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民企融資調研:房企紓困為先 新興行業被青睞

發布時間:2023-08-16 15:27:00來源: 新京報

  “現在融資比幾年前相對更容易,而且利率還大幅下降。”深圳地區某車庫電樁民企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深圳充電樁企業(ye) 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借力充足的資金支持,該企業(ye) 衝(chong) 出本地市場,快速發展成為(wei) 中國充換電行業(ye) 十大運營商之一。

  激烈的競爭(zheng) 當前,資金快速到位成了企業(ye) 重要的競爭(zheng) 力。

  拓寬民營企業(ye) 融資渠道,也是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重點工作之一。今年以來,金融支持民營企業(ye) 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不斷出爐和專(zhuan) 項貸款相繼落地,民營企業(ye) 融資情況正在好轉。

  近期,貝殼財經記者走訪多地民營企業(ye) 和多家銀行、創投等領域金融機構時了解到,當前民營企業(ye) 的融資需求已有回暖跡象,但不同行業(ye) 的融資情況出現分層。一些國家倡導的新興(xing) 領域企業(ye) 隨著訂單的不斷增長,融資需求亦不斷上升。但部分小微企業(ye) 仍然麵臨(lin) 融資困境。

  新興(xing) 行業(ye) 融資受青睞 創投機構更願意支持硬科技

  “這幾年氫能作為(wei) 綠色低碳的新能源,氫燃料行業(ye) 發展很快。”億(yi) 華通相關(guan) 負責人付曉明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熬過創業(ye) 之初的融資困難期,小步慢走的模式過後,融資就變得相對容易。

  如今,億(yi) 華通已經先後登陸新三板、科創板和港股,也獲得了工商銀行等主流銀行的信貸支持。

  事實上,新能源等國家新興(xing) 戰略行業(ye) 隨著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融資環境近年來不斷改善。央行已將綠色低碳和新興(xing) 科技產(chan) 業(ye) 納入了結構性貨幣政策支持的重點領域,並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zhuan) 項再貸款,激勵和引導更多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數據顯示,6月末,兩(liang) 個(ge) 工具餘(yu) 額分別為(wei) 4530億(yi) 元和2459億(yi) 元,分別比上年末增加1433億(yi) 元和1648億(yi) 元。其中,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機構發放碳減排貸款超過7500億(yi) 元,帶動年度碳減排量超過1.5億(yi) 噸二氧化碳當量。

  此外,按照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要求,落實好支持科技型企業(ye) 融資行動方案。鞏固科技創新再貸款政策牽引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服務科技型企業(ye) 的意願和能力。6月末,科技創新再貸款餘(yu) 額為(wei) 3200億(yi) 元,比上年末增加1200億(yi) 元,撬動金融機構發放科技型企業(ye) 貸款約1.75萬(wan) 億(yi) 元。

  “金融體(ti) 係中,銀行慣常支持大、中型企業(ye) ,而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機構正在繼續支持新能源、半導體(ti) 等國家、社會(hui) 急需的硬科技行業(ye) 的發展。”清控銀杏創業(ye) 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控銀杏”)合夥(huo) 人張卓介紹,從(cong) 社會(hui) 真實需求出發,在新能源若幹細分賽道中,儲(chu) 能、新型電力基礎設施、汽車電子等創新企業(ye) 的投資擴張需求強烈,這產(chan) 生了大量的融資需求,這些細分行業(ye) 亦成為(wei) 了當前創投行業(ye) 最為(wei) 熱門的賽道。

  “8年開花,10年結果”是早期硬科技股權投資行業(ye) 的發展特點。在張卓看來,早期硬科技股權投資機構從(cong) 投資項目到上市退出平均可能要經曆12年,必須要有穿越牛熊的預期,具備上述理念的投資機構更適合支持初創的小企業(ye) 發展。

  房企紓困為(wei) 先 “保交樓”仍是民企支持重點

  在民營企業(ye) 中,房地產(chan) 企業(ye) 仍是當前金融監管部門支持的重頭戲。在近期央行舉(ju) 行的民企座談會(hui) 中,8家參會(hui) 企業(ye) 中有4家為(wei) 房企。不過,相比於(yu) 新興(xing) 行業(ye) ,這些民營房地產(chan) 企業(ye) 則以“紓困”為(wei) 主。

  上述參會(hui) 的房企在會(hui) 上表示,近年來企業(ye) 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同時提出希望進一步拓寬債(zhai) 券融資渠道等訴求。

  自去年年底開始,房企融資政策迎來重要轉向,央行擴容“第二支箭”,並進一步延長了多項針對房企發展的結構性政策。據貝殼財經記者了解,目前雖然仍存在民營房企融資難的現象,但總體(ti) 改善。

  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7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為(wei) 499.74億(yi) 元,環比減少10.1%,同比減少46%,房企融資規模仍然處於(yu) 近年來的較低水平。但7月房企發債(zhai) 328.95億(yi) 元,環比增加84.8%。

  中指研究院的研究亦顯示,7月房企信用債(zhai) 發行有所恢複,發行總量同環比均增長,其中,萬(wan) 科、綠城、濱江、新城、新湖中寶等5家非央國企成功完成信用債(zhai) 發行。7月,非央國企發行量為(wei) 2023年以來高位,但發行企業(ye) 局限在個(ge) 別企業(ye) 中,“第二支箭”利好政策並未普惠至多數民營房企。

  有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前房企的融資環境已經較此前得到改善。而此前央行延長實施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至2024年5月末、穩步推進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在試點城市落地、延長“金融16條”中涉及期限的兩(liang) 項措施,均是為(wei) 了給當前房企融資提供適度寬鬆的資金環境,以此來確保房企紓困的穩步推進。

  有效需求略顯不足金融機構積極破解“首貸難”

  “當前部分小微企業(ye) 客戶還處於(yu) 觀望狀態。”北京地區某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而在經濟複蘇乏力時,一些小微企業(ye) 風險亦有所加劇,因此客戶的有效需求目前並不足。

  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下一步應優(you) 化銀行機構體(ti) 係,大力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等中小銀行,推動中小銀行有能力、有意願更好地服務民營企業(ye) 。同時,無論大中小銀行,在對接民營企業(ye) 續貸需求的同時,應積極破解“首貸難”問題,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信用貸款比例。

  據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北京、深圳等各地央行亦在引導轄內(nei) 銀行著重“首貸戶”的拓展情況,並通過推進征信平台建設等方式彌合銀企之間的信息鴻溝。

  事實上,中小微企業(ye) 抵質押物不足,有效信息獲取難、成本高,易成為(wei) 缺乏信貸類征信信息的“準白戶”。

  新網銀行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銀行要客觀看待民營主體(ti) 所麵臨(lin) 的生存狀態,通過不斷優(you) 化涉企大數據的收集和運用能力,迭代風控模型,及時了解民營企業(ye) 的生存狀態,對於(yu) 控製信貸風險是非常必要的。銀行還要盡量避免僅(jin) 依靠某項數據做“單點突破”的風險防控,要努力往“多點並進”的方向去設計風控模型,加強各項不同來源的數據的交叉檢驗,提升風控手段的有效性。

  有銀行人士建議,有關(guan) 部門盡快建設涉企數據共享平台,搭建針對企業(ye) 的統一信用體(ti) 係,進一步提高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開和使用效率,健全守信聯合激勵機製,降低金融機構獲取小微數據的成本。出台更加精細化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措施,確保中小銀行對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的“精準滴灌”。

  此外,董希淼還建議,我國應建立健全企業(ye) 、銀行、政府各方責任共當和損失分擔機製,如不斷完善政府主導的融資擔保體(ti) 係尤其是民營企業(ye) 信貸擔保體(ti) 係,建立民營企業(ye) 風險補償(chang) 基金,改變民營企業(ye) 缺信息、缺征信、缺擔保等現狀,並逐步降低擔保費率。此外,還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民營企業(ye) 融資中的作用。

  多層次資本市場正在建設引導“長錢”進入

  “在助力民營企業(ye) 發展,尤其是小微企業(ye) 發展時,資本市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華南地區某地方監管人士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yu) 小微企業(ye) ,創投等機構的參與(yu) 將更能夠幫助真正有發展潛力的企業(ye) 快速成長。而如何引導“長錢”進入則是重中之重。

  張卓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前創投的資金主要來自於(yu) 國家級母基金、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社會(hui) 資本等。其中前兩(liang) 者主要來自於(yu) 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社會(hui) 資金的出資意願與(yu) 二級市場漲跌息息相關(guan) ,同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傳(chuan) 統行業(ye) 企業(ye) 和企業(ye) 家將硬科技創投行業(ye) 作為(wei) 資金多元化配置的出口之一。

  “地方政府是支持小微企業(ye) 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張卓表示,當前部分地方政府通過設立母基金進行招商,並匹配部分直投子基金,吸引優(you) 質企業(ye) 紮根當地,培養(yang) 新的經濟增長點。

  張卓表示,由於(yu) 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不同地方政府母基金對創投機構和創新企業(ye) 的投資容錯率包容度不同,這要求接受地方政府母基金投資的創投機構在篩選項目和企業(ye) 時應考慮更為(wei) 周全。目前隨著國家有關(guan) 部門的倡導,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對投資風險的承受度不斷增強。

  對於(yu) 引入“長錢”,張卓認為(wei) ,養(yang) 老金及壽險資金與(yu) 創投行業(ye) 的投資周期相對匹配,但當前我國養(yang) 老金與(yu) 壽險資金進入創投行業(ye) 的比例仍然相對較低。因此,他建議可以適度放開養(yang) 老金與(yu) 壽險資金進入創投行業(ye) 的資金比例,以此來進一步改善小微企業(ye) 的融資環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薑樊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