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浙江:青年人講“村課”何以助力城鄉均衡?

發布時間:2023-08-28 11:2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金華8月27日電(記者 張斌)今年以來,“村超”“村BA”等“村字頭”活動陸續引發關(guan) 注,但你是否聽過“村課”呢?

  今年秋季學期到來之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奮鬥有我——‘村課’開講啦”活動近日在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尚湖鎮嶺幹村文化禮堂舉(ju) 行。這堂“村課”包含理想、學習(xi) 、法治等內(nei) 容,講課者有中學校長、浙江大學的高材生及浙江省級機關(guan) 單位的青年幹部。

  台下,共計百餘(yu) 位磐安山區青少年和他們(men) 的家長、老師一起聽課,“命運的齒輪”或許在此刻“悄悄轉動”。

  “舉(ju) 辦這次活動,是為(wei) 聯動優(you) 勢教育資源向磐安這樣的山區縣傾(qing) 斜,借助青年人的力量推動城鄉(xiang) 教育均衡,激勵和引導更多山區學子明確目標、勤奮學習(xi) ,形成回報家鄉(xiang) 的內(nei) 生動力。”在嶺幹村掛職的浙江省委宣傳(chuan) 部幹部王人駿說。

  如其所言,青年人是這堂“村課”的最大“杠杆”。

  磐安縣地處浙江中部,是該省山區26縣一員,屬於(yu) 加快發展地區。有人認為(wei) ,這裏“九山半水半分田”,崇山峻嶺磨礪出人們(men) 的毅力,也限製了村民們(men) 特別是青少年的視野。

  “村課”講台上,成長於(yu) 磐安山區的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本科生陳海鈺直言,很多人說“磐安的山導致人的心胸會(hui) 變狹隘”,他不這麽(me) 看。“我們(men) 是‘山容萬(wan) 物,堅如磐石’。既然一無所有,何懼從(cong) 頭再來?”

  陳海鈺是浙江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學生骨幹)培養(yang) 學院(下稱:浙大“青馬”)的學員。這是一支以服務基層、報效國家為(wei) 發展導向的高校青年群體(ti) 。

  包括他在內(nei) ,當天共有五位浙大“青馬”師生結合自身經曆,圍繞“如何激發學習(xi) 興(xing) 趣”“如何自我管理”“如何學好不同學科”等問題互動、分享。

  “希望大家能從(cong) 父母、長輩、同學以及社會(hui) 的關(guan) 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克服各種挑戰。”浙江大學團委兼職副書(shu) 記、浙大“青馬”班班主任徐本濤說。

  徐本濤來自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當地是最後一批宣布脫貧的國家級貧困縣。求學過程中,他曾得到國家助學金資助和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心,他念念不忘,因此主動參加這次活動。

  和他一樣,曾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來自雲(yun) 南邊境山區農(nong) 村的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高近爽用實際行動演繹現實版“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故事。

  初三時,一支浙江大學學生暑期社會(hui) 實踐團隊到高近爽所在的學校短期支教,給他埋下了“浙大夢”。經過不懈努力,他如願進入浙大,此前還主動到雲(yun) 南景東(dong) 支教一年。

  “‘一人不願學,神仙也難教’。支教期間,我一開始沒有關(guan) 注學生的成績,而是找他們(men) 每個(ge) 人聊天,激發他們(men) 自己想學的動力。”高近爽希望,自己的經曆可以成為(wei) 台下少年奮鬥的精神力量,這是他參加活動的目的所在。

  實際上,高近爽的這番話,已給台下的嶺幹村“00後”村民倪頡留下深刻印象。

  “我們(men) 未來也可能有機會(hui) 上台,講給那時候的少年聽,所以還需要努力提升自己。”倪頡今年剛考上大學。在她看來,這堂“村課”的主講人以青年人為(wei) 主,不少人是農(nong) 村出身,大家年齡相仿、經曆相似,因此“村課”內(nei) 容更貼近自己的生活。

  今年升入磐安中學就讀的高一學生倪怡凱則被浙江大學物理學院本科生何偉(wei)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本科生馬寧“突破低穀期”的故事打動。他甚至在內(nei) 心“模擬”——如果自己上台分享會(hui) 講些什麽(me) 。

  “我也有過低穀,也嚐試過自己走出來。今天講課都不是‘家長式’的教育,而是和我們(men) 平等交流,有很多共鳴之處。他們(men) 來自不同地區,分享的不同經曆信息量很大,給我很多參考。”倪怡凱說。

  實際上,“村課”不僅(jin) 關(guan) 注學業(ye) ,更關(guan) 注如何幫助山區學子平安成長。

  當天活動上,正在基層掛職的浙江省檢察院青年幹部段練、浙江省公安廳青年幹部詹小弦從(cong) 法治角度授課,給孩子們(men) 植下“缺乏法治觀念的成績‘等於(yu) 零’”的種子。

  磐安縣尚湖鎮初級中學校長蔣萬(wan) 宇帶著三十餘(yu) 位學生聽完了整堂“村課”。

  他對中新網記者說,山區學生性情淳樸善良,但學習(xi) 方麵與(yu) 城市學子仍有差距,因家長外出務工,留守兒(er) 童占比大,大家普遍缺乏一定的關(guan) 愛。在他看來,“村課”的老師們(men) 能成為(wei) 孩子的“引路人”。

  “尤其是‘學霸’的成長經曆,對學生自我管理擴大境界視野、打開人生格局乃至心理健康都有幫助,希望接下來‘村課’能夠定期進行。”蔣萬(wan) 宇說。

  如他所願,活動上,“青馬向上·尚學守望”服務點正式揭牌。

  據了解,此前,磐安縣已建立“向上青年”品牌,形成以黨(dang) 政機關(guan) 青年、返鄉(xiang) 創業(ye) 青年、省市掛職青年、青年新鄉(xiang) 賢等構成的“向上青年”團體(ti) ,借此助力基層治理,開展理論宣講、誌願服務等,凝聚發展力量。

  下一步,當地擬結合浙大“青馬”和“向上青年”兩(liang) 股青年力量,把嶺幹村文化禮堂打造成周邊留守兒(er) 童的學習(xi) 之家、“向上青年”開展輔導的“主課堂”。

  “我們(men) 要以‘村課’為(wei) 契機,積極探索‘理論宣講+實踐調研+暑期課堂’一體(ti) 化模式,建立校村聯動機製,引領愛心助學誌願服務新風尚。”磐安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李威良說。

  中新網記者認為(wei) ,這堂創新舉(ju) 辦的“村課”形成“大城市”和“小鄉(xiang) 村”的互動,吸引懷揣理想的青年人講給處在迷茫成長期的青少年聽,以教育為(wei) “紐帶”促成城鄉(xiang) 均衡,令大城市的高校學子“沉下身子”深入基層與(yu) 基層青年一起幫助山區發展,創造了城鄉(xiang) 青年深度互動、彼此交流學習(xi) 的良機。

  “當代青年的命運與(yu) 成長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wei) 緊密地聯係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浙江大學團委副書(shu) 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包大為(wei) 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應以“村課”為(wei) 契機,推動高校青年和基層青年之間更為(wei) 主動、自覺的對話,在互助互學中補充成長的短板。

  在“村課”講台授課的杭州市蕭山區江南初中校長、正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陳向紅亦向記者表示,自己也出生於(yu) 農(nong) 村,深知鄉(xiang) 村獲得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可貴。“應當借助各級各部門、各高校的青年力量,因地製宜複製、推廣‘村課’,推動有熱情的優(you) 秀青年人給山區學子講‘村課’,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