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 綠色答卷
焦點訪談:美麗(li) 中國 綠色答卷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經過頑強努力,我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wan) 裏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舉(ju) 世矚目,成為(wei) 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顯著標誌。在我們(men) 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建設美麗(li) 中國的進程中,各地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在普達措國家公園,鬆茸是大自然賜予當地人的珍貴特產(chan) 。過去,當地人采集鬆茸,無論大的小的開傘(san) 的都采,這些年在地方政府引導下,變得越來越自律。
雲(yun) 南迪慶州香格裏拉市洛茸村村民孫諾七林:“小的一般埋在土底下,把它挖開對生長環境破壞很大。以前用鋤頭、鐵鍬等鐵器,第二年它就不再長了。現在村民用木棍或者竹棍,把它的一頭弄尖,撬起來以後,把根部的泥土放回去。”
普達措國家公園是2015年被列入全國首批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這裏地處“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核心區域,是滇西北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yu) 水源涵養(yang) 的國家重點功能區,是“森林—湖泊—沼澤—草甸—冰川雪山”複合生態係統典型代表,世界級的物種基因庫。
孫諾七林是洛茸村村民,洛茸村就位於(yu) 普達措國家公園裏麵,村民們(men) 世世代代在這裏生活勞作。自從(cong) 普達措開展了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包括洛茸村在內(nei) 都被劃在了嚴(yan) 格的生態保護範圍,村民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有牧場必須在嚴(yan) 格落實草畜平衡製度要求的前提下開展適度放牧。村民們(men) 過去無序散養(yang) 著大量的豬、羊、馬、牛,現在不行了。
犛牛因為(wei) 遊牧,對草場破壞小,保留了下來,豬要圈養(yang) ,數量變少了,羊對草場破壞大,不能養(yang) 了,村民們(men) 在牧業(ye) 生產(chan) 方麵就有了損失。
村民為(wei) 保護生態犧牲了發展,公園管理部門每年從(cong) 運營收入中拿出1500多萬(wan) 元資金,專(zhuan) 項用於(yu) 近3700名村民的直接經濟補償(chang) 和教育資助,還優(you) 先向村民提供就業(ye) 崗位,鼓勵他們(men) 參與(yu) 園區環衛、巡護、特許經營等活動,建立了入股分紅的管理模式,讓村民的損失得到彌補,還能不斷增加收入。
雲(yun) 南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金瑛:“2008年以來,迪慶州人民政府製定了生態補償(chang) 政策,促進了原住民對於(yu) 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和認同。”
政府部門宣傳(chuan) 力度大,工作做得細,村民們(men) 對家園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
孫諾七林:“撿鬆茸是一方麵,從(cong) 意識裏麵約定俗成的可持續發展方式;還有撿柴火,現在也有很明確的村規民約,隻能撿幹的、枯死的,有生命力的那種絕對不允許撿。”
孫諾七林家是個(ge) 大家庭有10口人,每年的生態反哺6萬(wan) 元,他和妻子在公園工作,月收入6000多,入股旅遊項目分紅2萬(wan) 元,加上鬆茸、犛牛肉、奶製品等土特產(chan) ,一家年收入超過30萬(wan) 元。
孫諾七林:“真正吃上了生態飯,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普達措國家公園還是珍稀物種重要棲息地,分布有野生動植物1059種,是我國西南珍稀瀕危物種的集中分布區,是全球第四紀冰川珍稀遺跡集中展示地,生物多樣性十分豐(feng) 富。自從(cong) 實施了嚴(yan) 格的保護措施以來,這裏的生態持續向好。
2013年以來,我國不斷建立健全國家公園體(ti) 製。2021年,三江源、海南熱帶雨林等首批5個(ge) 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十四五”期間還將建設20個(ge) 左右國家公園。設立國家公園就是要實行嚴(yan) 格的保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一係列重大生態工程深入推進,使我國成為(wei) 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教授張世秋:“通過實施生態紅線製度,使得中國25%的國土麵積處在生態紅線之內(nei) ,使得比如自然保護地、生態係統,包括在這些脆弱的生態係統當中生存的野生動植物都能夠得到保護。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講,生態紅線製度是保障中國生態安全的必要屏障。”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地區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2017年7月,中辦、國辦通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問題,上百人被問責。痛定思痛,“斷腕”整改。如今,祁連山生態保護“由亂(luan) 到治,大見成效”。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各地立行立改上萬(wan) 個(ge) 排汙等違法問題,長江、黃河幹流水質持續向好。
張建清一家生活在湖南益陽的大通湖邊,“水草+螃蟹”是大通湖近年來推行的一種生態種養(yang) 模式,還讓“大通湖大閘蟹”成為(wei)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走出了國門。可是在前些年,大通湖卻不是現在的樣子。
湖南益陽大通湖區河壩鎮沙堡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程鋼:“村民生活周邊的溝渠水係發黑發臭,出門就聞到一股刺鼻的魚腥味。”
大通湖是洞庭湖的湖中湖,有“洞庭之心”的美稱。大通湖有調蓄洪水、調節大氣等生態服務功能,是環洞庭湖經濟圈的重要生態屏障。可是在多年前,這裏卻被稱作是“水下荒漠”。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於(yu) 丹:“有殘餌在底泥中,還有高密度養(yang) 殖,魚類的排泄物,包括雞糞、鴨糞,這些沒有完全分解利用,都儲(chu) 存在沉積物中。”
2015年,大通湖水質已經惡化到劣V類。2018年,大通湖臨(lin) 湖1000米區域內(nei) 被劃定為(wei) 禁養(yang) 區,退出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根據專(zhuan) 家意見,先改種水草。可是湖水渾濁,能見度低,開始的時候連水草都養(yang) 不活。水草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有機物,讓氮磷導致的水體(ti) 富養(yang) 化逐漸降下來,吸附水中的雜質,讓湖水逐漸變清澈。這樣的草,也被當地人稱作“環衛草”。
於(yu) 丹:“采用立體(ti) 種草,比方說有的深水區種兩(liang) 層草,使得整個(ge) 水層立體(ti) 空間都有水草分布,另外從(cong) 深水區到沿岸帶,沉水植物到浮葉植物到挺水植物到河塘。”
掌握科學的種植辦法,一年就見到成效,三年就大有改觀。水下荒漠逐漸變得綠意盎然,變成了水下森林。通過不同類型的水草種植,大通湖沿岸出現了綠色長廊、水鄉(xiang) 花海,還帶起了環湖生態旅遊。當初,張建清退出水產(chan) 養(yang) 殖的時候,政府部門鼓勵他種水草,並且承諾按照高於(yu) 市場價(jia) 的5%到10%全部包銷。張建清把承包的167畝(mu) 魚塘全部種上了水草,沒想到當年就長勢良好。
種草也可以賣錢,還市場潛力巨大。被當地人稱作是“黃金草”。“環衛草”“景觀草”“黃金草”讓大通湖種草“療傷(shang) ”改變了模樣,加上環湖截汙、疏浚活水等配套工程,到2022年,大通湖水質整體(ti) 從(cong) 過去的劣V類轉變為(wei) IV類,而且水質還在持續向好。
人工在修複,大自然也在助力。很多大通湖的原生物種開始重新出現,還在逐漸增多,魚蝦蟹螺、昆蟲、30多種水鳥,一片生機盎然。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現在的大通湖正在逐步恢複生態化的水產(chan) 養(yang) 殖,引導農(nong) 戶開展“水草+”的種植養(yang) 殖模式。
從(cong) 2016年開始,我國啟動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各地各部門因地製宜、因地施策,形成了一係列創新成果,榮獲聯合國首批“世界生態恢複十年旗艦項目”,並向全球推廣,為(wei) 解決(jue) 全球共同麵臨(lin) 的生態環境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這是中國選擇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十年來,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是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曆史性超過煤電。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態度。天更藍,水更清,家園更美,我們(men) 的未來更美好。
張世秋:“2020年,習(xi) 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政府鄭重承諾,我們(men) 要力爭(zheng) 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前,我們(men) 已經實現能耗下降以及碳排放減少,已經遠遠超過當時對國際社會(hui) 的承諾,這是一個(ge) 非常大的轉變,也希望這是我們(men) 麵向未來的一個(ge) 新起點,希望全社會(hui) 共同努力,創建一個(ge)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
十年來,我們(men) 交上了一份令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綠色答卷”。總書(shu) 記強調,建設美麗(li) 中國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今後5年是美麗(li) 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我們(men) 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讓綠色成為(wei) 新時代中國的鮮明底色,讓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續的綠色福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