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餡餅”,遠離兼職陷阱
記者調查發現,針對大學生的暑期兼職陷阱五花八門,通過梳理,有兩(liang) 類情況比較常見:一類是大學生被詐騙分子利用,充當詐騙工具;另一類,是詐騙分子打著兼職招聘的噱頭,以刷單或收取管理費的名義(yi) 對大學生實施詐騙。(8月22日《中國青年報》)
每逢暑假,為(wei) 了充實生活、增長見識或是賺點零花錢,不少大學生忙著找各類兼職工作。動機雖好,但陷阱不可不防。近日,公安部刑事偵(zhen) 查局發布了5種常見兼職詐騙套路,其中包括:幫助詐騙分子取現;買(mai) 賣電話卡和銀行賬戶;搭建GOIP、VOIP等虛擬撥號設備;冒充客服電話引流;線下推廣引流。尤須警惕的是,一些學生因涉世未深容易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進而成為(wei) 詐騙“工具人”。
代發短信、代撥電話、代發圖文……這些看似輕鬆工作,背後可能暗藏重重陷阱。最近熱映的電影《孤注一擲》揭開了網絡詐騙的冰山一角,內(nei) 中殘酷觸目驚心。無論是網絡詐騙還是兼職陷阱,實施者無不處心積慮、誘之以利,真可謂“一步一步全是陷阱”。
對待騙局,輕敵輕信乃大忌。除了刷單這種常見的詐騙套路,還有一些詐騙團夥(huo) 會(hui) 偽(wei) 裝成正規公司招收暑假實習(xi) 生,再以各種名目向大學生收取實習(xi) 管理費,之後便拿錢跑路。當你以為(wei) 看好自己的錢包即可,哪曾想騙子可能早已盯上了你的電話卡。據報道,如今出現了一種名為(wei) “手機口”的兼職詐騙,完成這種騙術需要兩(liang) 部手機,一部手機與(yu) 所謂的客服保持通話,另一部手機則按照客服的指令撥打他們(men) 提供的電話號碼,電話接通後,客服便開始實施詐騙。在此類兼職陷阱中,即便隻充當“傳(chuan) 話筒”或“信鴿”的中介作用,但也無形中成為(wei) 詐騙幫凶,一旦有人上當受騙,打電話的大學生便難逃幹係。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現實案例一再告訴我們(men) :動動手指、躺著賺錢,是陷阱不是餡餅。遇上了不妨三思而後行,錢多事少的工作為(wei) 何偏偏找上你?對大學生來說,防範兼職陷阱,關(guan) 鍵還看個(ge) 人。麵對花樣翻新的騙術,要擺正心態、提高警惕,升級防騙意識與(yu) 能力,牢牢守住個(ge) 人信息這條底線。因為(wei) 無論詐騙形式多麽(me) 五花八門,個(ge) 人信息都是實施騙局的關(guan) 鍵一環。而若發現自己掉入了兼職圈套,應盡快報警、合理維權,才能及時止損,避免越陷越深。(廣州日報 張冬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