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詐騙話題引發熱議 超九成受訪大學生期待反詐教育進校園

發布時間:2023-08-28 15:2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超九成受訪大學生期待反詐教育進校園

  “我今年22歲,家人被網絡詐騙66萬(wan) 元。剛大學畢業(ye) 的我以為(wei) 人生才剛剛開始,但是沒想到是‘地獄開局’。”回憶起一周前父親(qin) 遭遇電信詐騙的經曆,今年剛從(cong) 天津某高校畢業(ye) 的張西仍未完全緩過神來。“起初的我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yan) 重性,聽到電話那頭弟弟說的‘咱爸好像被騙了錢’,我還以為(wei) 是被騙了一兩(liang) 萬(wan) 。”直到聯係上媽媽,彼時還在長沙實習(xi) 的張西才艱難地相信,“我爸真的因刷單被詐騙了66萬(wan) 元,其中還有31萬(wan) 元的網絡貸款。”

  一通自稱是化妝品商家客服的電話,也曾讓就讀於(yu) 江西南昌某高校的遊月差點掉入電信詐騙的陷阱。“對方告訴我,我在一個(ge) 月前購買(mai) 的化妝品含有有害成分,要對我進行賠償(chang) ,但需要我完成一係列的線上申請。”麵對“客服”極具迷惑性的話術,遊月一開始並沒有多想,但是隨著操作的進行,她發現對方態度變得越來越急躁。“當對方提出需要我申請‘線上貸款’業(ye) 務才可以收到賠款時,我才意識到了問題。”

  隨著反詐影片《孤注一擲》的上映,詐騙話題再次引發熱議。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就反詐主題麵向全國高校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738份。調查結果顯示,44.86%受訪大學生的身邊人有過被騙經曆,29.48%曾親(qin) 身遭遇過詐騙,但沒有上當;10.67%在經曆詐騙後掉進了詐騙陷阱。

  近五成受訪大學生身邊人有過被騙經曆

  “詐騙往往是在受害者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生的,騙子有成熟的話術體(ti) 係和心理攻擊辦法,大學生很容易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被騙。”合肥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五大隊副大隊長、合肥反詐中心宣傳(chuan) 民警楊礎介紹,在辦案過程中,他就曾遇到一名被騙了10萬(wan) 餘(yu) 元的大學生。該同學在某年的“雙十一”購物節期間購買(mai) 了電商產(chan) 品,沒過多久便接到了電商平台電話,一個(ge) 自稱客服的人準確地報出了該同學的姓名、所購物品等信息。隨後告知該同學,他所購買(mai) 的物品在轉送過程中被病毒汙染,需要統一銷毀,平台將根據實際購買(mai) 價(jia) 格,賠付雙倍金額。在騙子的步步誘導下,該同學最終被騙,金額高達10萬(wan) 餘(yu) 元。

  楊礎表示,學生群體(ti) 是遭遇電信詐騙的重點人群,較為(wei) 常見的騙局類型包括刷單詐騙,投資理財詐騙,婚戀交友詐騙,冒充客服詐騙,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詐騙以及“兩(liang) 卡犯罪”等。

  在一次日常登錄遊戲賬號時,遊月收到了來自陌生玩家的好友申請。“對方說想要買(mai) 我的遊戲賬號,開價(jia) 特別高,還引導我進入了一個(ge) 看上去特別正規的交易平台。”麵對對方充滿誘惑力的價(jia) 格,遊月慢慢放鬆了警惕。“交易賬號前,平台卻要求我充值幾百元來證明賬號的真實性。”對方突然提及的充值要求,讓遊月的同學頓時起了疑心。在好友的勸阻下,遊月意識到了不對勁。“對方一看沒能得逞,還給我發送了一段‘假警官’的視頻,警告我不繼續交易的後果,知道是騙局的我便不再理會(hui) 了。”

  “在電信詐騙的類型中,刷單詐騙尤其值得重視。”楊礎介紹,“不少人通過添加社群了解兼職信息,看到別人都在分享自己通過刷單賺了多少錢時,難免心動。但他們(men) 不知道的是,上百人的社群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都是‘托’。”

  這便與(yu) 張西父親(qin) 的被騙遭遇如出一轍。“起因是我們(men) 家門口出現了一個(ge) 陌生快遞,拆開後發現是一個(ge) 小台燈和一張印有‘最高可得888紅包’字樣的刮刮卡。”張西說,父親(qin) 刮開卡片後,發現中了18元紅包和一桶洗衣液,便掃碼進了一個(ge) 微信群。她表示,當時的父親(qin) 很快就拿到了18元紅包,原本堅固的心理防線也逐漸開始動搖。經過微信群內(nei) 成員的聯合誘導,張西的父親(qin) 安裝了一個(ge) 名為(wei) “商盟通訊”的手機應用,開始進行刷單。

  她回憶,當天晚上,父親(qin) 還十分興(xing) 奮地“炫耀”自己靠做任務提現了300元,“第二天,嚐到甜頭的我爸開始了高額刷單,他陸續向幾個(ge) 銀行賬戶轉賬999元、26570元、65730元、31000元、137410元來完成刷單任務。然而,在第3次提現的過程中,對方卻稱我爸因操作失誤導致賬號凍結,需要繳納94936元來解凍賬戶。”張西提到,對方的話術極具煽動性,一再表示需要在幾分鍾的規定時間內(nei) 完成操作,否則此前匯入的錢都會(hui) “打水漂”,“所謂的‘解凍’完成後,對方又說數據異常,需要繳納驗證金。威逼利誘下,我爸前後去網貸平台借了31萬(wan) 元。”直到對方依然不依不饒,又以信譽分太低為(wei) 由要求轉賬15萬(wan) 元來購買(mai) 信譽分時,張西的父親(qin) 才意識到自己遭遇了詐騙,“我爸希望對方能把部分錢退回,還把自己的聾啞人證明發給了他們(men) ,但對方已經不再回複了”。

  反詐不該“孤注一擲”,需多方合力築牢“反詐堡壘”

  即將在中國傳(chuan) 媒大學讀研一的嶽燭韻認為(wei) ,如今無孔不入的電信詐騙已給大學生群體(ti) 帶去了較大的危害與(yu) 潛在風險。“大學生接觸到的信息會(hui) 十分龐雜,但閱曆尚淺的我們(men) 卻很難分辨信息的真假。”

  張西回憶,在確認自己遭遇了電信詐騙後,父親(qin) 第一時間報警。“湖南株洲警方當天便將其立為(wei) 了刑事案件。第二天,就有兩(liang) 個(ge) 犯罪嫌疑人被抓獲了。”她提到,“其中一個(ge) 嫌疑人還是在校的大學生,我爸轉賬賬戶的卡主是他的名字。此前,他將自己的銀行卡以3萬(wan) 元的價(jia) 格賣了出去。”

  “一些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對個(ge) 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強,在犯罪分子高酬勞誘惑下,容易賣出用自己身份信息辦理的銀行卡、電話卡等工具。”楊礎提到,“這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兩(liang) 卡犯罪’,犯罪分子會(hui) 用這些學生的卡進行轉賬、洗錢,大學生可能在無意識情況下構成犯罪。”據楊礎介紹,此類案件中不少大學生是被熟人拉進相關(guan) 社群的,所以警惕性不高。

  除此之外,嶽燭韻提到,處在不同階段的大學生,會(hui) 遇到不同類型的詐騙,“對於(yu) 剛入學的大學生來說,可能會(hui) 遇到冒充師哥師姐的有心之人,而對於(yu) 即將畢業(ye) 的大學生來說,就可能遇到求職陷阱。”

  據就讀於(yu) 安徽某院校的王鵬回憶,17歲時他曾遭遇求職詐騙。彼時還在讀高二的他和朋友在某個(ge) 名為(wei) “暑期兼職招聘”的網頁填寫(xie) 了自己的姓名、年齡、電話等基礎信息,填完信息不到半個(ge) 小時,王鵬便接到了鄰市一家公司的電話。在對方開出的4800元薪資誘惑下,兩(liang) 人一拍即合,第二天便坐上了去鄰市的大巴,計劃開始“新生活”。然而,剛到“公司”,他們(men) 便被要求繳納200元的工作押金。交完錢後,王鵬意識到有些不正常,以去廁所為(wei) 由悄悄躲在了隔壁辦公室門口。“直到聽見他們(men) 說要收了我們(men) 的身份證和手機時,我頓時心裏一緊,拉著朋友跑出了大廈。”

  西南政法大學刑偵(zhen) 學院副教授謝玲解釋,所有的詐騙劇本都是針對人性的弱點編造,每一個(ge) 人都是潛在的詐騙被害人。例如,尚無穩定收入、有網購習(xi) 慣、缺乏社會(hui) 經驗的學生群體(ti) 容易接觸刷單返利詐騙、冒充電商物流客服詐騙、貸款詐騙、冒充熟人詐騙等詐騙類型。謝玲建議,首先要保護好個(ge) 人信息,防止不當泄露成為(wei) 詐騙團夥(huo) 實施詐騙的“料”或犯罪工具;其次注意接聽公安機關(guan) 96110預警電話、下載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不點擊陌生短消息鏈接,遇到與(yu) 財產(chan) 、資金有關(guan) 的情況要通過多途徑核實信息源;再次,做“反詐明白人”,通過主流媒體(ti) 主動了解一些刷單、虛假投資理財、殺豬盤、冒充熟人等詐騙類型,觀看《孤注一擲》反詐電影也是一種途徑。

  張西提到,雖然警方已經抓獲了兩(liang) 名犯罪嫌疑人,但是被詐騙的錢如今仍下落不明。“正如反詐電影所演繹的那樣,詐騙的錢一旦到賬,會(hui) 立即被一級一級轉到其他的卡進行分散並取出,便很難進行追蹤了。”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95.10%受訪者都曾通過各種途徑學習(xi) 過反詐知識。媒體(ti) 傳(chuan) 播報道(83.81%),學校課程、講座(71.56%),公安部門組織的宣講活動(61.26%)以及親(qin) 友告知(49.12%)等都是他們(men) 獲取反詐知識的渠道。在受訪者所在的高校中,61.77%會(hui) 組織反詐講座等相關(guan) 活動;61.02%校園媒體(ti) 平台會(hui) 傳(chuan) 播反詐知識;52.43%會(hui) 開設反詐相關(guan) 課程;38.34%會(hui) 舉(ju) 辦反詐知識競賽或文藝演出等活動;28.04%會(hui) 製作學校周邊進行反詐宣傳(chuan) 。

  續寫(xie) 反詐劇情,受訪大學生以實際行動助力“天下無詐”

  在得知家人被騙後,張西和她家人不約而同地關(guan) 注起反詐知識。“我媽現在時不時就會(hui) 給我分享反詐短視頻,提醒我當下的一些常見騙局;我刷到類似的新聞時,也會(hui) 主動轉發給他們(men) 。”張西提到,自己的父親(qin) 是聾啞人,“每次看見家人接到被標記為(wei) ‘詐騙電話’的境外來電時,他都會(hui) 拿個(ge) 盆在電話邊使勁敲,直到騙子掛斷電話。”

  兩(liang) 次與(yu) 電信詐騙的擦肩而過,也使得遊月意識到了自己防範意識的不足,她總結道:“以後遇到主動聯絡自己的陌生人,都要保持警惕心。”遊月表示,身邊親(qin) 友的提醒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家一起分析情況,這樣才好作判斷。”

  進入大學後的王鵬也意識到反詐知識的重要性。在學習(xi) 之餘(yu) ,他會(hui) 經常瀏覽“反詐博主”拍攝的短視頻,了解更多詐騙形式和套路。為(wei) 了讓反詐宣傳(chuan) 普及到更多人,王鵬一邊參與(yu) 當地舉(ju) 辦的“全民反詐征集活動”,一邊向學校老師提出建議,請各個(ge) 班級派出代表走進學校附近的派出所,鼓勵更多同學參與(yu) 到反詐熱潮中。

  楊礎介紹,為(wei) 了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反詐意識,反詐教育進校園、反詐主題高校辯論賽、反詐主題情景劇大賽等正陸續在各個(ge) 高校展開。“當前合肥市在公安係統、教育係統、團市委等多方合力下,已經在當地組建高校反詐聯盟。”中青校媒調查發現,97.78%受訪大學生認可反詐教育的必要性,91.95%受訪者期待反詐教育進校園。

  作為(wei)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人文學院團委學生幹部,嶽燭韻一直積極參與(yu) 學院組織的反詐宣傳(chuan) 活動。她與(yu) 學院的同學們(men) 一起,為(wei) 北京市朝陽區反詐中心的王佳警官設計了卡通形象——“反詐小佳”,並製作了一係列的反詐知識科普視頻。“反詐中心的警官們(men) 會(hui) 結合社會(hui) 熱點,為(wei) 我們(men) 提供和大學生相關(guan) 的主題。”嶽燭韻介紹,“反詐小佳”科普視頻的製作流程,是先由朝陽區反詐中心把控題材、提供案例,參與(yu) 項目的同學們(men) 再對案例進行總結,製作成更通俗易懂的卡通視頻進行發布。“我們(men) 一開始還在視頻裏運用了說唱這種表現手法,希望用大學生喜聞樂(le) 見的形式,來進行反詐知識的科普宣傳(chuan) 。”嶽燭韻與(yu) 同伴們(men) 不斷迸發的靈感,也讓“反詐小佳”收獲了一定的傳(chuan) 播效果,“有些我們(men) 製作的視頻,還能在北京地鐵裏看到”。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69.23%受訪大學生參與(yu) 過反詐宣傳(chuan) 等預防網絡詐騙的活動;86.09%受訪大學生曾主動向他人傳(chuan) 播反詐知識。其中,56.23%受訪大學生會(hui) 將自己或身邊人的被詐騙經曆分享給親(qin) 朋好友;62.04%受訪大學生習(xi) 慣轉發官方發布的反詐知識和案例;與(yu) 此同時,製作反詐視頻、推文(36.04%),在學校、社區組織反詐宣傳(chuan) 活動(26.06%)以及製作反詐主題周邊產(chan) 品(14.87%)都是一些受訪者助力反詐宣傳(chuan) 的常用方式。

  除了進行線上科普外,嶽燭韻還曾深入街道,幫助社區居民提高反詐意識。“在學校和反詐中心的組織下,我們(men) 和王佳警官一起,在東(dong) 壩鄉(xiang) 社區開展了反詐宣傳(chuan) 講座。”嶽燭韻介紹,共有4個(ge) 街道的近200名居民參與(yu) 此次講座,“我自己其實在這個(ge) 過程中非常有獲得感,也在這個(ge) 過程中學習(xi) 了很多知識。”

  在將相關(guan) 證據提交給警方並安撫好家人的情緒後,張西第一時間將這段經曆梳理成了詳細的視頻,發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視頻發布後不久,就有很多網友評論,表示他們(men) 也經曆了類似的事情。”雖然遭受了一些網絡暴力,但張西並未後悔將受騙經曆發布出來,“看到有網友說,他也收到了一模一樣的快遞,還好看到了我的視頻,立馬就把那個(ge) 快遞扔了。當我看到這種私信的時候,心裏是真的很開心的。”麵對遭受的經濟損失,張西表示一家人也已經達成了共識:努力生活,積極麵對,再和電信詐騙鬥爭(zheng) 到底。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西、嶽燭韻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羅希 程思 實習(xi) 生 謝西迪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