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食保障從保量到保質,讓“軍營三餐”暖胃更暖心
四營有個(ge) “三星食堂”
■馮(feng) 浩 劉曉敏
臨(lin) 近飯點,中部戰區陸軍(jun) 某旅保障部領導走進該旅四營食堂,去吃“碰飯”。
黨(dang) 委班子調研夥(huo) 食問題、推廣先進做法是該旅一直以來的傳(chuan) 統,下連吃“碰飯”作為(wei) 最直觀的調研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最近,全旅正在進行“星級食堂”評比,這位領導準備趁這次“碰飯”進行摸底打分。
走進食堂,掀開一個(ge) 個(ge) 餐盒蓋,隻見飯菜色澤精美,香味撲鼻而來。炊事班長李祥國笑著說:“吃著更香。”
打好飯菜,領導與(yu) 戰士們(men) 坐在一起邊吃邊聊。此時,餐桌上,擺上來一碗刀削麵。原來,今天是新兵王磊的生日。王磊是山西人,炊事班便專(zhuan) 門為(wei) 他準備了一碗“長壽麵”。
在李祥國看來,讓戰友們(men) 在軍(jun) 營吃上家鄉(xiang) 特色飯菜,最能讓他們(men) 感受到家的溫暖。在四營,炊事班每月都會(hui) 將當月過生日官兵的籍貫等信息記錄下來貼在食堂。每天準備飯菜時,都會(hui) 有專(zhuan) 人為(wei) 當天過生日的官兵送上特別的祝福。
“平時吃得習(xi) 不習(xi) 慣?覺得還缺什麽(me) ?有沒有特別想吃的菜?”餐桌上,領導向戰士們(men) 詳細了解夥(huo) 食情況。“食堂能吃到家鄉(xiang) 菜”“以前最不愛吃的大燴菜現在幾天吃不到就想”“最愛吃炊事班做的‘健身餐’”……官兵們(men) 你一言我一語,爭(zheng) 相說著自己的感受。
用餐結束後,看到炊事員將沒吃完的主食打包好端回廚房,領導問:“這些主食準備怎麽(me) 處理?”炊事員張錦遠說:“米飯我們(men) 會(hui) 配上火腿和雞蛋做成炒飯,饅頭會(hui) 切成片裹上雞蛋液做成炸饅頭。”這時,正在收拾餐廳的炊事員們(men) 看到機關(guan) 領導來吃“碰飯”,紛紛圍上來詢問飯菜口味如何。
“以前聽到領導來吃‘碰飯’我們(men) 都小心翼翼,害怕被指出問題。如今,營夥(huo) 食保障在不斷探索中越來越好,大家都盼著領導來吃‘碰飯’。”李祥國說,每一次“碰飯”都是展示和提高的機會(hui) 。
不久後,四營的食堂被評為(wei) “三星食堂”。
最近,李祥國受邀在炊事班長交流會(hui) 上分享經驗做法。在該旅,夥(huo) 食保障人員相互學習(xi) 、共同提高已經成了常態。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官兵們(men) 就餐滿意度持續攀升。
讓“軍(jun) 營三餐”暖胃更暖心
■劉盾 馮(feng) 浩 賈豪天
炊事班長立了三等功
“教導員,這個(ge) 三等功還是留給更優(you) 秀的同誌吧。”炮兵營全營立功人員名單公示後,二級上士彭聖明第一時間找到教導員王磊。在他看來,自己隻是做了一名炊事班長的分內(nei) 工作。
“讓功是個(ge) 人行為(wei) ,評功是組織決(jue) 定。”王磊的話讓彭聖明感觸頗深。這一次他的三等功,可以說是全營官兵一年來不斷“評比”出來的。
彭聖明有著十餘(yu) 年的炊事工作經曆,普通食材一經他手便能成為(wei) 美味佳肴。在彭聖明心裏,做好一名炊事員是一件幸福的事。
彭聖明原本是一名火箭炮炮手,入伍前也不會(hui) 做飯。剛剛換崗到炊事班時,菜肴組合、口味調配、刀工技巧都成了擺在他麵前的“攔路虎”。“任何事要麽(me) 不幹,要幹就幹好,沒有基礎就苦練。”彭聖明給自己定下目標。
剛到炊事班那段時間,彭聖明工作時間練技巧、休息時間學做法,遇到難題就向老炊事員請教,外出就找餐館“取經”……
一開始,彭聖明做的飯別人不願意吃,他就自己吃,將口味鹹淡記下來,方便下次及時調整。漸漸地,他手上的老繭起了一層又一層,使用菜刀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為(wei) 了能讓戰友們(men) 在早上吃到熱乎的包子,彭聖明經常淩晨四五點就起床,揉麵、調餡、蒸製,每一道工序所需的時間他都嚴(yan) 格把握,保證能在正點將包子端上戰友們(men) 的餐桌。
“夾生飯、怪味菜、半熟食,這些都是我經手的飯菜中不允許出現的。”憑著這股認真鑽研的勁頭,彭聖明在炊事班的工作得到了全營官兵的認可。
“老話說眾(zhong) 口難調,那我就一個(ge) 一個(ge) 地調!”彭聖明幹起炊事工作有自己的一套秘訣,他的上衣口袋裏隨身攜帶著一個(ge) “意見本”。業(ye) 餘(yu) 時間,彭聖明時常走進官兵們(men) 當中,詢問大家對夥(huo) 食的意見,即使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問題,他也很認真地分類記錄。像這樣的“意見本”,彭聖明如今已經記到了第6個(ge) 。
“飯做得好就是一種榮譽。”在旅廣播站“官兵互讚會(hui) ”上,總是能聽見彭聖明的名字。不僅(jin) 如此,每月組織的夥(huo) 食評比,他的排名始終靠前;每季度的“星級食堂”評比,炮兵營的食堂總是能掛上牌匾;每年組織的炊事專(zhuan) 業(ye) 比武,他獲得的獎項證書(shu) 不計其數。彭聖明覺得,作為(wei) 炊事員能為(wei) 單位爭(zheng) 榮譽,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金杯銀杯,不如官兵的口碑。工作之餘(yu) ,彭聖明最大的愛好就是研究全國各地的菜係。他說:“讓戰友們(men) 吃好,是我最大的願望。”
在一次演練中,某連戰士楊鍾琪不慎負傷(shang) ,需要臥床休息。得知這個(ge) 情況後,彭聖明在心裏琢磨:目前食堂飯菜基於(yu) 戰士們(men) 訓練量大的現狀,普遍口味偏重,可能不利於(yu) 患者恢複。
於(yu) 是,接下來的半個(ge) 月,楊鍾琪床頭的飯菜一直不重樣。單是一份清湯麵,湯底就換成過魚湯、雞湯、排骨湯。這次“小灶”,讓楊鍾琪有些意外:“真沒想到彭班長能變著花樣給我做飯,吃得順口,身體(ti) 恢複也快了。”
炊事人員立功受獎的背後,是該旅對官兵夥(huo) 食問題的重視,是夥(huo) 食保障與(yu) 官兵認可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通過大項任務的摔打磨煉和訓練保障的實踐檢驗,該旅炊事隊伍的整體(ti) 素質有了較大提高。
夥(huo) 食好不好,官兵說了算
張宇明來自湖南,因熟悉各類風味醬菜,被機關(guan) 邀請成了“小菜”顧問。而成為(wei) “小菜”顧問的原因,還得從(cong) 他和軍(jun) 需營房科科長馬彥龍的一次碰麵說起。
一天,馬彥龍吃過午飯後到軍(jun) 營超市購買(mai) 日用品,還沒到門口就看到超市裏排起了長隊。走近一看,官兵們(men) 的購物袋中有辣椒醬、黃豆醬、豆腐乳等醬料,還有午餐肉、豆豉魚、方便麵等即食食品。難道大夥(huo) 午飯沒有吃飽?馬彥龍叫住了正拿著泡麵、火腿、鹵蛋費力擠出人群的張宇明。
看到馬彥龍,張宇明立馬打開了話匣子,講起了食堂飯菜的情況。原來,炊事班為(wei) 了讓官兵們(men) 吃好,每頓飯都少不了大肉丸、醬骨頭等“硬菜”。然而一段時間下來,“硬菜”在戰士的眼中已不再那麽(me) “受寵”。“我也是想換換口味才來買(mai) 點泡麵。”張宇明說。
看著官兵們(men) 手中瓶瓶罐罐的小菜,馬彥龍又問了幾名官兵。“總是吃食堂的飯菜,食欲漸減,就想著自己調劑一下。”耐心聽完大家的“吐槽”,馬彥龍陷入了沉思,炊事員起早貪黑揉麵煮飯,絞盡腦汁琢磨菜譜,但更要把力氣用到點子上。
“夥(huo) 食好不好,官兵說了算!”第二天,馬彥龍組織了一場關(guan) 於(yu) 夥(huo) 食保障的官兵懇談會(hui) 。官兵們(men) 七嘴八舌,提了不少建議:“不能拿飯店的標準衡量部隊的夥(huo) 食,關(guan) 鍵要看有沒有營養(yang) ,能不能吃出戰鬥力”“大魚大肉不是唯一選擇,配菜也同樣重要”……
懇談會(hui) 結束後,馬彥龍找出了食堂飯菜不受歡迎的原因:官兵們(men) 來自五湖四海,每個(ge) 人都有不同的飲食習(xi) 慣,但食譜沒有照顧到各自的口味,時間一長,大家自然也就吃膩了。
“要讓官兵們(men) 每天都有不同的味覺體(ti) 驗,就要緊跟訓練任務、環境氣候、製炊條件等變化合理調劑飲食,真正以官兵的喜好來確定食譜。”馬彥龍表示,舌尖上的保障還需要更多細節方麵的用心。
“既然大家想換口味,那我們(men) 可以給大家提供自製的小菜。”想起官兵自購的小菜蘸料,馬彥龍計上心來。於(yu) 是,他邀請了15位來自不同地域並對小菜醬料頗有心得的官兵擔任顧問,用兩(liang) 周時間精選了50種調味醬料,並將其區分為(wei) 自製醬類、醃菜類、成品類等5個(ge) 品類,同時指導各營常態化提供辣椒醬、豆腐乳、醃黃瓜等調味醬料,保證自助取用。
為(wei) 了讓官兵們(men) 吃得滿意,馬彥龍還帶著炊事員到地方餐廳“取經”。“我們(men) 希望炊事員不要在求新、求奇、求檔次上動腦筋,而要在做精、做細、做美味上想辦法。”馬彥龍說,把家常菜做好,精細化製炊才能真正提升官兵們(men) 的就餐體(ti) 驗。
“隻要提出的需求合理,就要想辦法滿足。”馬彥龍介紹,現在各營每月都會(hui) 進行夥(huo) 食測評,征求官兵們(men) 在夥(huo) 食方麵的意見建議。同時,他們(men) 還會(hui) 評選出最受歡迎的菜品,建立口味偏好菜品庫,為(wei) 炊事班製訂食譜提供基本依據。
漸漸地,官兵們(men) 餐桌上千篇一律的大肉燉菜少了,用心製作的特色美食多了;食譜裏單純追求營養(yang) 的菜品少了,健康美味的創意菜多了;單調的大米饅頭少了,特色炒飯花饃多了……
“有一次,我特別饞方便麵的味道。”張宇明說,“沒想到剛走進食堂,我就發現炊事班為(wei) 每個(ge) 班都架起了魚火鍋,魚火鍋的配菜就有我饞的方便麵。魚火鍋煮麵不僅(jin) 味道好,也更有營養(yang) 。”
做出特色,減少浪費
前不久,在該旅司務長交流會(hui) 上,四營司務長熊建峰題為(wei) “把夥(huo) 食費吃進官兵嘴裏”的發言贏得了全場官兵的掌聲,發言就如何解決(jue) 食堂就餐“微浪費”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這次交流的起因,是全營的一次周末會(hui) 餐。指導員張冰鑒發現一些戰士將盤內(nei) 剩餘(yu) 的肉片撥進了泔水桶。於(yu) 是,他決(jue) 定針對就餐浪費問題組織一次專(zhuan) 題教育課。
“指導員,我把很膩的豬皮和肥肉倒進泔水桶,這算不算浪費?”下士張林崇向張冰鑒提出疑問。
因為(wei) 不喜歡而剩餘(yu) 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倒?在接下來的討論環節中,不少同誌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普遍排斥肥肉的原因是:口感油膩、難以消化、脂肪含量高。但是,炊事班考慮到營養(yang) 均衡和食材浪費問題,不可能隻提供瘦肉。
如何減少浪費,讓官兵們(men) 將夥(huo) 食費實打實地吃進嘴裏?張冰鑒帶著教育課上發現的問題找到了司務長熊建峰。巧的是,熊建峰也發現了這個(ge) 問題。
怎麽(me) 才能讓夥(huo) 食費更多地吃進官兵們(men) 的嘴裏?帶著疑問,熊建峰請教了多名前輩,但大家大都認為(wei) 年輕戰士成長環境普遍較好,物質條件的提高養(yang) 成了他們(men) 挑食、偏食的習(xi) 慣。
“不排除有這方麵的原因,但我覺得這其中一定有我們(men) 炊事員可以努力的地方。”此後,熊建峰一直在琢磨怎麽(me) 將豬肉炒菜做得更好吃。“嚐試過用蘑菇醬炒、將肉先醃再炒、把肉先燉熟了再炒等很多種方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熊建峰說。
一次休假,母親(qin) 端上桌的一份豬皮凍讓熊建峰茅塞頓開。想起官兵們(men) 倒掉的豬皮與(yu) 肥肉,這道開胃清爽的涼菜便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有了想法,熊建峰馬上就向母親(qin) 請教了豬皮凍的做法。“家裏做的豬皮凍量小而且簡單,味道不是特別完美。起初去腥不徹底,做出的豬皮凍腥味大而且不定型,辛苦收集了好幾天的豬皮最終‘毀於(yu) 一鍋’。”為(wei) 了讓官兵們(men) 吃上可口的豬皮凍,熊建峰上網找了很多視頻,並在家反複試驗。
休假歸隊後,為(wei) 了盡快讓戰友們(men) 嚐鮮,熊建峰帶著炊事班進行了一周多的專(zhuan) 項訓練。終於(yu) ,一塊塊晶瑩剔透、滑嫩爽口的豬皮凍亮相官兵們(men) 的餐桌。
不出所料,豬皮凍上桌的第一天就被大家一搶而空。往後幾日,各連的豬皮凍需求量日益加大,從(cong) 每天一鍋到每天三鍋,豬皮凍供不應求。
漸漸地,豬肉在該旅炊事員群體(ti) 中演化成“一肉三吃”,——“豬皮做皮凍、肥肉煉油、瘦肉炒菜”。豬皮凍作為(wei) 涼菜豐(feng) 富了官兵口味,每餐大家都想嚐一嚐;豬油炒菜香味更濃,之前經常剩下的青菜、豆角,現在每頓飯都光盤。
“一肉三吃”不僅(jin) 解決(jue) 了浪費問題,還給該旅的飲食保障帶來了更多啟發。更多創新的做法,在各個(ge) 營區的食堂裏展開了嚐試。
餐桌連著戰鬥力
■高安棟
餐桌連著戰鬥力,好夥(huo) 食能頂半個(ge) 指導員。夥(huo) 食保障關(guan) 乎官兵切身利益、關(guan) 乎基層風氣建設、關(guan) 乎部隊軍(jun) 心士氣,是一項穩人心、暖兵心、保穩定的經常性、基礎性工作。近年來,部隊夥(huo) 食保障標準水漲船高,提升的頻次和力度前所未有。官兵們(men) 的生活條件大幅改善,餐桌上菜品更加豐(feng) 富,夥(huo) 食保障由保量向保質逐漸轉變。
夥(huo) 食保障工作體(ti) 現的是領導機關(guan) 對基層官兵關(guan) 心關(guan) 愛的根本態度。領導機關(guan) 帶頭抓統籌、抓落實,多吃“碰飯”、多端端戰士的碗、廣泛傾(qing) 聽不同官兵的意見、形成合理的菜單和夥(huo) 食保障製度,才能為(wei) 官兵解決(jue) 夥(huo) 食保障中的堵點難點,才能讓官兵實實在在感受到為(wei) 兵服務的決(jue) 心和力度。
吃好了才有歸屬感,才有戰鬥力。在部隊這個(ge) 戰鬥集體(ti) 中,官兵們(men) 來自五湖四海,你有你的口味,我有我的習(xi) 慣,夥(huo) 食保障標準也絕不能簡單地以量取勝。不僅(jin) 要厲行節約,更要在營養(yang) 均衡的基礎上開拓思路、積極創新,讓官兵們(men) 吃出幸福感。與(yu) 此同時,還要善於(yu) 激發炊事員的內(nei) 在活力,鼓勵其用心烹飪、用心製作,滿足官兵們(men) “舌尖上的幸福”。
見微知著,睹始知終。創新研究“一肉三吃”、精心調配16種小菜,定期組織“星級食堂”評比……中部戰區陸軍(jun) 某旅黨(dang) 委機關(guan) 下基層、搞調研,堅持以係統觀念搞好夥(huo) 食保障,不僅(jin) 推出了官兵們(men) 愛吃的拿手菜、暖心菜,還拿出了避免浪費的特色菜、節約菜。帶著感情做工作,盯著問題抓落實,讓夥(huo) 食保障既有思路和舉(ju) 措,又有力度和溫度。
夥(huo) 食好不好,官兵說了算。飯菜既要讓大家吃出營養(yang) 、吃出健康,更要讓大家願意吃、喜歡吃。頓頓光盤是官兵們(men) 用實際行動對夥(huo) 食保障給予的肯定。隻有用心對待夥(huo) 食保障工作,嚴(yan) 格落實管理製度,設身處地考慮官兵飲食需求,才能激發官兵們(men) 的活力,堅定其立足戰位、建功立業(ye) 的信心決(jue) 心,進而帶動和諧風氣、高昂士氣、單位人氣,促進全麵建設水平整體(ti) 躍升。(解放軍(jun) 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