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2023“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阿克蘇市舉行

發布時間:2023-08-25 15:4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阿克蘇8月24日電(餘(yu) 翌)由文化和旅遊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新疆是個(ge) 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23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開幕。全國19個(ge) 對口援疆省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新疆14地州市的383名非遺傳(chuan) 承人、330項非遺項目集體(ti) 亮相本次非遺展。

  在23日的開幕式上,文化和旅遊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饒權指出,近年來,全國文化和旅遊係統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全麵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疆方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旅遊興(xing) 疆”戰略為(wei) 著力點,推動新疆文化事業(ye) 、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業(ye) 各項工作取得長足進展。經過連續三年的培育,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已成為(wei) 文化潤疆的特色品牌活動和交流交往平台、以及展示新疆非遺保護和文化建設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下一步將繼續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疆方略,立足文化和旅遊工作特點,用好文化和旅遊豐(feng) 富資源,更好開展文化潤疆工作,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dang) 委黨(dang) 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田文在致辭中表示,新疆將以此次活動為(wei) 契機,加強與(yu) 援疆省市的文化交流,深入開展文化潤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打牢新疆長治久安的根基,凝聚起建設美好新疆的強大動力。

  此次非遺展以“文化的瑰寶 人民的非遺”為(wei) 主題,舉(ju) 辦一場文化交流的盛會(hui) 。

  現場,各地的非遺傳(chuan) 承人在各具風格的省市地區展位前展示介紹,引得觀眾(zhong) 紛紛駐足圍觀。在吐魯番市展區,吐魯番市非遺傳(chuan) 承人托爾順正表演納孜庫姆,他穿著紋飾精美的維吾爾族服飾、頭戴維吾爾族小花帽,隨著音樂(le) 熱烈歡快的節奏做出各種滑稽詼諧的舞蹈動作,時而屈膝、身子前傾(qing) ,雙臂大力地前後擺動,作出矮子費力走路的樣子;時而又蹲著身子,胳膊不斷前伸、手腕屈起,模仿鴨子走路的模樣,惹得現場歡笑不斷。據介紹,納孜庫姆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當地人們(men) 常在農(nong) 閑時、婚禮上隨音樂(le) 而起舞,場麵熱鬧而歡樂(le) 。

  表演仍繼續著,另有兩(liang) 位穿著黃色、紅色表演服飾的女子跳入場中,跟著音樂(le) 即興(xing) 扭起秧歌。托爾順立即迎上前跟她們(men) “比拚”起來,還不時擠眉弄眼,引得一片笑聲。一曲結束,兩(liang) 人又趕緊奔回自己的展位——原來她們(men) 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展區,國家級非遺“新疆社火”的表演者,身上穿著的是回族舞蹈的豔麗(li) 服飾。“我們(men) 不會(hui) 跳他們(men) 那種(納孜庫姆),”她們(men) 笑道:“我們(men) 民族不同,但音樂(le) 是相通的。我們(men) 總是聽見音樂(le) 就跳起來了!”

  據昌吉展區“新疆社火”表演的領隊仲偉(wei) 善介紹,新疆社火是多種民間慶祝活動的總稱,包含秧歌、舞龍舞獅、鑼鼓等多種藝術形式,也常在表演中融合進西遊記、阿凡提等民間故事,豐(feng) 富熱鬧、生動有趣。在展會(hui) 現場,隻聽鑼鼓聲一響,綠色的扇子舞了起來,藍底黃邊的花傘(san) 轉了起來,表演者們(men) 笑得燦爛,大搖大擺地扭起秧歌,博得滿堂喝彩。

  國家級非遺柯爾克孜族刺繡的傳(chuan) 承人布如力·斯開克也來到了非遺展,在非遺集市上,她帶來的柯族刺繡讓眾(zhong) 多觀眾(zhong) 讚歎不已。色彩鮮豔的絲(si) 線、細密紮實的針腳、大氣美麗(li) 的五彩吉祥紋和鮮花紋樣,讓柯爾克孜族刺繡成為(wei) 廣受歡迎的裝飾品。過去幾年,她同徒弟拜合提古麗(li) ·艾依提一起,帶領附近各村的繡娘製作和宣傳(chuan) 柯族刺繡。這次在非遺展上,除了柯族刺繡技藝,還有來自各地的特色非遺刺繡,比如湖南省展區的湘繡、苗繡,河南省展區的汴繡等。“其他地區的刺繡也給我帶來新的圖案的靈感,”她表示。

  在吉林省展區,省級非遺安圖隋氏鐵製品傳(chuan) 承人隋進才也興(xing) 致勃勃地介紹起他帶來的作品:用鐵皮製作的魚、辣椒等工藝品。他用鐵皮製作狗魚,這種魚生性凶惡,好攻擊其他魚類,卻也和鐵的堅硬、鋒利形成了內(nei) 在契合。同時,狗魚也是他家鄉(xiang) 生活風物的體(ti) 現。隨著文化發展,順應人們(men) 新的文化喜好,他在作品內(nei) 容上不斷創新,製作了鐵皮的摩托、恐龍和玫瑰花等。談及這項工藝的特色,他說,這是將手工鐵製品技術與(yu) 美術設計的融合,“因為(wei) 是手工製品,才讓作品有了靈魂。外塗顏料上留下的指紋,讓每個(ge) 作品獨一無二。”

  在主會(hui) 場的諸多展覽以外,本次非遺展還在阿克蘇地區三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阿克蘇地區影劇院、阿克蘇老街設置了分會(hui) 場。23日晚,阿克蘇老街人潮湧動,在非遺展分會(hui) 場表演中,維吾爾族卻日庫木麥西熱甫、維吾爾族達瓦孜等國家級非物質遺產(chan) 輪番亮相。達瓦孜在維吾爾語中意為(wei) “高空走索”。在觀眾(zhong) 們(men) 提心吊膽的驚呼聲中,表演者手持著平衡杆、不係保險帶,在高達十米的高空繩索上穩穩前行,又時而和著歡快的音樂(le) 節拍,在繩索上踏著舞步揚起雙臂,迅捷地躍起又穩穩落下,讓觀眾(zhong) 們(men) 大飽眼福。

  據悉,在本次非遺展上,19個(ge) 援疆省市175個(ge) 參展項目、184位傳(chuan) 承人,新疆14個(ge) 地州市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155個(ge) 參展項目、199位傳(chuan) 承人集體(ti) 亮相,讓觀眾(zhong) 沉浸式體(ti) 驗非遺魅力。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的非遺活動,搭建集成果展示、展演交流、互動體(ti) 驗為(wei) 一體(ti) 的非遺宣傳(chuan) 推廣平台。相關(guan) 活動持續至8月27日,同期還舉(ju) 辦有“生命如歌—萬(wan) 桐書(shu) 與(yu)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專(zhuan) 題展。(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