現場打印判決(jue) 書(shu) 、裁定書(shu) 這一功能,就免去了當事人或者法官多次往返的麻煩。”長壽區人民法院長壽湖人民法庭法官劉婕對此深有感觸。

  車載便民法庭為(wei) 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jue) 機製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張青春一樣,江津區人民法院蔡家人民法庭法官徐馳在基層工作多年,“車載便民法庭直擊基層訴訟服務的痛點。”以往,法官背著國徽,扛著打印機,進山下鄉(xiang) ,到了村裏隻能臨(lin) 時布置一個(ge) 簡易法庭。如今,冬暖夏涼、科技感十足的車載便民法庭讓法官和群眾(zhong) 享受到更多便利。

  今年初,住在江津區蔡家鎮新開村村口的賴家,三兄弟為(wei) 老母親(qin) 去世後留下的一套房產(chan) 爭(zheng) 得不可開交,老三向法院交了訴狀。可新開村村民打官司,去最近的法庭要走接近一個(ge) 小時。

  “賴家三兄弟,到車上來開庭。”徐馳招呼。“這不是輛車嘛,怎麽(me) 開庭?”賴家大哥嘴裏嘟囔著,臉上寫(xie) 滿不相信。打開車尾的門,進入車載便民法庭,幾番疏導下來,兄弟三人達成調解協議。

  “既然來了,就不讓你們(men) 再跑一趟了。”徐馳把剛在電腦中整理好的調解文書(shu) 打印出來,蓋章、確認、送達、簽字……法庭內(nei) ,所有手續一攬子辦完,案結事了。

  不僅(jin) 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便捷訴訟服務,車載便民法庭還讓法官的審判業(ye) 務更加高效。曾經,奉節縣人民法院興(xing) 隆人民法庭因為(wei) “溜索法官”而備受關(guan) 注。如今,隨著車載便民法庭的推廣使用,一輛車開進村社,便是一堂覆蓋全村村民的生動法治課。

  哪些案件適合由車載便民法庭審理?根據車載便民法庭運行管理規定,在使用車載便民法庭時,盡量選擇涉及養(yang) 老育幼、涉農(nong) 侵權、相鄰關(guan) 係等民生案例。“目前,從(cong) 使用情況來看,根據法官辦案、法治宣傳(chuan) 、基層治理等實際需求,由承辦法官、法官助理或書(shu) 記員提出使用需求即可。”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相關(guan) 負責人說。

  重慶高院黨(dang) 組書(shu) 記、院長李永利表示,重慶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山城、庫區”實際,自2013年研發出 “車載便民法庭”1.0版後,於(yu) 2022年6月推出車體(ti) 小、外觀美、功能強的“車載便民法庭”3.0版,實現了從(cong) “單機互聯”到“5G物聯”、從(cong) “坐堂問案”到“多元解紛”、從(cong) “單點運用”到“組網運行”等多項轉變。

  開 庭

  巡回審判解糾紛,助力訴源治理

  “這兩(liang) 棵銀杏樹是我爺爺那輩栽種的,他們(men) 有什麽(me) 資格砍?”

  “這兩(liang) 棵柏樹是在我的地裏,他憑什麽(me) 去砍!”

  “砍樹那天,他們(men) 都是同意了的,現在卻來找我賠錢。”

  遠處,原告、被告和訴訟第三人一路吵著走過來。一輛白色廂式車緩緩駛入雲(yun) 陽縣坪東(dong) 村院壩。車載大屏上,正播放著養(yang) 老反詐的普法視頻,法官助理李斌小心翼翼地將國徽懸掛在車子正中央,庭前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在院壩進行著。

  案件的焦點是,樹齡超過60年的兩(liang) 棵銀杏樹、兩(liang) 棵柏樹。樹是原告王某的爺爺栽種的,砍伐後樹根發芽長大,生長於(yu) 被告陳某宅基地門前。原告父母曾經居住於(yu) 此,上世紀70年代遷走。陳某之後搬遷至此,而銀杏樹、柏樹所生長土地又係案外人楊某所使用。

  主審法官和工作人員在調試著錄音錄像、庭審記錄設備,“涉案銀杏樹年代久遠,所有權爭(zheng) 議重重,十幾年間多次調解無果,情況比較複雜。”開庭前,南溪法庭工作人員聯合村委會(hui) 現場調查了相關(guan) 情況。

  “現在開庭!”隨著法槌落下,本案正式開庭。

  庭審現場,原被告分坐兩(liang) 邊。此時,天空已經放晴,村民們(men) 幹完農(nong) 活,陸續圍在庭審現場周圍。審理過程中,庭審筆錄在大屏幕上滾動顯示。“車載便民法庭自帶的語音轉錄功能,將各方發言即時轉化為(wei) 筆錄文本,公示在大屏幕上。其對普通話和重慶方言的識別準確率高達90%,書(shu) 記員僅(jin) 需校對並作少許修改即可,為(wei) 整個(ge) 庭審工作節省了大量時間。”溫春來說。

  重慶法院全麵落實一站式建設和訴源治理工作要求,將加強訴源治理作為(wei) 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舉(ju) 措,車載便民法庭巡回審判成為(wei) 訴源治理的重要載體(ti) 。

  對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餘(yu) 彥龍來說,訴源治理不僅(jin) 僅(jin) 是“案結事了”。潼南區作為(wei) 全國有名的蔬菜種植基地,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型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模式,即農(nong) 民將土地上尚未成熟的農(nong) 產(chan) 品提前出售給收購方,農(nong) 民繼續履行管護義(yi) 務,待農(nong) 產(chan) 品成熟後交付給收購方,俗稱“買(mai) 青山”。

  在潼南區一起“買(mai) 青山”合同糾紛案件中,車載便民法庭來到蔬菜園。法官調研後發現,“買(mai) 青山”在實踐中也產(chan) 生了一些經濟糾紛,甚至引發訴訟。如部分“買(mai) 青山”合同簽訂不規範,增加了農(nong) 民維權難度;糾紛發生時的農(nong) 產(chan) 品往往處於(yu) 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狀態,如爭(zheng) 議不能迅速解決(jue) 易導致涉案農(nong) 產(chan) 品變質損毀;市場波動時部分收購方惡意違約,導致農(nong) 民權益受損等。

  這類案件並不在少數,如何避免更多農(nong) 民權益受損?重慶一中院的一份司法建議送到了潼南區司法局,建議製作推行“買(mai) 青山”示範合同樣本,共同建設交易糾紛速調、速裁機製,確保發生糾紛時第一時間組織買(mai) 賣雙方處置成熟農(nong) 產(chan) 品。

  普 法

  審理一案、教育一片,向多元普法延展升級

  選擇什麽(me) 樣的案子進行巡回審判?在法官看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案件,成為(wei) 他們(men) 每次啟用車載便民法庭的一個(ge) 重要考量。

  梁平區的一宗贍養(yang) 案件正在進行庭前準備。“這起贍養(yang) 糾紛就在老人所在的養(yang) 老院開庭。”考慮到老年人腿腳不便,以及養(yang) 老院其他老人可能也麵臨(lin) 同樣問題,承辦法官田安琴選擇采用車載便民法庭來審理。

  開庭前,車載便民法庭的大屏幕上,播放著有關(guan) 贍養(yang) 老人的普法視頻。“視頻都是我們(men) 提前做好的,每次到了老年人多的地方就會(hui) 播放。”養(yang) 老院的老人們(men) 慢慢匯聚到車子前。

  如今,車載便民法庭正在向多元普法延展升級。

  聽說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要將車載便民法庭開進小區,對一起高空拋物案進行巡回審理,南岸區海棠曉月小區的莫女士早早就候在了廣場上。

  南岸區人民法院一審認定被告某物業(ye) 公司應就原告的損失承擔20%的賠償(chang) 責任,對於(yu) 其他80%的損失,由除10名有確切未侵權證據者以外的其他業(ye) 主被告均攤補償(chang) 。物業(ye) 公司與(yu) 業(ye) 主薛某不服,向重慶五中院提出上訴。

  為(wei) 進一步強化公眾(zhong) 拒絕高空拋物的法律意識,重慶五中院決(jue) 定在涉案小區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在審案的同時普及高空拋物的危害性、違法性及其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案件宣判後,針對小區業(ye) 主關(guan) 心的案件爭(zheng) 議焦點,合議庭成員還為(wei) 在場群眾(zhong) 進行了釋法說理。

  現在,依靠車載便民法庭的多元普法功能,法院工作人員主動走到群眾(zhong) 中間,把群眾(zhong) 工作落到實處。“重慶法院把加強民生司法保護作為(wei) 落實強基導向的基礎工作,參與(yu) 市域治理,深化訴訟服務,主動接受監督。大抓基層,大抓基礎,推動重慶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李永利說。

  2023年,車載便民法庭榮獲首屆人民法院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特等獎,成為(wei) 運用信息技術服務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動體(ti) 現。重慶法院正在全麵深入推動“全渝數智法院”建設,以車載便民法庭為(wei) 重要抓手,為(wei) 司法工作賦能,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個(ge) 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yi) 。

  (人民日報記者 王斌來 常碧羅)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