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者為腦卒中治療提供最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
科技日報上海8月27日電 (記者張強 通訊員白進)腦血管病是我國成人致死、致殘的首要疾病,其中大血管閉塞導致的缺血性腦卒中臨(lin) 床尤為(wei) 常見、殘死率極高。目前,腦卒中動脈取栓手術是最有效的標準療法,但國際上對其治療細節一直存在爭(zheng) 議。記者27日從(cong) 海軍(jun) 軍(jun) 醫大學獲悉,該校第一附屬醫院劉建民教授團隊聯合全球多個(ge) 研究團隊的基於(yu) 單個(ge) 受試者數據的薈萃分析“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策略研究”,為(wei) 這一問題提供了最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相關(guan) 成果於(yu) 26日在線發表於(yu) 《柳葉刀》雜誌主刊。
據介紹,腦卒中動脈取栓手術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臨(lin) 床結局、降低殘死率,但是患者來院後是否可以跳過注射溶栓藥物,而直接進行手術取栓,或是注射溶栓藥物後再進行取栓手術,即橋接取栓,國際上一直存在較大爭(zheng) 議。有學者認為(wei) ,取栓前的靜脈溶栓可能存在增加出血幾率、延誤取栓時間,且增加治療費用等問題。2020年,《新英格蘭(lan) 醫學雜誌》首先發表了劉建民教授團隊對該問題的研究成果。隨後的兩(liang) 年多時間裏,全球其他5項針對這一問題的高質量臨(lin) 床研究也陸續發表,但這6項臨(lin) 床研究的最終結果並不一致。因此,需要更高循證醫學證據指導全球卒中臨(lin) 床實踐。
基於(yu) 此,劉建民教授與(yu) 荷蘭(lan) 、瑞士等國專(zhuan) 家發起,聯合全球6項研究團隊,共同開展基於(yu) 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單個(ge) 受試者數據的薈萃分析,並開展更加深入的亞(ya) 組研究。該研究納入了來自中國、荷蘭(lan) 、瑞士等8個(ge) 國家207個(ge) 研究中心的2314例患者。研究結果發現,兩(liang) 種治療方法之間差異極小,僅(jin) 有1.7%的結局差異。這意味著每橋接取栓治療57例患者才會(hui) 導致1例患者獲益。
共同第一作者楊鵬飛教授表示,“這強烈提示我們(men) 應該從(cong) 成本效益、患者特點、預期延誤等方麵予以個(ge) 體(ti) 化精準決(jue) 策。目前,相關(guan) 亞(ya) 組研究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開展中。”
據悉,薈萃分析是最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是臨(lin) 床醫學循證等級中最可靠的證據之一。這一研究成果中,來自中國三個(ge) 研究團隊的85家中心的研究者們(men) 貢獻超過1/3的研究數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