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平陸運河開工建設一周年:建設紅似火 山海綠依舊

發布時間:2023-08-24 15:4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欽州8月24日電 題:平陸運河開工建設一周年:建設紅似火 山海綠依舊

  中新網記者 楊陳

  8月,當初秋的晨光灑滿廣西欽州市靈山縣舊州鎮出水坳時,40歲的舊州鎮陸華村村民張美總覺得眼前的景象與(yu) 兒(er) 時的記憶相比,好像變了,又好像沒變。

  出水坳,是舊州鎮當地人取的地名。而隨著2022年8月28日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幹工程——平陸運河建設動員大會(hui) 在此舉(ju) 行,這裏有了一個(ge) 更廣為(wei) 人知的名字:平陸運河馬道樞紐。未來該樞紐將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內(nei) 河省水船閘。

  在張美印象中,這裏曾經灌木叢(cong) 生,是一片沼澤地。時隔一年,近2000名施工和作業(ye) 人員、653台(套)機械設備在此進行土石方開挖和邊坡防護,5座高邊坡已經挖成,航道的走向初顯。眼前車來車往的建設景象已然顛覆了張美的舊印象,但作為(wei) 馬道樞紐邊坡綠化班組長,在張美及工友們(men) 的精心建設下,“覆綠的邊坡仍是兒(er) 時綠綠的模樣”。

  平陸運河始於(yu) 南寧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經欽州靈山縣陸屋鎮沿欽江進入北部灣,全長134.2公裏。運河途經之處,有山地,有險灘,也有村莊、道路。這裏不僅(jin) 是許多像張美一樣原居民的故土,也是大量動植物賴以棲息的家園。

  “平陸運河始終以‘河暢、水清、魚翔、岸綠、景美、低碳’為(wei) 目標,實施自然岸線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沿河生態廊道,構建綠色和生態運河。”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黎明鏡介紹,為(wei) 達到上述目標,運河將設置36個(ge) 生態涵養(yang) 區,為(wei) 生物提供棲息環境;在運河越嶺段建設中國首個(ge) 跨運河的專(zhuan) 用動物通道,並設置魚類增殖站、魚道,解決(jue) 項目建設帶來的動物生態阻隔問題;避讓生態敏感區,強化生態多樣性保護,減少對沿線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位於(yu) 欽州市欽江主河槽內(nei) 的平陸運河青年樞紐,塔吊揮舞巨臂,挖掘機轟鳴作響,工人們(men) 正有序開展泄水閘底板澆築作業(ye) 。在泄水閘左側(ce) ,兩(liang) 塊寫(xie) 著“魚道”二字的標誌牌尤為(wei) 醒目。

  “這是欽江上的首個(ge) 魚道,預計今年底或明年1月建成。”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潘劍告訴記者,青年樞紐在設計階段開展了魚道模型試驗研究,通過在現場采集物種,觀測它的習(xi) 性來指導設計。

  “我們(men) 在青年樞紐的發電站下遊設置了豎縫式魚道和鰻魚道兩(liang) 條魚道,兩(liang) 條魚道洄遊的魚將會(hui) 在魚道的‘觀察室’匯合,然後全部通過豎縫式魚道洄遊,在青年樞紐發電站上遊155米處的魚道出口遊出。”潘劍說,上述魚道可滿足鯪魚、赤眼鱒、河鱸魚、合浦絨螯蟹和鰻鱺的洄遊需求。

  從(cong) 青年樞紐沿欽江順流而下,便是平陸運河航道15標段,即入海口段。百米見寬的欽江江麵上機械轟鳴,數艘反鏟挖泥船、抓鬥船揮舞著巨臂挖出江底泥層,放置在旁邊的泥駁船上。江岸上,多台大型挖掘機一字排開,將淤泥從(cong) 泥駁船轉運至土方車上,再運輸至晾曬場。遠處入海口近海段,中國自主建造首艘超大型自航絞吸船“天鯨號”的絞刀潛入海中,飛速運轉,絞碎的泥沙碎岩經排泥管,由泥泵輸送到1200米以外的臨(lin) 時消納場。

  與(yu) 工地上的熱火朝天形成對比的是,江邊延綿數百米的紅樹林靜靜生長,並未受到過多“驚擾”。

  紅樹林,是一種生長在陸地和海洋交界處的獨特生態係統,它既是守護海岸帶生態係統平衡的“綠色長城”,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棲息地。平陸運河航道15標段位於(yu) 欽江南段和茅尾海水域之間,分布有大量紅樹林。

  “在航道開挖施工前,我們(men) 先對施工區域周圍的紅樹林附近軟基進行了波浪樁等加固,避免因航道開挖等造成岸坡坍塌,紅樹林分布麵積減少。”中交天航局廣西平陸運河航道15標項目經理趙海豐(feng) 指著江岸邊長達500米的橙色防汙屏告訴記者,這些防汙屏可以將施工區域和沿岸的紅樹林隔離開。通過它的孔隙率、自清潔材質,可對施工產(chan) 生的懸浮物進行最大程度的阻隔,從(cong) 而減少對周邊紅樹林的影響。

  作為(wei) 中國大蠔主產(chan) 區及苗種供應地,平陸運河的修建是否會(hui) 對茅尾海區域內(nei) 大量的原生大蠔產(chan) 生影響?趙海豐(feng) 稱,項目部也在配合平陸運河集團開展大蠔種質的應采盡采,目前進行暫養(yang) ,後期在平陸運河集團統籌下,還將進行大蠔種質的異地補償(chang) 。(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