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解析醫藥領域緣何成了腐敗重災區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解析醫藥領域緣何成了腐敗重災區
源頭遏製不當利益輸送破除“圍獵”
編者按
“院長被抓人均就醫成本降1400多元”“一台進口價(jia) 1500萬(wan) 元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醫院以3520萬(wan) 元買(mai) 入”“雲(yun) 南一地醫療行業(ye) 403人主動退贓”……連日來,醫藥領域反腐相關(guan) 話題持續占據熱搜榜。
8月15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有關(guan) 問答稱,多部門近日共同啟動為(wei) 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以問題為(wei) 導向,聚焦醫藥行業(ye) “關(guan) 鍵少數”和關(guan) 鍵崗位,堅決(jue) 整治違規違紀違法行為(wei) 。
醫藥領域緣何成了腐敗重災區?如何完善法律製度,從(cong) 根源上消除醫藥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業(ye) 內(nei) 權威專(zhuan) 家和法律人士。
收受病人紅包禮金、醫藥代表回扣,以及與(yu) 醫療設備供應商結成“利益聯盟”,涉案金額2980多萬(wan) 元,而那些回扣款及虛增的藥物設備價(jia) 格,直接被轉嫁計入醫療成本,導致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困難加重……
近日,廣東(dong) 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布文章披露了廣東(dong) 省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原院長羅勇受賄一案的部分案情。根據通報,“醫蠹”被拔除後,醫院采購成本、群眾(zhong) 就醫成本明顯下降。據統計,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今年1月到5月門診和住院次均費用同比下降16.6%、21.4%,人均就醫成本下降1400餘(yu) 元。
一場反腐風暴正在席卷整個(ge) 醫藥領域。根據公開信息梳理,今年8月以來,幾乎每天都有醫藥係統領導幹部被查。
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zhuan) 家認為(wei) ,醫藥領域已經成為(wei) 腐敗的重災區,治理醫藥腐敗問題,當務之急是“治標”——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更要邁向“治本”——完善監督製度體(ti) 係,加強醫藥領域行風建設,推動醫藥體(ti) 製改革,從(cong) 根源上消除醫藥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ti) 製機製。
醫藥領域成腐敗重災區
嚴(yan) 查腐敗重塑行業(ye) 生態
8月14日,兩(liang) 家三甲醫院的領導幹部同日被宣布接受調查,一個(ge) 是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黨(dang) 委書(shu) 記都鵬飛,另一個(ge) 是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原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院長張雲(yun) 強,兩(liang) 人均涉嫌嚴(yan) 重違紀違法。
他們(men) 被查,與(yu) 一場醫藥領域反腐風暴有關(guan) ——7月下旬,為(wei) 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拉開帷幕。
就集中整治的背景,國家衛健委稱,醫藥領域腐敗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近年來查處的一些“關(guan) 鍵少數”、關(guan) 鍵崗位人員,利用權力尋租、大肆收受回扣、行賄受賄等案件,嚴(yan) 重稀釋了醫藥事業(ye) 改革發展紅利,蠶食了人民群眾(zhong) 權益,既掣肘醫療、醫保、醫藥事業(ye) 改革發展,又影響了行業(ye) 形象,也危害了醫藥衛生領域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幾天之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hui) ,部署紀檢監察機關(guan) 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會(hui) 議指出,要深入開展醫藥行業(ye) 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係統治理。
“近年來,我國醫藥領域的腐敗問題時有發生,一些醫藥企業(ye) 和個(ge) 人通過行賄、收回扣等手段,牟取不正當利益,嚴(yan) 重違反黨(dang) 紀國法和職業(ye) 道德,也可能導致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價(jia) 格不合理、質量難以保證,給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健康帶來威脅,損害國家和社會(hui) 利益。”北京大健康法商團隊負責人鄧勇說。
鄧勇認為(wei) ,此次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是我國加強反腐敗鬥爭(zheng) 的一項重要舉(ju) 措,旨在通過全麵排查、嚴(yan) 厲打擊、建立長效機製等方式,深入推進醫藥領域的反腐敗工作,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權益,促進醫藥行業(ye) 健康發展。
在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嶽看來,此次醫藥領域反腐還與(yu) 深化公立醫院體(ti) 製改革、推進醫藥體(ti) 製改革密切結合,很可能促進公立醫院體(ti) 製改革的落地,讓公立醫院真正回歸公益屬性,成為(wei) 我國醫藥體(ti) 製改革進程中一個(ge) 重要的轉折點和裏程碑。
行業(ye) 資金鏈長權力集中
腐敗風險點多監管不足
一台采購價(jia) 為(wei) 3520萬(wan) 元的直線加速器,實際進價(jia) 1500萬(wan) 元,1600餘(yu) 萬(wan) 元被醫院院長收入囊中。
這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今年5月發布的一起醫藥領域腐敗案件——雲(yun) 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從(cong) 醫療器械經銷商陳某虎處買(mai) 入的直線加速器,遠高於(yu) 同期市場價(jia) 格。當地紀檢監察機關(guan) 經調查發現,時任院長楊某俊在購買(mai) 這台直線加速器時以借為(wei) 名向陳某虎索賄1600餘(yu) 萬(wan) 元。
此案例僅(jin) 是醫藥領域腐敗問題的一個(ge) 縮影。今年2月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嚴(yan) 查醫療領域隱蔽利益輸送》一文稱,醫療領域風腐問題不斷隱形變異、迭代升級,如“定製式”招投標、“規避式”委托采購、“供股式”入股分紅、“福利式”研討培訓等。
醫藥領域腐敗緣何屢禁不絕?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說,主要原因在於(yu) 醫藥領域的腐敗誘惑、腐敗利益大,整個(ge) 醫藥行業(ye) 包括藥品、醫藥器械、醫療服務,資金鏈長、資源富集、權力集中,腐敗風險點多,容易發生“圍獵”與(yu) 被“圍獵”利益輸送等嚴(yan) 重腐敗問題。
“此外,醫藥領域腐敗問題一般潛藏於(yu) 整個(ge) 醫療權力運行的背後,專(zhuan) 業(ye) 性強且非常隱蔽,非專(zhuan) 業(ye) 人士很難發現其中的‘貓膩’。麵對醫藥領域腐敗問題,傳(chuan) 統性的、常規性的反腐敗方法難以從(cong) 根源上切除其腐敗的毒瘤。”莊德水說。
王嶽認為(wei) ,醫藥領域腐敗難以禁絕,與(yu) 醫藥領域本身的特點有關(guan) 。藥品、醫療器械等屬於(yu) 被動消費品,患者不能主動進行選擇,由此造成醫院管理者和醫生擁有更多主導權,進而成為(wei) 權力尋租、被“圍獵”的對象。
在鄧勇看來,雖然我國出台了一係列打擊醫藥腐敗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的規定比較籠統,缺乏可操作性,對於(yu) 違法行為(wei) 的處罰力度也不夠。
鄧勇提到,監管不力是醫藥領域腐敗屢禁不絕的另一個(ge) 原因,醫藥領域的監管部門主要有衛生、藥監、市場、財政等部門,多頭監管加上監管力量不足,難以全麵覆蓋醫藥領域。同時,醫藥行業(ye) 的利潤空間很大,醫藥企業(ye) 和醫藥代表為(wei) 了追求利潤,常常會(hui) 采取各種手段來推銷產(chan) 品,為(wei) 醫藥領域腐敗提供了土壤。
對比通報的醫藥腐敗案例可以發現,醫藥腐敗具有鮮明特征:腐敗問題主要集中於(yu) 藥品、醫療器械、耗材等招標采購環節;發生在學術交流、出訪等過程之中;一些行業(ye) 協會(hui) 成為(wei) 腐敗的中介和重災區。
鄧勇研究認為(wei) ,醫療機構是醫藥腐敗的重要環節,存在的腐敗風險點包括醫生收受藥品回扣、醫療器械和耗材采購中的腐敗、醫院領導和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牟取私利等。醫生是醫藥腐敗的核心環節,存在的腐敗風險點包括收受藥品回扣、推廣不必要的高價(jia) 藥品和檢查、利用職權推薦患者到指定醫療機構等。
他還提到,藥品生產(chan) 企業(ye) 也是醫藥腐敗的重要來源,存在的腐敗風險點包括向醫生、醫療機構行賄、提供虛假信息、壟斷市場等。此外,藥品流通企業(ye) 是藥品進入醫療機構的重要渠道,存在的腐敗風險點包括通過行賄、回扣等方式影響醫療機構的藥品采購、壟斷藥品供應等。
“包括醫藥代表、醫藥招標、醫保支付等環節,都存在腐敗的風險點。醫藥腐敗涉及多個(ge) 環節,其中存在的腐敗風險點較多,需要加強監管和懲治力度,從(cong) 源頭上預防和打擊醫藥腐敗行為(wei) 。”鄧勇說。
消除腐敗滋生蔓延土壤
建立“親(qin) ”“清”醫藥關(guan) 係
根據2022年中國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3.3萬(wan) 個(ge) ,其中,醫院3.7萬(wan) 個(ge) (公立醫院1.2萬(wan) 個(ge) ,民營醫院2.5萬(wan) 個(ge) )。全國有衛生技術人員1155萬(wan) 人,其中執業(ye) 醫師和執業(ye) 助理醫師(統稱為(wei) 醫生)440萬(wan) 人。
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醫藥領域查處了一批腐敗分子,但相比於(yu) 440萬(wan) 名醫生來說,腐敗分子隻是極少數。
莊德水說,當務之急是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但這屬於(yu) 治標。下一步,應該結合本次集中整治,有針對性地分析新型腐敗和典型腐敗問題的發生規律,完善監督製度體(ti) 係,消除腐敗風險點,這是治本之道。
莊德水呼籲,一方麵,要打擊受賄源頭,緊盯醫療機構的“關(guan) 鍵少數”、關(guan) 鍵崗位,特別是涉及醫療器械、藥品、耗材等招標采購決(jue) 策的管理人員、醫務人員,規範處方權、采購權,壓縮權力尋租腐敗空間。另一方麵,要打擊行賄源頭,整治不法經營的醫藥企業(ye) 、醫藥協會(hui) 學會(hui) ,規範醫藥領域生產(chan) 、銷售、采購等環節,從(cong) 源頭上遏製不當利益輸送,防止通過會(hui) 議費、講課費、谘詢費等方式“圍獵”醫務人員。
“最重要的是,運用改革思維和方式解決(jue) 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推動醫藥體(ti) 製改革,重構整體(ti) 醫藥體(ti) 係,體(ti) 現醫療價(jia) 值,從(cong) 根源上消除醫藥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莊德水建議。
鄧勇認為(wei) ,要實現醫藥領域腐敗的治本之道,需要加強監管力度,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明確權力邊界,規範醫藥行業(ye) 市場秩序;建立醫藥領域反腐敗長效機製,加強對醫藥行業(ye) 的監管和審計,完善舉(ju) 報和獎勵機製,形成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反腐敗的合力;加強醫藥行業(ye) 的自律,建立行業(ye) 規範和誠信體(ti) 係,提高醫藥從(cong) 業(ye) 人員職業(ye) 素質和道德水平。
受訪專(zhuan) 家提出,完善的製度需要風清氣正的醫藥行業(ye) 生態環境,這就需要構建“親(qin) ”“清”醫藥關(guan) 係,淨化行業(ye) 生態。
鄧勇說,構建“親(qin) ”“清”醫藥關(guan) 係,需要完善以下幾方麵製度:醫藥代表登記製度,對醫藥代表的身份、資質、行為(wei) 進行規範管理;醫藥購銷廉政製度,對醫藥購銷過程中的利益輸送、回扣等問題進行打擊和懲處;醫療機構藥品采購製度,加強對醫療機構藥品采購過程的監管,防止不正當競爭(zheng) 和利益輸送;醫藥信息公開製度,對醫藥產(chan) 品的信息進行公開透明的披露,方便患者和醫療機構判斷和選擇。
他還呼籲修訂或出台醫藥代表專(zhuan) 門法規、醫藥購銷管理法規、藥品管理法規等,為(wei) 構建“親(qin) ”“清”醫藥關(guan) 係提供法律保障。
“構建‘親(qin) ’‘清’醫藥關(guan) 係需要完善一係列規範製度,改善醫患信息不對稱和醫務人員被‘圍獵’的境況。從(cong) 長遠來看,醫生可以隻開用藥通用名,由患者自行在互聯網上選擇藥品,使藥品從(cong) 被動消費品變成患者可以自己主動選擇的消費品。”王嶽說。
(法治日報記者 陳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