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後的河北涿州,複耕開始
中新社保定8月15日電 題:洪災後的河北涿州,複耕開始
作者 牛琳 趙丹媚 翟羽佳
8月15日,半月前的洪水退去些許時日,天已放晴,空氣裏仍彌漫著潮濕暑熱。顧不上把被洪水浸泡過的屋子完全“收拾出來”,李景山趕著下地,為(wei) 自家部分土壤墒情達到耕種條件的土地複耕。
“趁這兩(liang) 天天氣好,昨天種下4畝(mu) 白菜,今天準備再播種3畝(mu) 。”這位63歲的涿州市刁窩鎮小豹子莊村村民擁有12畝(mu) 耕地,其中,8畝(mu) 玉米在這次洪澇災害中受損嚴(yan) 重,“慶幸的是,4畝(mu) 花生趕在洪水之前剛剛收獲。”
涿州市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部,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常住人口60餘(yu) 萬(wan) ,糧食作物播種麵積70餘(yu) 萬(wan) 畝(mu) 。7月29日至8月1日極端強降雨導致的洪澇災情,致使這座小城逾47萬(wan) 人受災,28600餘(yu) 公頃農(nong) 作物受損。
刁窩鎮小豹子莊村是受災嚴(yan) 重的村莊之一。“玉米剛要壯粒的節骨眼,洪水來了,地裏的水足有一米五深,有的地方沒過了玉米梢。”刁窩鎮小豹子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偉(wei) 說,村裏六七百畝(mu) 種植著玉米等作物的耕地全部被淹。
複耕從(cong) 8月11日下午開始。“隻要有一點兒(er) 希望,大夥(huo) 兒(er) 就不放棄,都在生產(chan) 自救,能救多少算多少。”李偉(wei) 說,目前村子複耕50餘(yu) 畝(mu) ,隻要墒情適宜,就會(hui) 抓緊搶種。
“眼下可以再種一茬白菜,成熟期80天,這樣收了白菜之後還能趕得上種冬小麥。”讓李偉(wei) 心裏略顯踏實的是,村委會(hui) 為(wei) 種植玉米的農(nong) 戶集體(ti) 入了農(nong) 作物保險,受損農(nong) 戶可從(cong) 保險公司獲取一定賠償(chang) 。
彼時,在涿州市供銷社農(nong) 資集采集配中心,清早6點多,一輛滿載34噸冬小麥種子的農(nong) 資配送車輛抵達這裏,工人們(men) 正忙著卸車、入庫。
“高峰時,像這樣的大型運輸車每天來四五輛,能運送100多噸種子、化肥和農(nong) 藥。”涿州市供銷社農(nong) 資集采集配中心負責人俞偉(wei) 光說,受洪水浸泡影響,倉(cang) 儲(chu) 農(nong) 資受損逾30%,眼下是秋季備播重要時期,他們(men) 正抓緊補貨。
作為(wei) 當地最大的農(nong) 資配送中心,涿州市供銷社農(nong) 資集采集配中心農(nong) 資供應輻射涿州所轄11個(ge) 鄉(xiang) 鎮及大型農(nong) 場、種植大戶,銷售直達終端。“9月底至10月初是本地冬小麥種植季節,我們(men) 隻有一個(ge) 月的農(nong) 資配送時間。大約需要配送200萬(wan) 斤種子、5000多噸化肥、100噸農(nong) 藥。”
讓俞偉(wei) 光鬆了口氣的是,目前農(nong) 資貨源充足,配送網絡暢通,“能夠滿足農(nong) 戶需求”。
針對此次受災較輕、排澇較快的玉米種植區域,植保作業(ye) 也在緊張進行。俞偉(wei) 光說,他們(men) 主要負責涿州市鬆林店鎮和高官莊鎮兩(liang) 個(ge) 鄉(xiang) 鎮,對玉米噴灑殺菌劑、殺蟲劑和葉麵肥,提高其抗逆能力,避免因水泡造成根係腐爛、葉片幹枯,努力提高災後玉米產(chan) 量。
“這兩(liang) 個(ge) 鄉(xiang) 鎮的植保無人機玉米一噴三防作業(ye) 麵積大約2000多畝(mu) ,目前還在持續作業(ye) 中。”俞偉(wei) 光說。
而對於(yu) 像李景山一樣的複耕農(nong) 戶來說,灌溉,是當務之急。“栽種大白菜後,要在出苗前定期澆水,如果土壤幹旱,種子很容易出現芽幹死苗。”好消息是,李景山所在的刁窩鎮小豹子莊村,電已搶通,地裏的機井能灌溉了。
“沒想到這麽(me) 快通水通電,再晚幾天,白菜就錯過播種期了。”跟土地打了40多年交道的李景山相信,“土壤墒情恢複很快,來年應該有個(ge) 好收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